劉長勝
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探究
劉長勝
【摘要】詞匯在中學英語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離開了詞匯,語言就失去了實際意義。詞匯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從英語詞匯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地位,高中英語詞匯量與初中詞匯量的對比與變化等幾個方面來探討新課標下高中詞匯教學的策略。【關鍵詞】新課標;英語詞匯;教學策略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最基礎的造句單位。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D.A Wilkins曾經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了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Wilkins,D. 1972)。如果詞匯貧乏、詞義含糊,就會造成理解和表達的障礙。學生沒有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就無法順利地進行聽、說、讀、寫、譯,也無法用英語進行交流,從而影響交際任務的完成。所以,離開了詞匯,語言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如何教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英語教學中一個必備的環節。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新課標對詞匯目標做了明確規定。在七級目標中,新課標對詞匯有如下規定:理解話語中詞匯表達的不同功能、意圖和態度等;運用詞匯給事物命名、進行指稱、描述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學會使用2400~2500個單詞和300~4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了解英語單詞的詞義變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新出現的詞匯(金鶯、宋桂月2003)。這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要求達到的目標。在八級目標中,新課標對詞匯有如下規定:運用詞匯理解和表達不同的功能、意圖和態度等;運用詞匯描述比較復雜的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學會使用30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金鶯、宋桂月2003)。這是高考最終要求的目標。由此可見:
第一,高中階段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匯量與初中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初中階段只需掌握1600左右單詞,再加上派生詞、合成詞和轉化詞,所剩下的基本詞也就更少了,要求不算太高。
第二,對詞匯的掌握要求大幅度提高,具體體現在對詞的多個意思的掌握、同義詞的辨析、詞的用法和搭配等方面。在初中階段,主要是通過聽讀訓練來強化詞匯的讀音和拼寫,對詞匯意義、搭配和用法的要求很低,這些主要是通過反復操練來進行機械、片面地掌握。但在高中教學中,詞匯教學既包括教授詞匯的讀音規則、構詞法,又要求掌握它們的詞義及詞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還需要對詞匯在理解基礎上的較高層次的掌握。
《新課標》指出:學習策略是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一個方面,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因此,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詞匯學習方面的學習策略,多進行詞匯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詞匯學習效率,為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打好基礎。
詞匯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教學過程,與其它方面的語言教學活動是不可分割的。Cohen與Nation認為,掌握一個詞就等于知道該詞的字面意義、多層意思、句法特征、語義特征、使用限制、與其密切相關的詞以及該詞的轉化詞(吳霞、王薔1998)。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就詞匯而教詞匯,也不能片面強調記憶詞義或記憶其所對應的漢語意義。因為,要掌握一個詞,并不僅僅是要掌握其意義,還應該掌握該詞的讀音、拼寫、詞性、搭配等。教師在教授詞匯時可以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一)把整個高中階段作為一個整體來落實詞匯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開設詞匯教學
現實情況下,在高一高二的教學中,由于時間緊、課時少、內容多等原因,教師很容易忽略對學生詞匯的鞏固和擴展,課文中有多少詞匯,學生就掌握多少詞匯,有些學生甚至連課文中的詞匯也掌握不了。這離新課程標準規定的3500詞匯的差距太大了。因此,在高中詞匯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把3500課標詞匯往高二甚至高一延伸,把這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學習任務分解到高二和高一的英語教學中,突出詞匯教學的過程性。事實上,這個做法已經在一些兄弟學校開展起來了,例如在淄博五中,教師就把掌握3500課標詞匯的任務成功地分解到了高二和高一。他們計劃,在高二結束時學生就能完成一遍對3500詞匯的記憶,這大大減輕了學生在高三階段學習詞匯的壓力。我們也采取了相應的行動,把詞匯的記憶及時向寒暑假和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分解,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對課標詞匯ABCD部分詞匯的記憶。
另外,在課堂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的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補充詞匯和提供鞏固詞匯的機會,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做完了單項選擇和完形填空后及時查詞典,通過查詞典來逐個掌握那些感到生疏的選項;在做完閱讀理解后,引導學生及時去掌握文章中的生詞。教師還應在處理各種題型時及時給學生補充一些重要的和常用的詞匯。通過在課堂上、在練習中反復地重現來學習和掌握生詞,這符合學習規律和記憶規律,非常有效。這種通過過程性的、化整為零的詞匯學習方法無疑是新形勢下詞匯教學的有效方法。
(二)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遵循艾賓浩斯遺忘規律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熱情活躍,這是優勢。但當他們面對單調枯燥的事情時,容易感到厭煩甚至畏懼。針對這一現象,教師需要多組織一些活動來調動和刺激學生記憶詞匯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詞匯接龍活動,甚至還可以組織整個級部的詞匯大賽,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興趣。
詞匯教學應遵循記憶規律,教會學生利用記憶規律來記憶詞匯,并且要注重詞匯的復現,這樣就會提高詞匯記憶的效率。所以,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后的練習中,都應該反復給學生提供呈現詞匯的機會。我們一直堅持開展的利用“小條”來記憶詞匯的辦法就非常有效。具體做法是:讓學生把1~5個單詞寫到一張小紙片上,一面寫漢語,另一面寫英語。只要有時間,不論是上“兩操”還是走在路上,學生都可以隨時去回憶這幾個單詞。一天時間,無數次的回憶和重現這幾個單詞,效果可想而知。
(三)多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
計算機普及、多媒體進課堂為詞匯教學注入了無限活力。由山東省淄博市電教館和市教研室倡導的“敏特學習系統”無疑是最大的亮點。很多兄弟學校通過“敏特學習系統”的輔助,快捷高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詞匯學習和英語學習效率,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成績,也大幅度減少了英語“弱科生”。這一切都歸功于“敏特學習系統”把學生感到頭疼的詞匯記憶任務轉化到了學生喜歡參與的操作計算機的行為上來了,通過學生不斷地操作,不知不覺中就反復重現并最終記住了考綱詞匯。“敏特學習系統”遵循了科學的記憶規律,所以詞匯記憶的效果很顯著。當然,由于學校條件所限,沒法按照“敏特學習系統”的要求來確保足夠的操作時間,所以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后來,我們針對“弱科生”和“尖子生”兩個小群體進行了“敏特學習系統”的使用,效果不錯。在這種情況下,參考了淄博四中的經驗,也使用了PPT輔助進行詞匯記憶,并利用早自習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效果不錯。
(四)在傳統詞匯記憶的前提下,以構詞法作為輔助
英語有其自身的構詞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就便于記憶單詞。英語單詞是由詞素(詞根、詞綴)構成的,詞義是由詞素構成的。單詞的核心是詞根,單詞的附件是詞綴。詞根在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詞根統轄著一群單詞,因此產生了許多意義不同但又有聯系的單詞。這種構詞法稱為派生。在英語中,詞的構成方式除了派生,主要還有合成和轉化。
1.派生:由一個詞根加上前綴和(或)后綴構成另一個詞。如:
dis-+agree同意=disagree不同意
un-+able能夠=unable不能
-able+ accept接受=acceptable可接受的
-ment+move移動,運動=movement運動
2.合成:由兩個或更多的詞合成一個詞。有的用連詞符號“-”連接,有的直接連寫在一起,還有的由分開的兩個詞構成。如:
blackboard,newspaper,man-made,passer-by,bus stop,police station
3.轉化:由一種詞性轉化為另一種或幾種詞性。如:
water n.水—water v.澆水,arm n.胳膊—arm v.武裝起來
準確掌握詞的構成方式,是學習單詞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注重詞匯的語音、語境教學
詞匯教學一般采取由音到形再到義的順序。音是學生接觸一個詞的最初印象,如果讀不出音就不易記住形,無音無形就談不上什么義。雖然英語中的詞匯有一部分也存在音形不一致的情況,但是很多情況下根據詞的讀音來記憶詞的拼寫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因此,要牢記一個單詞,應該先把音念準。
語言作為人類表達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在實際運用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因此,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運用。英國著名外語教育家Harold E.Palmer認為:學習一種新的語言的起點應該是詞匯,而不是語法(H.E.Palmer 1964)。在掌握了基本詞匯后,才能練習組詞成句,才能進行聽、說、讀、寫各項技能訓練,從而真正掌握英語。所以,英語詞匯的記憶和學習應該在語境中來實現。教師應該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作業,把所教授的新單詞放到形象的情境中去,或者放在不同的語境中來體會和總結,這是由詞匯的多義性所決定的。教師應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在閱讀中體會和掌握生詞的用法。
(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詞典,通過自己查詞典來學習單詞。當然,學生也不要過分依賴詞典,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通過上下文來猜測詞義,養成猜詞的習慣,這也是閱讀能力的一種體現。在其他題型的訓練中,我們也主張讓學生多積累詞匯的多個意思和用法,多去進行同義詞、近義詞的辨析,在做單選、完形或閱讀理解時,要求學生把自己感到生疏的詞匯記錄在筆記本中,并及時查資料來理解記憶,鼓勵學生養成自己動手、動腦去學習和擴充詞匯的習慣。
總之,詞匯學習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大難點,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但不可否認的是,詞匯的學習對于英語的學習和運用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引用文獻
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金鶯,宋桂月.2003.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吳霞,王薔.1998.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詞匯學習策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1).
Wilkins,D.1972.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Edward Arnold.
H.E.Palmer.1964. The Principles of Language Study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信息:255400,山東淄博,山東省淄博市第七中學
victorliu77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