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貿高級技工學校 耿潔
芻議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的應用
河南經貿高級技工學校耿潔
摘要:現如今,職業教育處于非常尷尬的地步,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然而基礎教育卻已基本上進入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換的階段。眾人皆知,語文是一門基礎的學科,為了讓學生對它有所興趣,且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運用感悟來學習、思考,這肯定是需要結合如今職業學生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上,創新其方式方法,這樣可以最大化的增加學生的語文整體素質以及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而新課改在不間斷的深化,語文教學中的情景教學得到人們的不斷認同以及應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本文作者主要根據中職語文教學在情景教學中的應用來進行分析。
關鍵詞:情景教學;中職語文教學;情景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43-01
對于現今社會,中職學生對于素質教育是勢不可擋的。職業教育的特定就是實踐能力強,它的培養方式主要是實用性以及技能型的專業人才,主要是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但是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往的以課文為基礎的說教方式和以考試為主判別學生的評價模式已經不適合了。因此如何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中指語文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情景教學,簡單點來說就是讓教學內容生動化、形象化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是要從教學需要出發,讓學生主體參與、師生互動,以此達到教學的目的。可以通過做游戲、影視欣賞、朗誦、參觀實踐等各種手段來實行,幫助學生能更快更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情景的好壞,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不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要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所以,要求中職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積極主動、自覺地創設情景,可以讓學生準確無誤且深刻地解讀文本。像是采取討論式挖掘文章知識、角色扮演式以及比較和對比的方式。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來采取不同的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助學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是有利而無害的,且其實質就是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情景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師生雙主題原則
在語文教學改革中,人們一直在爭論一件事情,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誰輕誰重這一問題。教學在實際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發揮,常常出現滿堂灌、滿堂問的教學現象,這就導致教師的能動性得不到解放,嚴重制約了語文教學效果。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體現是情景教學比較看中的。教師應該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設計情景教學,挖掘學生主體性,因此老師不再是簡單地引導與輔導。
2.多層次質疑與解惑原則
在人文性方面,語文是較強的一門學科,其知識的把握是沒有標準的答案以及固定的摸板,讓學生利用老師制造的氛圍來充分的發揮其思維。從前的語文教學,老師為了在其知識傳授以及批閱上的方便,總是規定標準的答題思路。這對學生的思考能力有所制約。可是情景教學卻不同,它總是幫助學生發散思維,能夠多角度的去觀察。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創造性思維起到關鍵作用。主宰生活的是人類,可是語文的外延卻是生活。針對原有知識的一種創新思考,我們可以認為是多層次質疑和解惑,他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更好的融入社會的發展。在某一特定的語文知識點上,教師和學生要有一個互動的氛圍,讓心與心進行溝通。
3.認知構建原則
語文知識的認識是由一個動態過程實現的:平衡-不平衡-平衡,而對于皮亞杰的認知理論,語文知識的學習卻是符合的。教學運用情景來幫助學生實現認知結構的重新整合,這是情景教學的重要特點。老師要將課本中作者的感情化為自己的,再將自己的感情來點燃學生的情感。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構建原有的語文知識,讓學生的發散激發老師自己的認知視野,可以更好地幫助老師實現教學引導,讓師生互動的認知構建形成。
(二)情景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情景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策略
為了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情景化的應用就不應該脫離師生的情感投入,否則那就成了一種表演。當老師沒有投入情感,只是為了教而教,這就不利調動學生的熱情。針對基礎的語文知識,老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根據知識獲取的難易程度來跟換教學策略,達到因地制宜的目的。對于文章的理解方面,教師要從作者角度去體驗文章的用意,然后以作者的身份去和學生溝通與交流,達到對文章本身的全方位認知,教師也可以從自我理解的角度投入熱情去解析文章,讓學生感悟到教師情感下的文章是什么滋味。只有做到如此,學生才會有熱情投入進去,因而主動積極的學習,加入情感的教學過程才會有生動感;學生的學習也不會力不從心;情感教學也不會枯燥無味。
2.情景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拓展策略
為了脫離傳統語文知識,讓學生全方位的發展,這就是情景教學的起始目的。情景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拓展環節,要是在拓展中做不好,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義。拓展方面要具有全面性,深入挖掘語文知識結構的形成原因、形成過程以及形成成果背后的潛在因素,調動直接感受與間接感受,讓學生既能體驗到書本知識本身的精華,又能品嘗到書本外延的果實。
為了語文知識的綜合構建,實現語文的新認知,需要發揮師生的雙主體作用,主線為情感互動時,可以調動主題的主觀能動性,主線為拓展時,可以實現語文知識的質疑及解惑。這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主要是打破傳統,其運用效果主要取決于經驗的不斷積累以及反饋。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跳起來的學生都摘到果實”,而不是讓“學生都跳起來摘果實”。學生作為請教教學的模式的核心人物,最終也是為了打破傳統教學的枯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橋梁,使學生本身處在學習舞臺的中心,得到活中求實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占.情景化中文教學方法在高校公共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 2012(36).
[2]翟蘭萍.淺談語文教學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8(4).
[3]王衛麗.中學語文課堂中創造性思維培養方法管窺[J].教學與管理,2013(3).
[4]王偉超.情景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