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斌
【關鍵詞】 美術教學;藝術天賦;興趣;激發;創造能力;
發掘;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069—01
學生是天生的藝術家,美術課堂上流動的線條,繽紛的色彩,都可讓他們隨心所欲地發揮出創造力和想象力。每個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領域里,“天賦”各不相同。那么,如何在教學中激發“藝術天賦”不是很明顯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就需要教師的激發和引導。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例談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在美術課上,任何一個學生藝術創造的產物都具有存在的價值。只有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作自信。一些天賦還沒展現的學生身上會表現出膽怯、倦怠、興趣狹窄等問題,這需要教師的關注,更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并充分發揮他們的閃光點,以喚起他們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成長。這既是進行美術教育的靈魂所在,也是美術教育的成功所在。如,在課堂上可讓學生通過觀察捕捉形的特征,發現有趣的細節;要求學生表現的繪畫內容生動、富于美感,可不要求形的準確以及比例、透視的正確等。
兒童美術創作本身并不存在難易問題,關鍵是所表現的題材兒童是否感興趣。例如,在線描課上,可讓學生帶來自己喜歡的手槍、汽車、機器人、洋娃娃、花卉、小動物等,教師再用講故事、兒歌等形式來激發學生對蔬菜、植物、人物、玩具的直觀認識;或者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畫出富有感情的線條,如“奔放的線條”、“剛強有力的線條”、“平靜的線條”、“瀟灑的線條”、“煩躁的線條”……學生都會興趣盎然。在充滿個性的教學氛圍中,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二、創建民主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學生發展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環境。因此,教師必須創設民主寬松的環境,接納學生的不同意見,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發掘學生的藝術天賦。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授美術課“恐龍世界”時,我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讓學生模仿恐龍的動作、學習恐龍的叫聲,或給他們介紹恐龍的知識及恐龍的故事等。在作業階段,一些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天賦”讓人驚異,他們的作品雖然在造型上相比有差異,但就創作的自由度和表現力上都很能感染每一個欣賞者。
三、重視創新能力培養,有效形成知能轉化
在美術課堂上引導學生展現自己的“天賦”,實際上就是在美術活動中重視表現藝術的價值,讓學生可以大膽地表現自己的主觀情感和內心世界。如,在美術教學中,我會鼓勵他們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會引領學生通過賞、說、畫、做、思、評等美術體驗活動,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美術活動之中,體驗其中的喜、怒、哀、樂,深入感悟所學內容,從而在積極的發現中自主建構新知,成為課程的主人。
在教學“生命的甘露”這一課時,我將上課時間放在下雨天,為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雨。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雨中的情景充滿了表現的欲望,主動、積極地把雨中的感受畫了下來。從學生的作品來看,他們對“人在雨中的情景”、“雨中的景物”等情形表現得很形象、很生動,超出了我的想象。
四、合理利用評價機制,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藝術天賦”
合理的評價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讓學生迸發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但評價要把握好尺度,要能把它作為衡量好差的一個重要標準。為探索美術作業的有效評價途徑,可以把評價職責落實在師生雙方。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要重視個性的培養評價。應使不同先天素質、不同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通過美術活動都能得到發展,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在學生參與評價時,教師要與其達成共識,因人而異。不管是哪個學生,不管作品的質量如何,只要參與,學習就能得到肯定與表揚。評價標準要側重于是否有創造性與個性,內容是否有情趣、是否顯示出對周圍事物的詳細描繪、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個性成分等,可允許學生反復嘗試,在作業講評后再修改,讓學生逐步獲得成功。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