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剛
【關鍵詞】 體育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071—01
興趣是一種積極地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中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興趣入手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完成課堂學習任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一、轉變傳統體育教學觀念
傳統的體育教學目標注重強調傳授知識、技能,在教學中也過分注重教材所要求的教學目標,而忽視了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娛樂性。在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中也過分強調統一性、標準性,而忽視了不同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和身心健康。
例如,跳遠本是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彈跳素質和跳躍能力,可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均把精力放在了彈跳是否犯規、騰空動作是否規范上。在考核時,只要犯規就沒有成績;并且考核標準也是統一規定,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在無形中導致一些原本喜歡跳遠的學生也會因為犯規、動作不規范而對跳遠失去信心,當然興趣也就會全無。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動作的完整、姿勢的優美與否而忽視了教材賦予的真正含義。
二、體育教師要提高個人素養
教師的個人形象、業務水平、個人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是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或高或低的主要因素所在。首先,個人形象是一個人對外界的第一印象,有些教師上課時馬馬虎虎,工作上松松垮垮,對學生放任自流。長此下去勢必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學生就會以為體育課就是這樣的上法,泯滅了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個人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次,教師的個人觀念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教師本身就錯誤地認為體育課就是玩耍課,在上課時不注重學生的需求和發展。于是,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喪失貽盡。
所以,體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及時轉變錯誤的教學觀念,才能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多樣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正處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青少年,對于重復進行某種事物的認識或學習都會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因此,要想使學生始終不移地對體育學習保持濃厚興趣,就需要教師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以最新穎、最有趣、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把學生從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中擺脫出來。教師還要能挖掘學生的最大潛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獲得新知識、新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八年級“擲鉛球”體育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將地里的土塊當成鉛球玩,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異常高。
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器材和周邊的環境資源,真正做到物盡其用。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更應該注意充分發揮農村地域廣闊的優勢,讓學生上好體育課,真正愛上體育課堂。
四、通過游戲和競賽滿足學生需求,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一大特點是爭強好勝,渴求表現自己,希望在競爭中達到自己的本能需求。如果教師在平常的授課中注意這一點,能合理地引導學生;且在教學中創設競爭情境,為學生提供競爭機會,讓他們在競爭中展示自己,滿足學生的需求,就可以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組織競賽時要注意競賽的合理性,要正確地運用競賽規則。競賽的目的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且競賽的形式和內容要多樣化。如,可進行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的比高、比遠、比快、比反應、比質量、比作風等。競賽結束時,教師必須進行小結和講評,表揚優勝者以示鼓勵,滿足學生的好勝心理;對于失敗的學生則要鼓勵他們振作精神,努力下次爭取勝利。
另外,在體育教學中多利用游戲手段,可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角色情境”中,能創設一種寬松、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五、運用榜樣激勵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并且,身心處在全面發展中的青少年又有極強的模仿性。因此,教師可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充分利用眾所周知的一些著名體育明星及他們身上所發生的一些有意義的事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激勵他們好好學習。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