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嬌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盛經開區黨校)
地方政務新媒體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田 嬌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盛經開區黨校)
摘 要:本文分析了發展地方政務新媒體的意義,闡明了目前地方政務新媒體的發展現狀,總結分析了地方政務新媒體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對策。
關鍵詞:政務;新媒體;政府發聲
新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具有及時性、互動性、分眾性等特點,深受用戶青睞。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32億,其中大多網民具有較高文化水平,是對社會有較大影響力的一群人。對政府來說,在網絡媒體影響了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情況下,占據新媒體的發聲渠道,將占據“先聲奪人”的陣地優勢。因此,政務新媒體成為當前最合適的信息釋放渠道。
發展地方政務新媒體的意義在于:一是推進社會管理模式從政府管理向政府與百姓共同管理轉變,形成多主體、多元化的社會管理模式;二是便于百姓更好地實現民主權利,實現公眾的多渠道監督;三是通過新媒體實現與百姓的良好互動,推進了服務型政府的發展[1];四是通過政務矩陣模式,對于提高辦公效率、實現智慧政府意義重大。
由于一些政府和官員出于知識恐慌和本領危機,一些官方、主流媒體并沒有在新媒體上大展拳腳,新媒體市場一度存在較大空缺。直到2012年7月22日,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緊急上線,此后中共中央機關報發聲的分貝蓋過了很多市場化媒體,成為突發事件中強有力的輿論引導者。2014年9月,國家網信辦下發通知,要求全國各地網信部門推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積極運用即時通訊工具開展政務信息服務工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全國各地方省份政務微博開通率達到70%以上,累計覆蓋超過1億人次,發布內容超過10萬條,被轉發評論超過200萬次[2]。
目前來看,與商業媒體相比較,從時間點分析政務新媒體發展較晚,從互動性分析商業媒體明顯更勝一籌,從附加功能等方面分析,商業媒體更加注重用戶體驗。
第一,發展不均衡,地域、部門在新媒體發布的數量、質量、互動性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政務新媒體開通情況與各省份經濟、政治發展基本一致,開設黨政機構政務微博個數前三位的省份是山東、江蘇、浙江,占據所有黨政機構政務微博的18.59%,是最后三位省份(或自治區)寧夏、海南、西藏的近20倍。共青團、公安、外宣、司法及組織部門的政務微博在全國政務微博中覆蓋度最廣,而半數以上的政務微博、政務微信開通后粉絲數量不足5000個,日均發布信息數量不足1條[3],有些部門開通的政務微博僅為應付上級,大多最終淪為“僵尸賬號”。
第二,信息的溝通和發布方式不能適應移動互聯網輿論場的要求。大部分政務微博、微信只是作為信息發布平臺,常存在信息內容與百姓關注點不一致,言論方式高人一等,喜歡“打官腔”等問題,使官民互動性較差,百姓關注度較低而未充分發揮政務新媒體的作用。
第三,忽視用戶體驗。政務平臺的搭建大多為空殼子,與商業平臺相比便民服務、親民設計等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例如,有些地方政務平臺只能實現查詢本地水電費功能而不能進一步繳費,當請技術部門進行升級時,給出的答案是當地銀行不能授權。
4.1 整頓地方政務平臺
通過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地方政務新媒體發展情況,建議關停一批賬戶,合并一批賬戶,提升一批賬戶。為避免資源浪費,對于更新周期長、內容空洞,粉絲數量少的“僵尸賬號”建議關停。針對各地方、各部門過度開設“雙微”賬號的問題,建議建立統一賬號并根據需要為各單位開設子版塊,實現資源節約及平臺內容的充實。對于在內容、語言風格及圖片選編等方面仍存在發展空間的政務平臺,建議通過專業培訓、對比學習、政務評比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政府發聲的質量。
4.2 積極開展線下活動
通過開展如趣味運動會、網民征求意見會等各種“線下”活動方式,不僅有利于緩解新媒體的虛幻性及政府服務真實性之間的矛盾,還可以調動網民參與積極性,并可以全面掌握網民真實訴求,進一步掌握政府執政的主動權。
4.3 加強與其他媒體互動
一方面,通過互動學習商業媒體在用戶體驗、網民互動及營銷手段等優點;另一方面,通過互動充分發揮商業媒體、自媒體(尤其是“大V”用戶)的“意見領袖”作用,實現權威誠信承諾式疏導,提高信息的一致性及政府公信力。
參考文獻:
[1]張艷.政務新媒體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J].淮海文匯,2014(12).
[2]段賽民.2014年全國政務新媒體發展研究報告[EB/OL].http://news.hexun. com/2014-12-26/171793715.html,2014-12-25.
[3]欒盛磊.政務新媒體應用熱的冷思考[J].青年記者,2014(7).
課題項目:本文為2014年度重慶社會主義學院招標課題階段性成果,立項編號:CQSY1423。
作者簡介:田嬌(1987-),女,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重慶市萬盛經開區黨校,研究方向: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