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歌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報社新媒體中心)
以《阿凡達》為代表的3D立體電影的發展
王 歌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報社新媒體中心)
摘 要:文章以廣受歡迎的3D影片《阿凡達》為例,從技術層面、傳播層面、心理層面分析了立體電影被熱捧現狀的原因,然后預測了立體影視技術未來的前景。最后,通過從現象到原因再到前景的綜合分析梳理,提出立體影視技術發展給人們的啟示。
關鍵詞:立體電影;阿凡達;前景;啟示
2009年底,一部3D電影《阿凡達》的上映引爆了立體電影市場,吸引了普通民眾對3D立體電影的狂熱。可以說,作為一部受眾面極廣的商業大片,使普通人領略到了立體視頻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本文以《阿凡達》為代表,從三個方面探討當下立體電影極具吸引力背后的深層原因、發展前景及對人們的啟示。
立體電影的魅力到底何在?何以引起人們如此大的興趣?這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下面筆者從技術、傳播、受眾心理三個層面做具體分析。
1.1 技術層面的先進性
《阿凡達》的制作過程,堪稱一部“立體電影制作教科書”。由于它的開創性、代表性,一開始就得到了電影界、技術界以及廣大民眾的關注。
1.1.1 拍攝技術
《阿凡達》的核心技術并非完全創新,其制作中主要運用的技術有“虛擬攝影棚技術(virtual production studio fusion)、立體電影技術(fusion3-D camera system)、表演捕捉技術(performance capture)”。都是在已有的技術基礎上,重新根據影片制作革新、發展、整合而來的。當然,在表演和攝影技術過程中,編輯需要運用到一項C G(Computer Graphics)計算機圖形學技術。它廣泛應用于影視特效制作、三維動畫制作等領域。在電影中常采用計算機三維影像制作、圖像處理與合成等C G技術來實現視覺特效。
1.1.2 放映技術
除了制作過程本身的先進技術以外,還必須有與之對應的放映技術的支持,進而實現影片的最終效果。
首先,數字3D放映技術,它制造出立體視覺的感受。其根據就是開頭所論述的立體電影的原理。具體來說,數字立體電影采用先進的數字制作、數字放映和影像分離技術,使左右眼影像質量、分離度以及觀眾的觀影舒適度較膠片立體電影有較大提升,不僅具有畫面清晰、質量穩定、節目反復播放及質量無下降等技術所特有的優點,同時又克服了膠片立體電影制作復雜、立體效果差、有明顯重影及觀看時易于頭暈和疲勞等缺陷,給觀眾帶來了極其震撼的視覺感受。
其次,在影院使用IMAX(Image Maximum)巨幕技術創造視覺震撼。IMAX公司是這類立體電影放映設備的典型代表。IMAX巨幕技術在放映《阿凡達》三維立體影片中發揮了高端引領的重要作用。這套系統的原理是用兩臺加裝偏振鏡的電影放映機,經過校準后分別將左右眼的圖像投射到同一塊銀幕上,觀眾在觀看時,佩戴加裝偏振鏡片的眼鏡進行觀看。
1.2 傳播層面的推動
技術是一部立體電影的基礎。然而,一部立體電影即使有再好的技術,再炫的特效,如果不通過大眾媒介的傳播讓人們知曉、感受的話,也是很難立足和生存的。所謂大眾傳播,就是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人們所熟知的大眾傳播媒介主要有報紙、廣播、電視電影及雜志。
由于媒體的介入報道,觀眾對卡梅隆導演十年磨一劍的創作過程充滿了好奇。一方面這個過程本身就成為一個興趣點,吸引著民眾想要一窺究竟,另一方面也是大眾傳播媒介報道、宣傳、造勢及展映的結果。
可以先看幾則報紙媒體對于《阿凡達》的評論:
“一段讓人沉醉的,雄壯的銀幕體驗?!薄A盛頓郵報
“這么些年來我看過最漂亮的電影。”——紐約客
“它擴展了電影的可能性,卡梅隆的才能和他的夢想一樣強大?!薄獫L石
“看到它,開始明白1933年人們看到《金剛》時的感受?!薄ゼ痈缱x者報
從這些評論中,可以看到這樣一些詞語:“最漂亮”“沉醉的”“雄壯的”及“強大”等。清一色的對《阿凡達》表達了贊揚,且持肯定態度。當然,也不排除有反對和批評的聲音,但比起這些贊揚的聲音來說,就顯的微弱渺小了許多。大眾媒體持有的這種鮮明的傾向,可以說直接影響到受眾對《阿凡達》的態度。
此外,當那些看完電影且對這部電影持有肯定的態度的人回到家里、單位中,在與家人和同事的交談、聊天時必
定會把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態度和感受帶給周圍的人。這里就引出了除大眾傳播以外的另一種傳播形式——人際傳播。
技術的進步不會停住,考察當今視頻技術的發展,基本可以預測這些技術未來的走向。
2.1 4D立體電影將成為一個新的方向
在論文開篇已經提及過四維電影,它依靠三維(3D)立體電影和周圍環境模擬組成四維空間帶給觀眾更加逼真的觀感。在上海世博會上,作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方興未艾的3D電影似乎已經“過氣”,4D電影開始大行其道,為游客奉獻了一場場感官盛宴。
2.2 全息立體電影是未來立體電影發展的一個方向
全息立體電影就是完全再現真實的三維圖像的記錄,也就是說觀眾不用戴立體眼鏡,哪怕用一只眼睛也能看到立體的影像。全息電影技術主要原理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記錄和再現的技術。即拍攝時用激光照射拍攝物記錄信息點(干涉原理),放映時再利用激光把記錄的信息點立體呈現出來(衍射原理)。由此可以看出,實現這一技術的關鍵物質載體就是激光。
2.3 3D立體技術在其他傳播媒介的運用
拿報紙來說,報紙是最早出現的一種大眾傳播媒介,擁有悠久的歷史,至今仍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隨著技術產業的發展,報紙積極地與新興科學技術相融合,不斷推進自身的向前發展。繼《阿凡達》引爆3D市場后,3D報紙也應運而生。在我國,湖北的一家地市報《十堰晚報》推出了中國首份3D報紙。《齊魯晚報》推出3D版“夢世博”號外。報紙都隨報贈送3D眼鏡,讀者戴上眼鏡后會發現,報紙上的圖片呈現立體效果。
2.4 3D技術在動漫產業有較廣泛的運用
如《怪物史萊克4》《愛麗絲夢游仙境》《飛屋環游記》等。繼《阿凡達》后,中國也迎來了首波3D動畫大潮,推出了國產的3D動畫片《麋鹿王》《大圣歸來》等。3 啟示
通過前面兩個部分的論述,看到3D電影的魅力及未來前景。如何迎接3D或者4D、5D時代,從以上的分析不難得到這樣一些啟示。
第一,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要進一步深化對立體影視技術發展的認識,電影要走高科技發展道路,要加速推進電影的數字化轉換進程,積極發展數字電影。
第二,加大文化產業投入,加大數字影視科技投入,并使之發揮最大效能,增強國家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第三,強化對電影科技前沿信息的了解和把握,積極開展電影科技領域戰略性和前瞻性課題研究,不斷提高國內電影科技水平。在影視技術與藝術的結合等方面,縮小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第四,要加大對電影科技領域領軍人才和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綜上所述,立體電影,及其連帶產業有著極其廣闊的發展前景,且市場需求大,利潤豐厚。我國目前也緊跟歷史潮流,積極發展自己的高科技電影產業。國家給予了政策上的支持,加之立體電影市場的廣闊前景,相信我國的立體電影產業發展道路將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從而推動整個電影產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最終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崔保國.2009傳媒藍皮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郭慶光.大眾傳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童兵.新聞傳播效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英]丹尼爾·麥奎爾.受眾分析[M].劉燕南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沙蓮香.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2.
[6][法]塔爾德.傳播與社會影響[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7][美]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
[8][美]羅杰·菲勒.傳播形態變化:認識新媒介[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9][美]比爾蓋茨.未來之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10][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1]魏燕京.淺談立體電視的發展前景[J].現代電影技術,2010(4).
[12]王雷.把握數字電影技術前沿,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J].現代電影技術,2010(4).
[13]朱梁.電影《阿凡達》的數字立體和虛擬技術[J].現代電影技術,2010(2).
[14]劉達.關于影片《阿凡達》的幾點思考[J].現代電影技術,2010(3).
[15]劉敏,彭怡平.《阿凡達》玩的就是心跳[J].電影世界,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