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杰
摘 要:風險與收益并存,企業在尋求財務收益的同時面臨著財務風險,要追求企業健康發展,就需要在識別財務風險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范。
關鍵詞:財務風險;風險原因;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3-0145-02
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本市場的活動越來越多元化,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的參與者,面臨的財務風險也越來越復雜。要想屹立在充滿挑戰的新經濟時代,不被時代浪潮淘汰,就需要根據企業的自身情況,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與處理,從源頭上控制與降低財務風險,設置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豐富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實現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涵義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于資本結構配置不合理、融資手段使用不恰當等原因降低了企業的對外償債能力,進而導致可歸屬于投資者的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具有三個特點,首先,全面性。財務風險伴隨著企業經濟活動的發生而產生,貫穿于企業管理的所有環節。其次,客觀性。財務風險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客觀存在,并具有不可消除的特性。企業只能通過采取有效的手段來盡量降低財務風險,而無法徹底消除財務風險。最后,不確定性。財務風險的發生并不確定,財務風險對企業可能造成的損失也是不確定的。在實際操作中,公司常常用資產負債率作為衡量企業財務風險的指標之一,資產負債率過高,就意味著企業的財務風險大,2009年華能和國電的資產負債率都一度突破了85%,財務風險急需控制。
二、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及原因
(一)資本結構配置不合理,引發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是指由于外部經濟環境及資本市場的變化,企業從外部籌集的資金給企業財務收益帶來的不確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企業外部借款數額巨大,資產負債比例不合理,對經營運作帶來的風險;其次,外部市場利率及匯率發生變化,對企業籌集的資金成本產生影響,對會計收益帶來的損害。中國資本市場日益完善,近日滬港通的開通,更是方便和加劇了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動,國有企業轉型加劇,中小企業不斷涌現。各個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都強盛不衰,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要想依靠權益性投資謀求企業的長遠發展已經無法實現,因此,企業都會拓展債務融資,一方面從銀行取得授信,獲得銀行借款;另一方面在滿足發債條件的情況下,從資本市場籌集債務性融資。當債務性融資過多的時候,企業資產負債率激增,就形成了嚴重的財務風險,企業可能面臨資不抵債的困境。其次,國家外匯政策的改變,匯率的波動也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產生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外貿企業而言,匯率的波動直接影響企業的市值,威脅投資者的信心。
(二)投資決策不恰當,引發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指企業在對目標項目投入資金后,由于外部需求的變化,而導致項目預期收益發生偏離的風險。企業的經營活動主要包括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及日常經營運作。其中投資活動是企業通過分析測算,投入資金,尋求收益的重要經濟活動。投資決策顯得至關重要,關系著該筆投資項目的未來發展,也關系著企業的長遠發展。合理的投資決策可以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不合理的投資決策會對企業的生存產生嚴重的威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購失敗對企業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部分企業在沒有正視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通過并購重組,盲目地追求規模效益,結果生產效率和需求跟不上規模擴大的腳步,加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資金調控不合理,引發營運風險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保持充足的資金,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企業是資金營運風險是指在資金難以足額回收的風險。企業的資金存在形式除了庫存現金、銀行存款之外,大多用于存貨占用,包括在庫存貨以及已經銷售尚未回款的產成品。目前,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大多采取賒銷的方式爭取客戶,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出現對客戶的信用識別不夠準確,而出現售出無法回款的窘況。增大了企業資金回收的風險。同時,企業的在庫存貨過多積壓,又會影響企業的資金再利用。因此,采取寬松的信用政策,可能會加大應收賬款的回收風險;采取緊縮的信用政策,可能會加大存貨積壓,無法實現資金快速變現的風險。
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
(一)調整資本結構比例,控制籌資風險
首先,企業應該正確分析自身情況,根據預定的投資計劃和規模設定合適的籌資規模,使籌集的資金能夠合理有效地運用,不造成資金限制,降低資金成本;其次,企業應該在已有的資本結構的基礎上調整資金來源,保持一個合理的資產負債比率,把財務杠桿控制在恰當的范圍內。同時廣開融資渠道,除了債務性借款籌資之外,可以積極拓展和嘗試其他融資方式,諸如融資租賃、永續債等新型融資工具。并且合理搭配借款期限,尋求長短期融資工具的協調。
(二)制定合理投資決策,控制投資風險
企業應該結合外部形勢,根據自身的規模和投資機會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制定正確合理的投資決策。因為風險和收益是并存的,風險越大收益越高。所以,企業作為一個“追利”組織,自然會對高收益項目產生濃厚的投資興趣,但是投資需謹慎,不能夠盲目投資。在指定投資決策的過程中,企業首先應該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投資機制,通過前期調查,可行性分析等手段,對投資項目進行充分的了解,權衡收益與風險,經過了科學的論證和合理的方案制定之后,才能夠將投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三)完善資金調控手段,控制營運風險
企業的資金除了用于投資外,主要投放于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最終又以兩種形式形成資金的積壓與占用,即存貨和應收賬款。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快資金的周轉,需要加強存貨的管理和應收賬款的控制。首先,對于存貨而言,企業應當科學預測市場需求,以銷定產,盡量爭取降低庫存,對于在庫存貨加強管理,降低存貨毀損的概率,保證存貨的實物價值。其次,對于企業應收賬款而言,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對客戶的信用嚴格偵查,制定有效的催款手段,加快資金的回籠。
財務風險是一把雙刃劍,既能讓企業在風險中尋求杠桿收益,又會讓企業面臨財產損失的可能。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經營運作的各個環節,企業應當認真識別和對待,完善相關機制,將財務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讓企業在健康的體系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雁茹.論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與預警防范[J].經濟研究導刊,2014,(4).
[2] 景剛,李仁冰.淺析中國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J].經濟師,2014,(3).[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