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商業大學 鄭磊
創業大師拉里·法雷爾曾經說過:“發展創業型經濟是打贏21世紀這場全球經濟戰爭的關鍵。”[1]由此可見,發展創業型經濟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勢,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對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轉型期來說,是實現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結合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北京高校的大學畢業生企業創業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調研的對象是北京5所高校的大學生創業者,包括在校大學生、休學或者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創業者,為了保證本次問卷調查的信度和效度,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9份,將有效問卷率保證在89.5%。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高校也隨之擴大招生規模,使畢業的大學生數量遠遠超過了社會就業需求的數量,這就出現了當前眾多畢業生的“就業難”現象。國家為了緩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不均衡問題,也相應出臺了鼓勵并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通過采取增加創業平臺和創業基金的措施,積極號召高校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為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首次提出了將鼓勵創業納入國家的就業方針[1]。積極促進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提出創新驅動戰略,通過大力發展創業型經濟,不斷提升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就業是民生根本,但是面對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自主創業對現代大學畢業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選擇。盡管國家有關方面出臺了扶持畢業生創業的政策,但是,參加創業的畢業生仍然占少數,大多數畢業生只是處于觀望狀態,并未真正實施自主創業的想法。另外,由于畢業生剛走出校門,在資金、人力、創業經驗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使創業的初期顯得更加舉步維艱。以下對大學畢業生創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對應的策略和建議。
大學畢業生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血液,是實現社會平衡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體力量,為此,我們針對調查問卷,了解了大學畢業生創業主體的個體特征,包括創業主體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狀況以及婚姻狀況等。
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得出結果,表明大多數畢業生創業者年齡較年輕,主要在23~25歲之間,男性的創業者所占比例較大,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以未婚居多,學歷程度也是本科生為主,比例占了66%左右,是大學畢業生中創業的主力軍。
企業創業是大學畢業生實現個人理想的重要途徑,也是承擔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責任擔當。面對“就業難”的現狀,就應該積極提高個人素養,結合自身優勢和興趣愛好,以飽滿的熱情和踏實苦干的精神積極投入到創業過程中,努力實現個人理想與貢獻社會的高度統一。在問卷調查中也清晰展示了大學生對創業主觀意識的傾向,調查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大學生主體創業意識統計表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有62%的畢業生傾向于創業,表示愿意積極投入創業行列,實現成功就業的目標。
大學生創業的主體意愿還與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現實社會壓力等有關系。由于大部分畢業生都是出自普通家庭,四年的大學生活已經消耗了家里的大部分積蓄,畢業后又面臨著就業壓力,很多畢業生迫于就業形勢以及家庭負擔過重而選擇了自主創業,也有的學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業理想和遠大抱負,比如很多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由于社會就業需求量較少,加上藝術生的專業能力與實際工作差距較大,為了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很多畢業生就會將自己的藝術特長視為自己終身的事業,成立音樂工作室或者攝影工作室等[2]。針對大學生不同的創業理念,我們通過收集的問卷進行了分類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大學生創業原因分析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總結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創業者是依據自己的創業興趣,并結合國家的創業扶持政策開始進行自主創業的,關于實現自我理想和認為創業前景較好的創業者也占一部分,也有部分創業者是出于緩解就業壓力,為了解決家庭負擔而選擇先創業再就業的措施。根據總體分析,現代大學生接觸新事物并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強,并且擁有足夠的敢于創新、勇于為理想奮斗的精神,大學生在進行創業目標預定的時候也是具有較大程度上的理想主義化,對市場前景的良好發展具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大學生在校期間是否接受過相應的企業創業教育,對個人的創業意識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大學生在學校主要是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思想素質的培養。目前,很多高校還沒有設置特定的創業指導課程,雖然高校在畢業生的就業方面開設了相關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但是針對性不強,大學生就業指導主要是傾向于向學生介紹如何進入企事業單位以及進入企事業單位之后,個人在工作方面如何處理等問題,很少涉及關于大學畢業生的企業創業指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也沒有成立相應的大學生創業活動協會,使很多擁有自主創業想法的畢業生缺乏相關的實踐鍛煉,在畢業之后,面對企業創業的現狀,也是處于束手無策或者盲目實施的狀態。所以,我們在問卷中設置了關于是否同意學校設置創業指導課程的問題,依據同學們的問卷結果分析,得出的結果如表2所示。
在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學校增加創業指導課程表示同意的占84%,其中的53%是表示強烈同意,而只有極少數的畢業生對此課程表示強烈不同意。這說明在高等院校增加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是符合大多數畢業生的需求的,經過在學校的實踐鍛煉,可以提高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表2 大學生對于學校設置創業指導課程的結果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各種新興的創業項目也給很多待就業的畢業生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現代大學生普遍對科技產品非常感興趣,并且對計算機的應用也是更加熟練,所以很多IT行業是大學生創業的首選項目,這也體現了畢業生在創業領域的目標傾向性,很多畢業生積極利用自己的新創意為傳統產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促進經濟更加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也賦予了經濟藝術上獨特的創新理念。我們也就大學畢業生創業領域傾向做了相關問卷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創業領域分析
通過圖2的總結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創意行業是眾多畢業生較為滿意的創業方向,其次就是IT軟件行業,由于計算機的普遍應用,也為創業的IT領域拓展了更好的發展空間,其他的產業領域一般是與大學生的專業不相關,或者并不是自己的理想行業,這種情況只占10%左右的比例,說明大部分畢業生還是傾向于自己熟悉或者擅長的領域。
將創業指導教育引入大學生的課程教育中,對促進大學畢業生實現創業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在創業課程中受到專業老師的指導與建議,可以提高畢業生創業的自信心,另外學校可以邀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成功人士到學校進行創業演講,與大學生分享他們的創業過程以及其中的艱辛與樂趣,豐富畢業生的就業渠道,為以后的創業展開新局面。
大學畢業生在剛邁出校門時,社會經驗不足,對于創業實踐也是經常由于資金缺乏、運營經驗不足等影響企業發展,很多大學生甚至認為創業是找不到工作的一種無奈之舉,出于好面子的顧慮,仍然奔波在不停地找工作中,一心想要進入大型的企事業單位,對自己的職業、薪酬、待遇等都有較高的期待,這種傳統的就業觀念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創業動機,導致更多的畢業生寧愿做“啃老族”,也不愿進入創業的軌道[3]。所以,這就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等在各方面積極引導并支持大學畢業生創業,給他們更多的創業機會,以正面的創業實例,積極影響并扭轉傳統的就業觀。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為關注的焦點,大學畢業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梁人才,只是處于依靠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貢獻自己的才華智慧是遠遠不夠的。一方面,面對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積極通過創業實現個人價值與貢獻社會的完美統一,是國家賦予的責任。另一方面,以創業型經濟視角看待大學生的企業創業問題,是全面實現國家經濟發展與人才強國戰略聯合統一的基礎,也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一種體現。
[1] 韋志江.大學生創業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 王會濤.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模式選擇和對策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2.
[3] 李憲.論創業型經濟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