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崗雙元模式下高職報關專業校企合作課程的開發探索①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周曉娟
課程建設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切入點與落腳點,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也是專業建設的根本與保障。而課程開發作為高職課程建設的邏輯起點,在教學改革中意義非凡。目前,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已經成為國內高職院校課程開發的重要模式。本文從論述定崗雙元模式的內涵出發,以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的報關專業為例,闡述了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的程序和實踐,并對后續的開發重點進行展望。
定崗雙元 報關專業 校企合作 課程開發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的最新指導意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堅持“服務需求、就業導向”的基本原則,強化校企協同育人,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推動“五個對接”,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近年來,各地高職院校依據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推動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是蘇南地區的一所公辦高職院校,在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學院大力發揮地方高職體制機制優勢,不斷推進“定崗雙元”人才培養特色,所培養的畢業生職業素質高、動手能力強,深受周邊地區用人單位的歡迎。
“定崗雙元”模式是“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的簡稱,是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憑借區域優勢及地方產業優勢,打破辦學的傳統思維,吸收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精髓,結合我國國情、學校實情,進行本地化后創新提出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獲得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并同時榮獲2014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定崗雙元”模式中的“定崗”是指人才培養方案中各專業特定的職業崗位(群),“雙元”指“學校”、“企業”這兩大培養主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協同融合、相互合作,共同參與培養全過程。這一模式能有效促進校企深度融合,工學結合培養高職人才。在實際運行中,該模式針對專業特定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學校和企業雙主體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基于工作過程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編寫教材,依托校企雙方的軟硬件資源,以“崗位確定、利益驅動、合同培養、產訓共贏”等原則校企交替組織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蘇州健雄學院的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具有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具備單證制作、報關報檢、國際貨運代理等應用技能,能熟練運用英語與計算機操作技術,具備從事單證、報關、報檢、貨代、碼頭理貨員等崗位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和實踐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良好體魄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該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進出口公司、外貿企業、報關行、貨代公司、船代公司、港口碼頭企業等企業所需要的單證、跟單、報關、報檢、貨代、碼頭操作等崗位。在“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下,報關專業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借助校企雙方,在課程開發與建設過程中深度融合,形成了較為穩定科學的課程合作開發程序。
2.1 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需求
報關專業在學院港口物流系的統一協調下,通過太倉港港口管委會、港區管委會、太倉市口岸協會、太倉市物流協會等政府部門及行業協議牽線,深入多家企業進行調研,通過與企業領導、報關相關業務負責人及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進行交流,獲知企業對報關專業人才培養的能力要求和需求狀況,為課程開發打好基礎。
2.2 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為培養更加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合乎企業用人標準的人才,報關專業邀請來自不同行業的一線專家進行深度研討,在課程開發專家的指導下,運用專門工具,對報關崗位群的工作過程進行任務分析,明確各工作崗位具體的工作任務及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并統籌工作領域與學習領域,最后根據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2.3 教師與企業專家合作,共同制定課程標準
在實踐專家研討會討論通過的課程體系基礎之上,首先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每門專業核心課程確定課程負責人,由其帶頭組建課程開發團隊,并聘請多名相關的企業專家,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依據企業的生產實際流程與崗位所需能力,商討制定課程標準,細化課程考核方式。
2.4 校企合作選取教學內容,共同編寫教材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和資源,是切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的教材,對于優化教學組織具有重要作用。在課程負責老師的帶動下,發揮教師的理論功底和企業專家的實踐經驗優勢,以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選取教學內容,增強任務的可操作性和實戰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2.5 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
企業兼職教師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積累了大量的工作案例,并熟悉報關專業的動態和發展方向。讓他們參與教學活動,承擔更多的實踐教學任務,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而對于他們自身而言,也有培養新人、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因此,可以通過舉辦專家講座、進課堂教學、指導實訓教學等多種形式,讓企業專家共同參與課程教學,將最真實豐富的知識帶給學生,使學生能接觸到行業的第一手資料。例如,學院報關專業曾邀請太倉本地知名碼頭公司的操作部經理講授專業性較強的“集裝箱船舶配載”課程,并請碼頭從業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人員為認識實習學生做港口操作業務講座。
2.6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豐富實踐教學資源
為滿足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和企業人員培訓的需要,我院與政府及企業合作,共同建設了多家實訓場室。其中,2007年與太倉港區、史泰博配送中心合作,建設港區—健雄供應鏈綜合實訓室,用于生產物流方向的課程教學。2013年,與蘇州亞東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設國際物流實訓室。2014年,與太倉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合作,建設口岸物流實訓室,滿足“港口碼頭業務管理”等系列課程的教學需要,同時也為“太倉市物流經理高級研修班”等培訓豐富了教學配套資源。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的報關專業,依據科學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在課程開發專家的指導下,系統地進行專業技能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的持續開發。以下以“碼頭操作崗位實訓”課程為例,具體說明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的實際內容。
3.1 根據職業能力需要確定課程目標
“碼頭操作崗位實訓”是高職報關專業、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實訓課程,它是“港口碼頭業務管理”課程的延伸與強化。該課程的先修課程主要有港口碼頭業務管理,后續課程主要是定崗實習。在課程開發過程中,通過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調研商討,確定該課程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能熟悉碼頭管理軟件、碼頭流轉單證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掌握件雜貨、集裝箱等不同類型碼頭裝卸儲運貨物的業務流程;能正確制定靠泊計劃、堆場計劃等各類工作表格;熟悉碼頭生產企業與貨代、貨主、拖車公司、堆場、港區、海關、商檢等的往來要求等。
3.2 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整體設計
“碼頭操作崗位實訓”課程所對應的是港口碼頭業務操作崗位,主要培養具有較強職業能力、專業知識和良好職業素質的碼頭企業從業人員。課程在整體設計中,采取“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對碼頭操作崗位所能涵蓋的商務管理、泊位策劃、裝卸作業、堆場作業等相關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并以此為依據確定本課程的工作任務和課程內容。在碼頭實際生產中,碼頭作業的物種有散貨、件雜貨及集裝箱貨物等各種不同類型,其中集裝箱和件雜貨的碼頭業務在本地區占有絕對重要的比例。因此,對應集裝箱和件雜貨的實際業務流程,課程相應提煉出幾個主要的工作環節,開發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項目,使本課程的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實用性,有利于學生專項技能的培養。
3.3 校企融合開展教學實施
本課程教學主要在校企共建的國際物流實訓室及口岸物流室展開,涉及的多個項目均來自于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主要有碼頭設備操作、3D港口軟件操作及CTS集裝箱碼頭業務系統操作。通過典型的工作案例實訓,學生把學到的港口碼頭業務知識進行綜合性實操演練,增強了實際操作技能,提高對港口碼頭業務流程的認識和操作能力,為今后順利進行定崗實習打下堅實基礎。
本課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遵循“行動導向”的原則,圍繞每個項目,以實踐形式展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強調“通過行動來學習”,以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學中教”。如碼頭設備操作項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建裝卸小分隊,根據既定的裝卸任務,在規定時間完成裝卸堆存及運輸作業,實現貨物在海運大船與客戶工廠倉庫之間的位置轉移,所有操作均有學生完成,企業專家與教師進行最終的點評與總結。
雖然我院報關專業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效,逐步開發了“國際貿易實務”、“報關實務”及“港口碼頭業務管理”等系列專業課程,但仍然存在校企合作機制松散、企業人員投入精力有限、課程開發周期長等諸多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效果,在今后的課程開發與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聘請企業兼職教師方面不斷完善機制、增加投入,吸引更多經驗豐富的企業專家走進課程,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應建立鼓勵教師下企業鍛煉的長效機制,及時更新專任教師的知識與能力結構,滿足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需要。推動教師與企業專家保持良好合作,利用企業專家的經驗優勢和教師的時間優勢,共同編寫教材及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與方法,不斷提高課程開發的效果。
[1] 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 楊幫山,徐鑄.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課程內容開發研究[J].職教通訊,2011(24).
[3] 紀付榮,魏秀麗.校企合作開發《物流金融》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物流科技,2012(05).
[4] 李勤道.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和課程開發的研究與實踐[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12(12).
F241.23
A
2096-0298(2015)11(c)-173-03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教改B201316)的階段性成果。
周曉娟(1982-),女,浙江金華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高職教育、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