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波
摘 要: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出既有專業技術技能,又有理論基礎的高素質人才。對英語學科的教學而言,就是要重視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聽說能力的培養。只有提高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學生才會競爭激烈中游刃有余,有利于將來的發展。本文分析了理工類學科學生口語教學現狀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探索理工類本科專業學生進行口語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就業導向;理工類;口語教學
一、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當前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技術改革較為明顯,主要表現在網絡平臺的全方位投入與普及。2003 年,教育部正式啟動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程的主要核心內容就是改革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建立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教學新模式。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明顯要優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效果。而在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網絡平臺在口語教學改革模式力度很大。但是,受到隱性課程的影響,相對口語教學方面,網絡平臺的使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理工類專業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筆者認真分析了沈陽工程學院理工類學生英語口語課程設置和開展的狀況,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和任課教師進行了訪談并設計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87分,有效問卷182分。運用 SPSS統計軟件處理分析后,結合相關任課教師的訪談結果綜合分析,相關結果如下:
(1)盡管很多學生學習英語是出于考試、就業和出國等的壓力,在英語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中,無論是大學生,用人單位還是學校領導、教授和專家都把“說”的能力放在僅次于“聽”的能力之后,遠遠超過剩下的“讀、寫、譯”的技能。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是社會和學生的共同需求。(2)由于學習動機基本是為了應付考試,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學習時間投入不夠,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普遍自信心不足,學習效率低。(3)目前英語口語教學基本上采用一些原版英語教材。這些教材語言純正,貼近生活,可讀性和實用性強,印刷美觀,符合學生的審美心理。但有些內容不能與國內課程標準和要求配套,語言難度不能與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吻合,某些內容脫離我國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4)英語口語教學方面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還有待加強,口語教師整體素質需要提高。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和心理需求,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5)英語課堂都采用大班教學,學生人數多達近百人,教師難以針對學生之間不同的的英語程度和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同時大班教學也增加了教師課堂組織的難度,促使教師采用滿堂灌而不是探討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能有比較好的互動與交流,往往更能快速的提高英語水平,同時對于提高專業知識也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優化的對策
(1)設計適用度強的口語教學材料。教師應通過各種渠道引進原版的適用度強的英語口語教學材料,使學生延長浸入以英語為母語者錄制的視聽說資料的時間。學習內容要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挖掘學生專業能力為目標。同時,對于理工類學生而言, 應結合學生外語能力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對教學材料進行適當的整理和修改,注重外文原版教材內容與專業知識的相關度。(2)以專業為導向,豐富口語訓練內容。在口語教學內容上要注意語言信息和知識信息的有機結合,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不僅僅應當滿足與能夠掌握把英語作為對話交流的工具,且應當在此基礎之上,學習更多的英語知識,在以后的就業中不可避免地會用到自己的專業英語。如:電廠運行、能源節約與環保、經濟全球化、信息處理等。(3)充分利用網絡環境進行口語教學。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網絡平臺的使用方法。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是當今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主要體現為“課堂面授輔導+ 網絡自主學習+口語學習效果測試”的大學英語口語立體式教學新模式。。英語口語課堂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在多媒體教室采用學習軟件和自制課件,利用豐富多彩的網絡教學資源,信息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設置合理的教學結構,最大程度地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結語:總之,英語口語的學習是社會和學生的強烈需求,調整大學英語教學重點,針對學生聽、說相對比較薄弱的情況下,主要培養聽說能力的思路非常正確而且有必要。
參考文獻:
[1] 張建萍隱性課程之于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影響研究[J]. 黑龍江教育, 2013.1
[2] 張珺大學公共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分級A 級班教學分析[J]. 海外英語,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