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
摘 要: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是落實新課標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情境創設;問題情境;游戲情境
情境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教材,以其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探索情境,不是把知識直接塞給學生,而是為學生準備充足的素材,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創設有效的情境。
一、創設聯系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是數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源泉。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蘊涵著數學知識,很多日常生活實例都可以成為我們教學的資源。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合理地借用學生司空見慣的事例,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更能促進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也才能讓學生將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實現在生活中找數學,在活動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
二、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能夠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驗和理解知識。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開火車、找朋友、漫游數學宮等數學游戲,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究,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輕松愉快,教學效果也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我從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俄羅斯方塊游戲引到“旋轉”。幾乎所有學生都有過這種游戲經歷,比較熟悉。創設這種情境,能很快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平時生活中,游戲是很多學生都會玩的,但幾乎沒有學生會思考這一游戲中蘊含的數學知識,也沒有自己描述過俄羅斯方塊中的旋轉現象。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適當引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在玩中質疑,在玩中釋疑,在游戲的過程中既獲取了知識,又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三、借助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實踐操作是小學生獲取感性認識、發現數學關系的重要方法,也是誘發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和基礎。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傳授獲得,而應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適當的情境,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根據教材和課程內容的需要,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方式獲得材料,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掌握數學知識和規律。
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讓學生用正方體學具搭出立體圖形,找出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設置問題情境“誘”使學生有目的地觀察。使學生在想一想、搭一搭、猜一猜、看一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引發學生對操作活動產生興趣并能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應充滿課堂教學的整個時空,只要有學習活動的進行,就應有相應的學習情境,它應當是多維度和全方位的,應當在學生整個的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以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有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董衛國.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