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淮 蔡正明 黃學兵
摘 要 近年來,隨著農產品供求基本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亟待解決的主要矛盾之一。基于此,分析了合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措施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調查;思考;四川省合江縣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2--3
合江縣是四川省典型的盆周山區農業縣,地處川南,屬南亞熱帶氣候,是晚熟荔枝之鄉,現代農業產業強縣。為保障合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推進農業品牌發展,通過對各鄉鎮的實地走訪、聽取匯報、查閱資料,以及對技術人員、各單位負責人座談等形式,結合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幾點建議。
1 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現狀
1.1 農產品生產環境現狀
合江縣無較大工業污染,農業生產環境較好,傳統農業成分較重,大部分農產品產地檢測基本上是符合國家無公害的原始初級產品。從全縣無公害產地土樣檢測結果可以看出:每月都有對蔬菜生產基地開展日常抽檢。2014年以來,已抽檢蔬菜樣品1 053個,抽樣合格率98.3%。配合省級開展例行蔬菜20個,水果10個,抽檢合格率達100%,配合市級抽樣60個蔬菜,15個柑橘,20個荔枝,12個高粱,抽檢合格率達98.1%。
1.2 農產品生產投入物監管現狀
2014年,共出動執法車輛101臺次,出動執法391人次,開展農安執法檢查48次,檢查農產品市場251個,檢查農產品經營門市832個。重點檢查了農藥標簽,過期劣質農藥和高毒高殘留農藥情況,肥料登記證號等。從檢查情況看,總的情況還比較好。但在檢查中發現,有個別經營戶未及時辦理種子經營備案證、種子經營進銷貨臺帳有的登記不完整、不規范,還有部分品種包裝標簽不符合《農作物種子標簽監管辦法》要求,個別經營戶存在未按營業執照規定范圍經營農資,有趕“流流場”現象。查處違規經營雜交水稻種子、農藥、肥料案件22件,立案查處8件,罰款10 392元。未發現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種國家禁用高毒農藥。對未按規定建立農藥進銷臺賬的經營戶責令限期改正。
1.3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現狀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是法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合江縣農業局下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股,現有人員3名。27個鄉鎮都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服務站,確立27名專(兼)職人員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承擔了全縣從農業投入品-農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各項工作。
1.4 農產品質量安全現有成績
已成功申報獲得無公害農產品23個、綠色食品4個和有機茶葉、有機高粱、有機小麥等11個證書;合江荔枝、真龍柚等農產品已獲地理標志證書2個;全縣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整體推進工作現已申報成功,縣內3.97萬hm2耕地成為無公害產地。
2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2.1 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
第一,從整體上看,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滯后,干部、群眾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到位,生產者、消費者、監管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認為離自己還很遠;第二,合江縣農產品營銷未與市場接軌,生產者對市場準入標準認識全無;第三,對非法生產、出售不安全農產品的打擊、處罰力度較輕,部分人存在僥幸心理,以身試法。
2.2 監管體制不完善
從調研情況看,全縣雖然設立縣、鄉一體的專職監管機構,但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股卻只有3名人員監管。鄉鎮只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服務站,卻沒有金費運作。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缺乏專職的監管體系,技術人員嚴重缺編。
2.3 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困難
第一,合江縣雖然是一個農業大縣,但人均土地較少,種養殖分散,單家獨產的“小農戶”要實現標準化生產的執行難度較大;第二,合江縣的“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市場化運作機制建設不完善,干部群眾普遍對“三無食品”的理解、生產、消費意識較為淡薄;第三,合江縣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的建設滯后。實行標準化生產,制訂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生產是關鍵。從現行推廣狀況上看,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技術規程和操作要求較為系統,包括農產品生產環境條件、生產技術規程(養殖技術規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等,要推廣、運用這些生產技術標準,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物資、設備設施等。
2.4 監管難度較大
一是監管范圍較寬、面大、點多。全縣面積2414 km2,轄17個鎮,10個鄉,284個行政村,全縣有耕地面積3.81萬hm2,其中水田3.13萬hm2,旱地0.68萬hm2;林地12.354萬hm2,園地約0.54萬hm2,草地0.214萬hm2,淡水面積0.176萬hm2,森林覆蓋率53.2%。總人口90.3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7.86萬人,非農業人口12.53萬人。基本上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初級農產品生產單位,各個生產環節監管十分困難。二是經費投入不足。從現行的各級財政經費投入機制上看,由于財力有限,尚未列入預算給予穩定投入,開展工作也沒有專項的監管經費。三是監管設施、裝備奇缺。目前的檢驗檢測基本上憑眼觀目測或憑個人經驗,隨意性較大。四是監管技術力量薄弱。合江縣農業部門近年來很少進人,現有人員工作任務繁多,壓力大,數量少、年齡老化、素質不高。
3 對合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措施的建議
3.1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各級政府及農業、工商、公安、質監、安監、教育、廣電、司法、新聞媒體等部門應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提高公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一是提高生產者的安全意識。通過宣傳、教育,指導生產者實施標準化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接受市場準入。二是提高營銷者的安全意識。通過宣傳、教育、引導、監督營銷者,銷售合格的無公害農產品,最好是取得“三品”認證的農產品,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提高消費者的安全意識。通過宣傳教育消費者,學會識別認證產品,消費安全食品,抵制假冒偽劣和有害食品銷售,認識到有害食品對人的健康影響和危害,拒絕消費有害食品。endprint
3.2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財政投入機制
一是縣政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每年安排一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經費,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的設施設備提供財政資金支持,保障農產品質量的定期常規檢驗檢測等正常開展、完善。
3.3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
3.3.1 完善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監管機構
完善縣鄉組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領導組,由行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人員為成員,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行政領導。
3.3.2 構建縣鄉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完善縣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增加財政撥投入,建成后具備以下能力:一是配備農業環境所有監測項目的樣品采樣和制樣設備,具有采樣、制樣的能力;二是配備快速檢測的設備,開展快速檢測;三是具有檢驗檢測的質量監控體系,對采樣、制樣質量進行全程控制。承擔本縣域內的農業環境樣品和農產品樣品的采樣和制樣,農業環境調查和農產品的快速檢測,將制作好的樣品和原始記錄送上級檢驗檢測站開展其它檢測等工作,2014年順利完成“雙認證”工作。
建立鄉鎮農產品質量檢驗安全監管站。操作上可在現有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加掛“農產品質量檢驗安全監管站”的牌子,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建立大宗農產品生產與農技干部的掛鉤聯系制度,加強農技干部深入到田間地頭、到生產小區提供實用技術指導,直接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程監管。
建立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員制度。可在現有的鄉村安全員基礎上,通過縣財政適當增加工資補貼,加強相應的業務技能培訓,擴大其職責范圍,負責本村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動態監管。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員制度。以村兩委、村民小組長為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員,負責每家每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控,特別是田間地頭的生產安全,并協助上級開展相關各項工作。
3.4 強化農業執法,加強農業投入物源頭監管
根據涉農的相關法律,要建立完善事前先期預警、事中強化監管、事后監督追查的農業生產投入物監管機制。事前先期預警機制就是要采取行政手段和違法處罰相結合等手段,增強農業投入物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法制意識,使其充分了解非法投放違禁物品的危害、后果、處罰等,提高其科學和道德素養,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標準意識,增強其社會道德感、責任感。事中強化監管就是要強化農業投入物的經營監管力度。要全面掌握農藥、肥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的生產經營狀況,并就其在合江縣的生產經營實行檔案化監管,逐步凈化農業投入品經營市場,并定期對大宗農產品基地的農戶開展投入品使用情況檢查,抽檢農作物農藥殘留、違禁藥物的使用等。同時,加強對外來引進物品的監管。引導農民合理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減少化肥使用量,嚴格執行休藥期、安全間隔期使用農藥的相關制度。事后監督追查機制就是通過對違禁投入品的事后回溯追查,分別對從事非法經銷農業投入物的生產者、經銷者、使用者給予嚴厲的打擊和處罰。通過開展源頭治理,結合常規的農藥殘留、違禁藥物濫用專項整治等活動,大力推廣低殘高效農藥、無污染添加劑,合理使用化肥、添加劑和植物生長生長調節劑等科技措施,大力推進綠色防控集成技術,防止農產品源頭污染。對違法經營銷售生產的行為堅決依法嚴懲。
3.5 建立合江縣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監管機制
一是制訂合江縣的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認真組織相應的技術專家團隊,就合江縣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各項技術規程,結合當前的先進科技進行集成、整合、引進和創新,形成完備的種植業、養殖業標準化生產體系。二是加大農業標準化生產。在具備推廣條件的范圍內,積極開展試驗示范,有步驟地逐步推廣,推動合江縣農業生產標準化建設。三是大力開展標準化農產品的市場化運作。通過采取廣泛宣傳,積極開展無公害產品外包裝,探索建立農產品超市,推動規模化外銷等措施,建立標準化農產品的市場優勢和產品競爭力,推動合江縣農業標準化的發展。
3.6 加強“三品”監管,推行市場準入
縣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股,要加大對農產品的“三品”認證工作力度,指導和引導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申報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工作,并加強臺帳監管,防止盜用侵權的發生,在全縣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杜絕有害農產品進入流通環節。
3.7 強化業務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監管水平
一是解決農產品質量監管技術設備,增強硬件功能,提升科技含量;二是加強對原有技術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三是必須新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充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