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智穎
摘 要:隨著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許多高校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都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層次教學改革,該文通過分析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的教學現狀,探討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次教學改革的方案,重點在于研究如何科學地完成計算機基礎教學案例的分層次設計,才能使不同起點、不同專業的學生達到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 教學案例 分層次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b)-0178-0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公共必修課程,是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第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是當代大學生的公共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文化意識,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并初步具備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應用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解決本專業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由于全國各省份在中學階段對學生計算機水平要求不同,導致大一新生初入校園時,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層次差異較大。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教師無法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度等方面更具針對性地組織教學,使得基礎不同、專業不同的學生無法都得到最適合自身培養目標的計算機教育。
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分層次教學改革將從多個方面推進,該文重點研究教學內容的改革。由于該校在該課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法,因此分層次地設計典型教學案例、辦公案例就成為研究的核心問題。
1 分層次改革總體思想
我校根據教學現狀實施了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方案,改革在遵循著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指導思想的同時,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活化了計算機教學。新生入學后,統一參加我校組織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測試”,根據測試成績,劃分出免修和必修兩個級別,依據級別的劃分進入不同的計算機學習階段,為學生提供更合理的自主學習空間。
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依據水平測試中的各個測試模塊來分析學生的成績、結合改革后的課時,以“任務為驅動,案例為導向”優化大學計算機基礎各個教學模塊的講授內容和教學方法,形成“分層次教學案例庫”,即為免修生和必修生中各專業、各層次的學生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案例,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因材施教,使他們獲得最切合其需求的計算機教育,使計算機教學更契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2 案例分層次設計
(1)計算機操作水平測試的成績能夠達到80分以上的同學,準予免修該課程。免修的學生雖然可以不必與其他學生同在課堂學習基礎內容,但免修不免考,仍然要參加該課程期末考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為了滿足這部分學生的更高層次的學習需求,為他們安排了指導教師,他們需要自主完成指導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教師會定期對其學習情況進行指導、檢查和督導。此層次的教學案例需要由教學經驗豐富的計算機教師設計,在該校原則上要求由多年教授辦公自動化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師完成設計。原因是,對于這部分基礎比較雄厚的學生,如果提供的教學案例過于簡單直接,學生會缺乏學習興趣,案例必須突出較強的綜合性、實用性、設計性。該校是應用型大學,因此我們將很多學生未來學習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知識增添入學習范圍,這樣可以使該校計算機教學向著“合格職業人”的培養靠攏。例如:Word中的“論文排版”案例,對學生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因此即使是底子較厚的學生也對畢業論文排版案例興趣度極高,雖然其中包含了一些實驗難度較高的索引目錄、分節符控制、奇偶頁頁眉頁腳控制等問題,但學生們都能夠通過交流、查閱資料、查詢網絡等方式解決。Excel部分、PPT部分,指導教師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將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列出,要求學生將自己模擬為職場中的特定職業人,自主設計辦公案例,數據源、主題均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和設定,設計中必須涵蓋教師提供的知識要點,增添自我開拓創新的知識點可以加分,這恰恰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同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通過考查學生的綜合實踐、設計創新能力,還可以選拔出一些未來在計算機領域有發展潛力的尖子學生,為其提供參加校內外競賽的機會,樹立學習典型,激勵其他同學,增加計算機學習的內驅力。
(2)計算機操作水平測試的成績未能達到80分的同學,必須按照學校常規教學要求到微機實驗室完成該課程的正常學習。這部分必修學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計算機水平的差異,在同一個課堂學習,如何實現分層次教學,這是該項改革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問題。除了從教學形式上組建學習小組,為每個層次選撥學習組組長來輔助教師教學,更重要的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了全方位、立體化的資源包,其中的教學案例、辦公案例細致地劃分為基礎型、提高型、課后型,基礎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在教師的引導下,選擇不同的案例去完成,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案例任務,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例如:Word排版中一個經典辦公案例“邀請函”設計,在分層次案例設計的方案下被劃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型案例僅要求基礎薄弱的學生運用老師講授的知識點,按照案例操作要求完成邀請函的簡單排版;提高型案例要求基礎相對厚一些的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主設計邀請函;課后型案例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從網絡或參考書籍上查詢Word郵件合并功能的應用,完成邀請函的批量制作。這種分層次的案例設計,特別適用于學生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始終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任務的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為每一位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開放的空間,使整個課堂氣氛真正的活躍起來,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
3 結語
計算機基礎教學案例的分層次設計改革實施至今,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師將把課堂教學實踐與這項改革工作緊密結合,不斷調整完善改革方案,從而提高該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袁紅照,王愛民.高校計算機公修課分層次教學體系及其實施[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2):92-94.
[2] 萬德年,熊發涯.我院04級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現狀與對策[J].考試周刊,2007(15):86-87.
[3] 萬德年,朱偉.高職《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6(6):312-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