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韓林 王兆丹
摘 要:為了使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置,更好的適應應用型本科的轉型和發展的需要,該文分析了應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以及高職院校的區別,明確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定位,以及分析了目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設和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對策建議,以期為應用型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轉型;定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TS2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5-158-04
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際高等教育界的教育潮流是重視實踐教學,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之相比,我們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后大規模興起高校合并本科教育擴招,更重視理論型人才的培養,此舉推進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造成了應用型人才的缺乏。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實踐教育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又開始被重視。現在部分高校,尤其是一些第二批和第三批本科高校逐步由普通本科向應用型本科轉變,旨在加強實踐教育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滿足當代經濟對應用人才的需求。在此種時代背景下,本科院校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也在不斷積極探索,以求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滿足社會的需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但是,在這樣一個轉型時期,原來普通本科學校的許多老師及學生對“應用型本科”的認識不足,對自己定位不清楚,尤其不能區分和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的不同之處,人才培養重點和課程設置并不能突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特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即使培養出的人才也不具有競爭優勢。因此,本文在清晰理解“應用型本科”定位的基礎上,分析目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且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建設等提出對策建議,旨在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更好地適用應用型本科轉型的需要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1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為了更好地明確應用型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任務,我們需要區別應用型本科與普通本科,以及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的異同,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定位。
1.1 本科教育與專科教育的區別 本科教育是以學位認證為主的理論研究型教育,而專科教育是以資格認證為主的實踐應用型教育。本科教育由基礎教育向研究教育延伸便有了初級階段延伸的研究生學位和高級階段延伸的博士生學位;專科教育向應用領域延伸,就有了初級階段延伸的技術工程師的資格認證,向高級階段延伸的高級技術工程師的認證。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兩者主要是類型上的差異,屬于2種專業技術培訓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層次差異,都屬于高等教育類型(教高[2006]16號文確認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在2種教育體系中培養的人才類型也各不相同,主要分為學術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職業型人才。其中學術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屬于本科教育培養的人才;技術型人才和職業型人才是屬于專科教育培養的人才[1]。本科教育根據培養人才類型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普通型本科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應用型本科與普通本科,以及高職高專院校人才類型的不同,培養目標必然也存在著差異。
1.2 普通型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普通本科教育(研究型大學)主要培養學術型人才(理論-理論)。這種人才重點是培養其具有較扎實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級人才。雖然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重點放在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上,開展研究性、探索性技術的訓練和素質的培養,為學生以后的創新、發展奠定基礎。教師隊伍建設以高學歷教師為主。
1.3 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應用型本科主要是培養工程型人才(理論—實踐—理論)。這種人才培養,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并重,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突出實踐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技術開發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實踐培訓要注重設備的超前性、實際應用性和綜合性。這種實踐能力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實踐后還可以上升為理論知識。此外,學生還需要具備一定管理能力,國際交流的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師隊伍建設應以高學歷梯隊建設,與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更要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的“雙師型”素質教師并重培養。
1.4 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類型包括技術型人才(實踐—理論—實踐)和職業型人才(實踐—實踐)。人才培養的理念是知識的講授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 [2]。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術型人才與本科教育中工程型人才非常相似,但是理論教育的學位認證比重小于實踐為主的資格認證,主要培養具備食品加工、儲藏、流通等環節中保證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所必需具備的實驗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夠用的應用性人才,體現了“能用為度”。高職院校培養的職業型人才主要是從實踐到實踐,這種人才只有實踐資格認證,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體現了“實用為本”。高職高專教師隊伍建設按職業類型來構建,專業課教師以“雙師型”教師為主。
可見,應用型本科區別與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有著自己的特點。應用型本科實踐教育培養,注重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更注重實踐上升到理論,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應用型本科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與國際溝通的能力,進行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應用型本科是培養高科技部門、技術密集產業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門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并且擔負培養生產第一線需要的管理者、組織者,以及職業學校師資等任務。此外,應用型本科具有特殊的地位,其可以為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專升本教育提供學習平臺。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生源質量相對高職高專的生源質量高,繼續學習的潛力也較大,所以也是普通本科教育(研究型教育)的重要生源地之一。
2 應用型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國際視野下,美國作為科技發達國家,從其食品質量與安全檢測相關科學研究發文數量居于首位可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依然是被重視的。目前食品檢測研究的熱點詞匯有包括鑒定(identification)、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食品(food)、兒童(children)、產品(products)、快速檢測(rapid-detection)、食物挑戰(food-challenge)、食物接觸(food-contact)、乙酸(acetic-acid)、食源性(food-borne)、高效液相色譜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等。現代食品檢測技術更趨于自動化和智能化[3]。
國內視眼下,近年來發生的“豬肉變牛肉”、“三鹿奶粉”、“地溝油”等食品安全問題,暴露出我國食品質檢體系的一些問題,包括法制道德層面,以及檢測技術層面的一些不足。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國家已對食品加工企業實施QS認證的行業準入制度,出口的食品企業則要通過HACCP、FDA、GMP等認證,為此,高素質的食品檢測人才相當緊缺。對業內有關人士的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人才缺口80萬。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以及轉型時期,我國應用型本科食品安全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還存在著教師隊伍建設跟不上轉型需要的步伐,培養目標定位與社會需求脫節,課程設置與就業、創業的適崗能力錯位,教學內容重復,學生法制道德教育缺乏的通病,造成食品安全與檢測專業畢業生就業對口率不高,就業質量不高,從而影響了食品專業人才培養事業的發展[4]。
3 應用型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對策建議
明確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以及目前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再來探討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該如何培養就有了理論依據。
3.1 加強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崗位職業教育 崗位職業教育,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專業方向,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目的性和,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教學效果。
3.1.1 開展就業崗位專題講座 介紹大學畢業后主要的就業方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培養的人才畢業后主要是進入“質檢”、“糧食”、“農業”、“商業”、“輕工”、“衛生”、“科技”、“商務”、“進出口”等諸多行業的主管部門,從事食品檢驗、食品監督,食品品質控制與質量管理等工作,對食品的生產環節與食品的質量安全進行“檢測”、“監測”、“鑒定”、“評價”[5]。目前的質檢機構的質檢研究的對象包括對食品中一般成分分析、金屬及微量元素分析、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食品污染物、營養素、保健功能成分、違禁添加物,以及一些轉基因食品、輻照食品等[6]。此外,應用型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培養的人才,本科畢業后通過全國研究生考試進入相關科學研究單位或高校繼續學習,主要從事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例如食品質量與安全檢測技術的創新的研究,食品添加劑藥理研究等。
了解就業方向可以通過以下渠道實現:(1)邀請本專業從事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師,做專題講座;(2)邀請知名高校的專家教授來校講學,拓展學生視野,使得學生對研究生學習有一定的了解,為今后科學研究或考取研究生做準備。(3)邀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相關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師或企業家來校作報告,主要圍繞未來就業方向和工作任務,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為主題,進行講座或交流。
3.1.2 加強職業道德素養教育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除了要求具備專業知識以外,也需要具備吃苦耐勞精神,認真嚴謹的態度,良好的心力素質。同時食品質量與安全專關乎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需要學生具有較高職業道德。
3.2 調整和完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內容設置 應用型本科食品安全與檢測專業的建設,需要多種學科的支撐。主要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分析科學、食品安全學、食品管理學、計算機等。并且課程內容設置上要適應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3.2.1 加強高精尖先進的現代分析檢測技術的學習 傳統的食品檢測方法有感官檢驗法、化學分析法、儀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和酶分析法。現代的食品檢測技術,已經交叉到多個領域,應用到多種知識。例如計算機視覺技術、光譜分析技術、食品物性的力學、聲學、電學檢測新技術、電子傳感檢測技術、無損檢測、生物傳感技術、核酸探針檢測技術、PCR基因擴增技術、生物芯片、免疫學檢測技術等[7-8]。食品檢測檢測手段呈現出快速化,多樣化,智能化的特點。所以我們人才培養的重點更應該是加強高精尖的現代化技術的學習。例如高效液相色譜技術、氣相色譜技術、質譜技術、核磁共振技術以及生物學檢測技術的學習,以及加強和國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交流,學習先進的分析檢測技術。
3.2.2 加強外語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養 加強外語的學習主要是專業外語,以及英語口語的學習;加強科研能力除了實際動手能力培養以外,還要加強文獻檢索,論文寫作,以及數據處理等理論知識的學習。有利于今后學生繼續學習,考取研究生,或利于學生未來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華成為可能。
3.2.3 加強多門課程學習 如食品安全學課程,管理學課程的學習以及加強法制和道德教育等。均有利于培養更多的食品質量與安全行業高級人才。
3.3 統一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安排 大學一年級的培養目標和任務主要是上好基礎課程,熟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就業方向,了解擔當各種工作或科學研究,需要儲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大學一年級除了開設通選課外,建議開設物理化學相關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基礎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大學計算機基礎、生物學相關課程(人體機能學、動植物檢驗檢疫學、食品微生物檢驗、食品生物技術、生物統計學)。
大學二年級的培養目標和任務是掌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知識和培養實際操作的能力,以及實地參觀學習。同時也需要加強專業外語,以及英語口語的學習。參觀學習可以安排在假期或周末去質檢部門或食品企業參觀學習,開闊學生的視野,積累實戰經驗。并且將參觀學習成果以報告的形式,老師選出優秀的報告進行交流學習。大學二年級建議開設外語(食品科學專業英語,口語課程),食品科學(食品添加劑、品原料學、食品工藝學、食品貯運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營養學),分析科學(食品檢測與分析、轉基因食品安全分析、食品安全快檢技術、食品摻偽檢測、食品機械與設備、儀器分析、光譜學、色譜學)。
大學三年級的培養目標和任務掌握食品相關法律知識,安全學知識,同時適當加強文獻檢索能力培養和科技論文寫作訓練。并且安排學生去企業實習一段時間或者參加老師的科學研究,增強實踐能力,同時為大四畢業論文設計奠定的基礎。大三建議開設課程科研能力相關課程(文獻檢索與利用、科技論文寫作),食品安全學(食品毒理學、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食品安全與衛生學、食品原料生產及安全控制)。
大學四年級培養的目標和任務是學生學習管理學課程,同時完成畢業設計。畢業設計要求從論文的選題(或任務的下達),材料的準備,實驗實施,數據處理,論文的撰寫全過程在老師指導下獨立完成或小組合作式完成。大四年級建議開設食品管理學課程(食品企業管理學、食品品質管理、綠色食品概論、食品工廠設計、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食品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食品進出口質量與安全)。
3.4 改變食品質量與安全檢測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
3.4.1 注重實踐教育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也可以吸取一些成功高職院校的辦學經驗[9],例如和一些企業建立產學聯合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但是也要牢記自己的定位,強調實踐教育,但是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
3.4.2 注重教學過程的系統性 為了學生更快的適應現在工作崗位,要求對于學生學習知識的系統化,這樣更有利實現真正的學有所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可以采用論文式教學[10]或者任務式教學。系統性教學強調完整性。
3.4.3 重視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部分應用型本科辦學條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實現高精尖技術現場學習,可以通過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或者與其他高校聯合教學達到目的。傳授學生知識,可以嘗試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慕課網(IMOOC)自主自學,增強學生自學能力。
3.4.4 考核方式的多樣化 依據不同的學習目的和就業方向,平時應該區別考核畢業后以考研為目標的學生和畢業后以工作為目標的學生。
3.5 加強應用型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課程開發的主要承擔者,是行業企業要求與學校智慧相結合的執行者[11]。教師自身隊伍的建設很重要,他們關乎著學生的培養,學生的發展方向,學生的競爭能力以及學校的未來。所以,老師要不斷高標準要求自己和提高自己,學校也應該盡量為提高教師隊伍水平提供機會和平臺。例如教師可以努力提高學歷層次,提高科研能力,創造和把握去其他高校或出國深造機會,多參加學術會議,多參加食品檢測儀器展覽,經常去企業實習鍛煉等。
3.6 加強應用型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相關的網站建設 網絡信息時代實現了信息的快速高效的傳遞,加快和完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相關網站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建議完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科介紹信息和教師信息,并且加強英文版網站建設,起到宣傳和溝通的作用,有利于考生報考,校外合作及國際交流。其次,加強食品檢測與安全專業相關精品課程的網站建設,構建自己的網絡資源學習平臺,有利于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再者,網站建設猶如電子筆記本,有利于歸納和梳理學科發展,積淀文化底蘊的功效。
4 結語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不同與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有其自身的特點。應用型本科主要培養具備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知識,外語能力強,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級人才。并且應用型本科有其特殊的地位,即可以為高職高專學生的專升本教育提供平臺,又可以為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提供生源。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也需要適用應用型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關注大學一年級的崗位職業教育,關注專業教學中高精尖檢測技術的學習,加強外語能力和科技寫作的能力,以及增強食品行業管理能力。同時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教育,教學的系統性,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的多樣性。此外還要加強師資隊伍自身的建設,以及加強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網絡建設。
參考文獻
[1]李萬木,謝明榮.應用型本科教育與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教育之比較[J].職業教育研究,2006,(10):20-21.
[2]呂孟榮.產學結合創新教學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22(01):97-98.
[3]趙敏,趙蓉英,許麗敏.國際視野下食品檢測研究熱點及前沿的可視化分析[J].食品工業,2011(2):85-90.
[4]李新玲,馮煒.淺談食品檢測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3(09):127.
[5]彭常安.高職院校食品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3):77-78.
[6]鄒潔,張征.江蘇省食品檢測體系現狀與構建對策[J].食品工業科技,2012(8):52-58.
[7]黃曉東.《現代食品檢測技術》課程教學研究[J].食品工程,2010(1):5-6.
[8]朱昊浩.基于生物技術的快速食品檢測研究動態[J].科技資訊,2011(9):2.
[9]喻鳳香,林親錄,陳煦,等.“食品檢測技術”工作任務導向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3):99-100.
[10]盧杰,蔡錦源,熊建文.獨立學院《現代食品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輕工科技,2013,(4):168-169.
[11]趙杰文.鄒小波.現代食品檢測技術本科教學中科研與教學互動的探索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0,33(2):66-68.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