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慶艷
【摘 要】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主要是指班級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道德標準、行為方式,是班級文化發展的高級階段。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對班級建設和學生個性的社會化都有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班級精神文化 ? ? ?健康成長 ? ? ?和諧
我擔任班主任的四(3)班是一個“文明守紀、團結上進、溫暖和諧”的大家庭。“會學習、懂做人”是我們的宗旨。73名小成員在這里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走進我們這個大家庭,你會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們“我愛我家”的濃濃親情。這一切都源于我們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健康向上的班風引導。
一、目標明確 ?爭優不竭
目標就是方向。開學第二個星期,我和孩子們根據本班實際,制定出班級奮斗目標——為創建文明班而努力奮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用了6節班會課,組織學生深入學習《守則》《規范》《文明班評比條例》,并逐條剖析對照,找出本班存在的問題和自身的不足,讓孩子們“通過集體”、“在集體中”受到教育。根據《守則》《規范》《條例》共同參與制定《班級公約》,在班風班容、安全衛生、兩操、課間和諧、課堂紀律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如:班主任不定期抽查雙戴、衛生情況等,讓抽查出來的規范示范員,享有檢查的資格,去督促做得不夠好的同學。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同學合格了,成了行為榜樣、帶頭人。大家能將班級的榮譽與自我教育、自我約束有機地結合起來,并落到實處,讓班級穩步前進,促成飛躍。
二、獎罰分明 ?激勵上進
“班風正,學趣濃”。班風是班級的靈魂,是班級建設的核心,是引領班級成員前進的旗幟。一個班風要健康良好地形成,獎罰分明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班在這方面的做法就收到良好的效果:班上有個表,叫“成果樹”,學生每單元的考試成績如果達到90分以上,就得一顆紅心,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和分數,貼在“成果樹”的“智”中;如果這單元比上一單元進步,也得一顆紅心,寫上“我進步了”字樣,貼在“成果樹”的“能”中;如果做了好事,也得一顆紅心,寫上“今天我做了××好事”等句子,貼在“成果樹”的“德”中。這一做法,無須多言,學生們都各自努力,希望能為“成果樹”的成長添枝加果。如果誰違反了《規范》等,就自己對照找出違反了哪一條,改正后做一件好事補回來。這樣,在無形地自我約束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風。
三、和諧溫馨 ?播撒愛心
和諧,一個簡簡單單的詞,里面卻包含著重大的意義,那就是“友好相處”!當生活在和諧、溫馨、充滿關愛的環境中,一個人會成為一個具有愛心、會感恩的人。反之,只會對周圍的一切冷淡、漠視。現在的學生大多家庭比較富裕,又是獨生子女,加上電腦網絡等傳媒的負面影響,所以,學生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現象比較嚴重。動不動就打人,辱罵他人,拉幫結派,校園傷害事件頻頻發生。對此,我不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有強烈的集體觀念、主人翁意識,還利用每周星期四的自習課舉行“感恩故事我來講”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寬以待人。結合少先隊開展“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主題活動,開展了“唱響民族和諧”“爭當‘四好少年”等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理解并懂得了關愛他人,與人為善的內涵,樹立了遠大理想。這樣,主動幫助他人的學生多了,相互理解的多了,矛盾少了,學習勤奮了,協作意識也強了。孩子們之間還開展了“一幫一互助”,優生幫差生,“和諧結對”,民族學生手拉手,“愛心服務”等活動,互相幫助,共同切磋,相互鼓勵,形成見難就幫的和諧氛圍 。班上有個叫黃棚光的隊員,媽媽是個智障人,爸爸體弱多病,一家四口的生活開支只靠年僅19歲的姐姐打工維持。同學們知道這情況后,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把零用錢捐給他,有的送衣服,有的送學習用具,有的還和爸爸媽媽送生活用品到這同學家中。上學期,班里有位叫李嘉源的隊員患上了“紅斑狼瘡”病,生命垂危,同學們自發地給她捐錢,一天時間就捐了2680多塊錢(包括我和部分家長),班干部還組織同學到醫院探望她,鼓勵她好好治病。“關愛”“感恩”已播撒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四、累累果實 ?成績可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一年來,在“團結上進,健康和諧”良好班風的指引下,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感召下,班級在前進,學生在進步,班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 2013年秋,班級在期末檢測中,語文、數學均獲年級第一名;每個月的班風班容評比均獲年級第一名;現場作文比賽3個學生獲一等獎(全校做多); 期末評優,4個學生榮獲“百名優秀生”稱號(全年級最多);班級被評為“市先進班集體”,副班長鄧思源還被評為“防城港市優秀學生”并獲得獎金1000元,4個學生獲得“卓越獎學金”,5個學生獲得“華業獎學金”,我本人也被評為“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