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穎++郭樹行++崔浚哲
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業務迅速發展帶動傳統銀行的轉型,衍生出基于大數據處理的云計算銀行,并呈現高速發展的趨勢。然而,迄今為止的研究和銀行實際操作中還沒有對于云計算銀行業務系統完整的分類。該文首先簡要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和云計算銀行的現狀,之后從三個角度對銀行的業務進行了分類,并著重闡述了按系統劃分業務中各系統的核心職能和發展方向。最后站在銀行整體系統的視角,對系統的綜合使用做出了說明。該文旨在為銀行業務的標準分類提供參考,為對于云計算銀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同時對于銀行系統的使用和發展提出指導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云計算銀行 業務分類 業務系統
中圖分類號:F830.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a)-0040-01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傳統的金融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同時也指明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順應時代的潮流,開始了對于自身的業務模式的改革。在互聯網金融浪潮的沖擊下,銀行將云計算技術和互聯網金融業務相結合發展云計算銀行。云計算銀行基于對大數據的分析,搭建了一個混合B2B和B2C的網絡平臺,保持核心業務不變,為客戶提供互聯網金融綜合業務服務,在業務模式、經營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銀行發展的側重點由擴大實體機構的規模變為關注客戶需求,改善服務質量,提升客戶體驗。云計算銀行快速發展,并且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業務運營模式。服務方式轉型由傳統的一對一轉為一對多的服務,基于大數據的云計算技術的使用使得服務更加智能,實現了業務的批量處理,節約了服務成本,縮短了服務時間,提高了資源的配置效率。
1 云計算銀行的業務分類與研究
云計算銀行的業務種類繁多,但至今沒有規范的分類體系,該文從三個角度對云計算銀行的業務進行了分類,旨在為銀行對業務分類提供幫助,為銀行規范各項業務提供參考(表1)。
以上三種業務劃分,在不同的角度為銀行提供參考。對于云計算背景下的銀行發展來說,在滿足了的三種平臺的基礎上,分類并規范化各系統是十分重要的,8個系統之間并非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結合共同完成銀行的各項業務。
2 云計算銀行的業務系統綜合說明
云計算銀行各個系統的功能相互聯系,彼此聯系完成銀行各種復雜的業務。
信息儲存系統是最基本最易實現的系統,系統的核心是數據存儲的能力,用戶輸入信息,完全由電腦自動完成信息的存儲與更新,與其他7個系統都有聯系,主要起輔助完成業務的作用。
基本業務處理系統的核心是批處理,將業務細分,批量自動由電腦完成,過程會自動調用信息存儲系統的信息,同時業務處理的結果也會以一定的形式傳送到客戶分類評價系統中并儲存起來。
支付系統是銀行極為重要的系統,涉及到轉賬業務就必然要進入支付系統,同樣由電腦自動完成,而快捷高效安全的電子轉賬支付也會增強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保障銀行的盈利和業務安全。
客戶評價系統是一個銀行實現其獨特性的關鍵,并且系統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決定銀行的風險和盈利水平,對于銀行的發展也至關重要。它是基于信息存儲和基本業務處理之上對于用戶的客觀分類和分析。
信貸評價系統是基于客戶評價系統對于有貸款需求的客戶的更深一層的分析,反過來又會對客戶評價基本信息產生影響,要求有一定專業人員的人工處理,也是銀行盈利的關鍵。
反饋系統與所有客戶的業務處理相聯系,當確認客戶已辦理完所需全部業務,會自動進入反饋系統,系統自動對反饋信息做出一定處理后傳送給有關的工作人員。
安全系統則貫穿于銀行業務的所有環節,是最為重要的系統。一旦安全失去了保障銀行可能面對著毀滅性的災難,必須絕對重視。在保證銀行整體系統安全的同時要針對各系統的特點設計專門的安全系統,進一步保障各系統的安全。
監管系統與信息儲存系統相聯系,專門用于與監管部門的溝通,定期向其提供必要的資料,每隔一定期限發揮作用。
3 結語
在互聯網金融業務逐步發展完善的背景下,云計算銀行迅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社會和民眾的生活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盡管云計算銀行的發展之路上仍存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但云計算銀行是時代發展的主流,必然可以克服重重障礙長期茁壯發展。
參考文獻
[1] 皮天雷、趙鐵.互聯網金融:范疇、革新與展望[J].金融論壇,2014(6):22-30.
[2] 趙曦.云計算架構在銀行批處理流程優化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2013(10):1-4.
[3] 李兵,蘇丹,張子竹,等.基于云計算的中小商業銀行客戶評價系統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17):104-111.
[4] 馮理達,程曉榮.云計算在銀行業中的安全問題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3(11):90-91.
[5] Gartner Group,Pattern-Based Strategy:Getting Value From Big Data[M].Gartner Group Press,2011.
[6]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Person-to-person lending,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the industry grows. Working Paper,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