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晶華++聶德鵬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尤其對財務方面工作的人才需求也變得尤為的重視。目前,我國會計專業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雖然會計專業是一個熱門的專業,但是目前的就業形式比較嚴峻,因此大學生應該明確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意識分析。本文主要對會計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分析和社會意識的分析以及應對的策略進行了概述。
關鍵詞:會計專業大學生 就業 社會意識分析
中圖分類號:G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b)-0000-00
目前我國社會的各項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都在逐漸演變和發展中,因此大學生必須抓住社會轉型期的機遇和適應社會變革的挑戰。對于會計專業的大學生而言,更要了解社會的精神層次方面和社會意識存在的特點和程度,發揮自己的特點,來讓自己在嚴峻的社會形勢下突出自己的優勢,把握好就業機會。
1 對會計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的簡要分析
現在我國的經濟在不斷地發展,各個企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急需要財務處理技能熟練,可以進行財務管理和策劃的會計人才。因此,對于會計專業大學生,正好符合了企業這方面的需求。正是由于這種緣故,各大高校相繼出現了會計專業,這為想有一份穩定工作的人員提供了更好選擇。現在除了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業余非會計專業自主通過考試拿到會計從業資格證的人也有很多,從而加大了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性。目前,我國對會計專業的需求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對于高端會計人才需求方面才是各個單位的急需的,而對于簡單的出納會計基本是飽和的狀態。因此,會計專業大學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目前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會計專業的就業前景就是高就業兼具高失業并存的現象。但是就現在的情況看來,對大學生的各個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會計的就業還是比較看好的。因此,會計專業的大學生一定要明白現在的就業形式還是比較嚴峻,如果不提升自己,很可能就成了會計專業中高失業人群。
2 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意識分析
2.1 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過于嚴格
現在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樣的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能給企業帶來高效益。現在的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要求比較高,要求要有高的學歷,并且最好畢業生來到單位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給企業帶來效益。現在的企業在招收人才時,會根據學歷來判斷一個人的工作能力,認為高學歷就是高能力,這樣雖然看起來公司的員工的學歷都是比較高的,但是實際的工作能力就不一定能如所愿了。一些企業在選用人才時,可能招聘的不是會計專業的大學生去從事會計工作,原因僅僅是因為這個學生的高學歷,而對于真正有會計能力的大學生不能獲得這份會計工作。這樣的做法只會讓人力資源造成了浪費,無形中加大了人工成本。目前部分用人單位只根據獲得的證書去判斷一個學生是否被錄用,因此在這種大形勢的驅動下,學生會把精力放在考駕駛證、秘書證、公關員證、計算機等級證這些和自己專業沒有關系的證上,就沒有考慮是否和自己的專業相符合,這種方式不利于大學生的發展。現在有的單位需要社會實踐經歷,但是應屆生的工作經驗是不容易獲得的。基于用人單位的要求,就必須既要學習好課堂上的會計知識,又要在學校安排的實驗課上,好好練習會計的實戰演練。在假期或業余時間比較多時,也可以自主的進行會計方面的實習,這樣才能保證讓自己適應用人單位對會計大學生的要求。
2.2 對女性求職者的的歧視
在傳統的觀念中,一般都會認為男人的工作能力比女人強。這樣就會導致女生在找工作時,用人單位產生了性別的歧視,從而導致工作非常難找的現象。在會計女生的就業上,用人單位一般會考慮到女性有生理上的劣勢,比如工作承受力和體力支持沒有男性好,同時女性會面臨每個月的生理周期和關于產假等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在這種社會意識形態下,女生的就業就變得更加困難了。正是由于這種考慮,既要給女性員工安排很長的生育假期又要給她保留職位,同時在這段期間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的情況下,用人單位還要發放工資和福利給女性員工,給企業帶來巨大的人工成本。這對于用人單位而言,是非常不被看好的一個選擇。現在的大學中,學習會計的大學生中,男女比例失調,一個專業中絕大多數全是女生,只有極少的男生的存在。這種現象就導致了用人單位在性別歧視的趨勢下去搶那些男生。這對于那些女性的會計專業的大學生而言,如果不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那么就業就變得很困難。
2.3 大學生普遍沒有創業的想法
現在會計專業大學生畢業后,想到的就是找工作,并沒有多少人想要開立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其他方面的創業的思考。根據傳統的觀點看來,學習一項技能,就去找相關對口的工作來從事。但是社會的形勢在變,現在我國是非常鼓勵創業的,尤其是在就業情形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雖然社會是鼓勵創業的,但是我國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還不是很成熟。如果想要創立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其注冊的資金比較高,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是無力負擔的,而一些金融機構也不會給予這筆巨大的貸款,從而讓會計專業大學的創業變得更加困難。在近幾年的社會的意識的不斷變革之后,對公司的注冊資金的降低和可以進行小額的貸款,這些優惠政策都給大學生畢業創業提高的機遇。在大學生的創業中,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冒險和探索的精神,更給自己一個展現實力的機會。對于大多數學生潛意識里,都是創業的風險性比較大,而找一份工作則相對安定許多,其承受的壓力和風險也降低了不少。但是創業的好處還是很多的,所以高校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冒險精神,培養學生的自我發現和實踐的能力。因此,大學生學會創業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同時是給社會減輕了就業壓力。
3 對目前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社會意識的應對方法
3.1 利用在校實踐鍛煉自己的能力
現在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要越來越高,對于會計專業的大學生的要求也一樣會提高。那么高校在對會計專業大學生進行教育時,就必須要加大對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會計不是一個只靠理論知識就可以很好的進行工作的,必須要通過實踐的訓練,加強操作性。但是我們知道,每個企業的有些財務信息和數據是需要保密的,不能對外泄露,因此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想要進入企業接觸到內部賬務信息和進行實戰就會比較難。為了彌補這個缺憾,高校可以在校建立可以給學生進行會計實訓的電算化實驗室和手工模擬實驗室,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和學習到更多的會計知識和能力。因此,會計專業的大學生一定要利用好學校里的實踐機會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對于會計實驗課上老師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的經濟業務提出的問題,要學會積極主動的運動學習的會計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的經濟業務。通過學生自主的思考,就能讓自己的會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升能力。有時,高校也會組織去會計事務所和企業進行參觀實踐,大學生們更要利用好機會,與會計專業人士交流心得體會和咨詢問題,同樣還還可以鍛煉人的交往能力。
3.2 加強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意識的形勢,就要求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在如此多的會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中,如何才能突出自己的優勢,比別人要優秀,就要求大學生能夠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突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現在社會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在發展,會計專業大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規劃,進行多方位知識的學習,拓寬知識面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加強自己的就業競爭力,是應對就業壓力的一種措施。
4 結語
現在會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越來也多,社會的意識形態又如此多變且競爭激烈,這就要求大學生更要明確現在的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意識分析。在激烈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要鍛煉自己的會計實戰能力和提高就業競爭力,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和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為自己做好工作前的準備,這樣才能作為社會所需要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孫樹楓.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9,7(12):13-16.
[2] 譚衛華,陳沙麥.大學生就業行為的社會學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0,8(10):26-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