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盛
摘 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程度極大增強,并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課堂上學生積極的表現也會使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感染,進而更加投入地進行教學,這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改善非常有幫助。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促進教學質量的改善是教師應該考慮的一個主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氣氛;營造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只有實現了良好的溝通交流,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改善。而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又是建立在一個良好和諧的氛圍之上的,因此注重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教師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課堂教學氣氛的活躍,可以使學生以更加輕松的心態來進行學習。師生之間融洽的關系也有利于學生隨時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教師也可以及時地對學生的上課狀態進行了解,進而適時調整教學進度以及內容。實現了這樣的師生互動,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改善極為有利。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氣氛的重要性,通過多個方面的改進營造一個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這也是實現高效教學的關鍵步驟。
一、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人翁作用才能提高其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進而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目前的許多教師都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過程中片面以自己為中心,對于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不加重視,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幅度下降,這就導致了課堂上教學氣氛的沉悶。對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中主體作用的發揮,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更為活躍,非常有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
二、注重教師講課的態度情感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注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態度表現以及情感流露,這可以使學生在心理上更易融入課堂教學。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仍然秉承傳統的“嚴師出高徒”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過于嚴格,態度也十分嚴苛,講課也非常嚴肅,使學生在學習中充滿了對教師的畏懼,課堂上也多處于噤若寒蟬的狀態,如此又何談良好的課堂氣氛營造?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對待學生要充滿耐心,以更加溫和的態度、更加真誠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滿熱情。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應用多媒體教學是非常有效的。傳統的教師單方面進行課堂內容的講解容易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厭倦無聊的心理,進而造成學生學習中情緒的低落,這極不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對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多媒體融入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對課堂內容的興趣。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教學方式的一大創新,其在視頻、音頻展示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能使小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感性的認識,非常有利于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課堂教學的氣氛更加和諧。
四、適時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
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還要注重課堂上學生情緒的調動,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許多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沒有課堂提問的習慣,自始至終教學都顯得平淡無奇,學生的情緒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降低的。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進行課堂提問,使學生的思維再次活躍起來。如講課在進行到一半時往往是學生情緒較為低沉的時候,此時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就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會更加活躍。
五、即時合理地評價學生表現
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要進行即時評價,注意多加以肯定和鼓勵,使學生在學習中具有更強的動力,這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會有極大幫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多數以敷衍的態度進行評價,極大地打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進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態度轉為消極,非常不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因此,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在學習中多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特點,對其進行較為積極的評價,非常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看到活躍的課堂氣氛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進而尋求多種合理的方式促進和諧課堂氣氛的營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的方式不只局限于本文所提到的五種,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程度,促進其與自己教學的良好配合,進而改善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趙俊輝.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J].學苑教育,2014(13).
[2]胡希臺爾·如孜.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4(18).
[3]黃紅梅.移情 期望 機智:創設積極的課堂氣氛,實現高效的智慧教學[J].小學科學:教師,2014(0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