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芬
[例]人教版第十一冊《邱少云》第一課時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通過預習,你能為課文提些什么問題?
(沉默片刻,一生舉手)
生: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師:還能提一些更有新意的問題嗎?
(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學生面面相覷)
師:請大家在學習小組里共同討論、交流,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十分鐘后,十多位學生舉手)
生A:整個部隊都紋絲不動,為什么“我”扭頭看了一眼?
師: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老師佩服你!
(聽到老師激情的表揚,大部分學生躍躍欲試)
生B:火在邱少云身上燒得那么猛烈,為什么一直沒有蔓延開?
生C:一個部隊那么多人,怎么每個人都認識邱少云,沖鋒時會都知道喊“為邱少云報仇”?
……
新課開始,教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為課文提問,舉手的人寥寥無幾,所提問題也缺乏新意,他的開場,讓課堂變得單一化、模式化、教條化、靜態化,學生并沒有主動參與,融入課堂,而是單一的接受式的學習。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僅僅是一種技能,而提出一個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需要創造性地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這位教師重視了提問的重要性,但卻忽略了教學的技巧。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改變舊有的單一的接受式的學習模式,倡導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正是基于這一理念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能讓學生把學習當做生活的一部分,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全面地發展。
在《邱少云》這堂課上,教師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讓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讓他們在合作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通過合作看到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優點。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從質疑開始,為后面的學習設下懸念,更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質疑,學生思想和觀念的交鋒可以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和自我深化的認識,并且能激發學生新的靈感,提出新的假設。正如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說:“智慧自動作發端,活動是聯結主客體的橋梁。”《邱少云》一課,通過小組合作這一活動,讓學生的智慧全面迸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合作學習中,對老師的評語要求尤為嚴格。《邱少云》這節課中,老師的第一句評語是“還能提一提更有新意的問題嗎?”這一句話既沒有對剛剛發言的那位學生進行肯定,也沒有對其他學生起到啟發作用,反而讓原本想發言的學生也一下子無話可說。正所謂“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老師熱情洋溢、聲情并茂的評語,更能讓學生活躍起來,暢所欲言。因此,教師的評語應該像春雨一般款款入心田,應該像微風一樣徐徐吹耳畔,應該像陽光融融暖心房的……這位教師后來注意到了,學生的發言也大膽、精彩起來。
從教學實際來看,合作學習強調了老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合作學習為所有的學生提供了成功的機會;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殷切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合作學習這片廣闊的草原上自由馳騁,早日到達成功的彼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