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艷燕
例談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有效教學
錢艷燕
【摘要】本文以一堂公開課為例,通過立足文本抓主線、環環相扣巧構思、取舍有道品語言和潤物無聲正引導四個方面,對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有效教學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文本;構思;語言;引導;有效教學
目前高中英語閱讀課有兩種常見現象:第一種現象是,在常態的閱讀課中,教師習慣于重點講解詞匯、短語和復雜的句型結構,對文本的處理往往以查找信息、理解課文為主,屬于表層的解讀;第二種現象是,在公開課上,教師注重學生的參與、內容的多樣性和形式的新穎性,這樣,就帶來另一個問題:40分鐘時間往往不夠用,學生在一個接一個的活動中失去了靜下心來閱讀文本的時間和心態,“走馬觀花,緊張、被動地接受,使學生失去了自我學習的意識,沒有體驗真正開放的、深層次的閱讀活動,從而很難達到新課標的閱讀目的?!保S海麗2013)
2003年《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培養學生從書面語言材料中吸取知識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新課程標準對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表明,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閱讀的技巧和策略,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通過閱讀提高英語綜合語言應用的能力,即不但要讓學生掌握重點詞匯、短語,還要培養學生從閱讀中獲取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對篇章整體結構的認知與建構能力。對文本的分析解讀是閱讀教學的開始,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關注文本的解讀。
閱讀課是基于閱讀文本的教學。閱讀文本既是語言的呈現,又是作者思維的表達。閱讀課應努力實現從側重字詞識別的低級閱讀過程到側重文本思想和內涵深層次理解的高級閱讀過程的轉變,“學生應與文本互動,嘗試深層次挖掘文本,從而實現語言、思維和情感的共同發展(周亞2014)”。教師在閱讀課上應運用諸如梳理結構、提煉歸納信息、推斷隱含意義、批判性分析等閱讀策略對文本進行深入處理。從而使學生具備理解和應用文本,對文本進行思考,并與之互動,從而實現個人目標,開發知識潛能,融入社會的閱讀能力。
一堂有效的英語閱讀課一定是在文本解讀上能抓住重點,具有深度和廣度;在課堂設計上結構清晰,不偏離中心;在語言講解上不面面俱到,取舍有度;在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上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本文將結合2015年浙江省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評比活動中的浙師大附中應曉佳老師的公開課,對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有效教學進行具體的闡述。該教學評比活動“旨在檢驗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合理使用教學材料的成就。比賽主題是關注教學材料的解讀與使用”。(葛炳芳2015)
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準備階段不可或缺的步驟,深入透徹的文本解讀是進行有效閱讀教學設計的基礎,準確恰當地把握文本信息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條件(傅詠梅2012)。
應曉佳老師所使用的材料是On self-esteem and sport,文章作者是美國著名女運動員Mia Hamm。作者記敘了自己從小跟著父親輾轉于各地,因不停搬家而帶來的人際適應不良和自尊心喪失的故事——成長的煩惱、來來去去的朋友、不斷適應的新環境,這一切使得她極度缺乏自尊,感覺自己格格不入,像個局外人,無法融入新的生活。幸運的是,她熱愛足球,足球讓她走出了困境,適應了新生活,獲得了新朋友,恢復了自尊。
在文本解讀時,應老師牢牢抓住了self-esteem這個關鍵詞。并以self-esteem為中心設計了導入、讀前、讀中和讀后的一系列活動,突顯了文章的主線。
Step I Warming up
1. Lead in
Show video about her and her daughter.
Self introduction—Who am I?
Students’work.
2. Definition
Self-esteem:
Your self-esteem is how you feel about yourself. If you have high self-esteem,you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If you have low self-esteem,you don’t like yourself and you don’t think you are important.
在導入部分,應老師放映了一小段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視頻,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引出“Who am I?”這一話題(如圖1所示)。在教師示范后,由學生進行口頭的練習。由于這一話題真實、簡單卻值得思考,讓每個學生都能說,而且還具備個體差異,不會造成答案千篇一律的情況。
如應老師的示范是:
My name is Jas. I am clever. I can make my husband do housework. But I can not fit in with strangers. And I am scared.其中一個學生回答:“My name is Louis. I am kind. I can help my classmates. But I can not get along well with my parents. And I am tired. Who am I?”思考的是自我的本質,從而引入了self-esteem這個關鍵詞。應老師通過生動的例子解釋了self-esteem的概念,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下面的閱讀環節做了很好的鋪墊。

圖1
Step II Reading
1. Skimming
在快速閱讀這個部分,應老師設計了一個問題:作者的自尊心是如何變化的?(如圖2所示),這一問題作為該堂課文本解讀的主線,衍生了一系列的閱讀活動設計。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riter’s self-Esteem

圖2
2. Detailed Reading
Para.1 Words that show that her self-esteem went down.
Para.2 Are these feelings normal?
What effects do they have on girls? Para.3 What effects does the struggle have on the writer?
Para.4-5 Solutions
Play sports or join in other kind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keep a group of really good friends.
Para.6 Conclusion
文本的獨特解讀還體現在閱讀部分練習的設計。應老師以The development of the writer’s self-esteem為主線進行了文本的閱讀、理解和分析。從尋找體現作者自尊心下降的詞句到分析她的情感是否正常,自尊心下降對女生會有什么影響,對作者有什么影響,然后過渡到如何解決自尊心下降這一問題從而實現自尊心的恢復。
Step III Post-reading
After today’s failure,there’s tomorrow’s chance of.
Self-esteem is not something you,but something you.
讀后部分的設計同樣以self-esteem為中心。應老師根據文章最后一句話“After today’s failure,there’s tomorrow’s chance.”改編了一個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的習題:After today’s failure—there’s tomorrow’s chance of?學生能根據文本的閱讀和對failure的理解給出邏輯合理的回答,如:After today’s failure—there’s tomorrow’s chance of success in building up ourselves/our self-esteem.據此,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It may be sports. It may be something like singing or dancing. It may be anything you like,or you are good at. It all helps to build ourselves as a real person.并讓學生再一次思考什么是self-esteem—Self-esteem is not something you learn,but something you earn. Who am I?的示例再一次出現,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什么是自尊——自尊是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真實的,是了不起的。
Step IV Assignment
Some teenagers find it difficult to fit in with new school life. Please write an article for the Growing Up Healthy to share your story and help them to solve the problem.
缺乏自尊自信的情況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作業的布置讓學生學以致用,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所悟的價值理念來分享自己的心得,幫助處于成長煩惱中的同齡人解決困難,實現了以讀促寫,以讀促思的目的,讓學生學習用所學的語言、領悟的思想來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設計是決定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深入解讀、加工文本的基礎上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吳超玲2014),一堂成功的閱讀課必然是構思精巧的。應老師的課在構思方面具備以下特點:
(一)巧妙導入,激發思考
應老師以自己的生活視頻導入,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好奇心,學生會想知道“Who are you?”,因此,“Who am I?”這一問題不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是教師的自我介紹,并且能直接導向本課self-esteem這一中心,可謂匠心獨具。以自我介紹作為導入消除了對新教師的陌生感和距離感,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為接下來的師生互動打好了基礎。
“Who am I?”這一話題讓學生主動去思考這看似簡單,實則相當深奧的哲學命題:我是誰?我是怎樣的人?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具有可說性和深度——克服了很多導入活動簡單膚淺或者學生無話可說的不足。
(二)重點突出,結構分明
一篇好文章的作者以制造架構為開始,再用藝術的手法在架構上添加“血肉”。一篇文章的“血肉”就是對綱要所做的進一步比較詳細的解釋,它為全篇文章增添了必要的空間與深度,為文章注入了生命。與人一樣,文章的血肉以脈絡相連,把全文貫穿起來,從而使文章成為一個完整的文本。因此,文本解讀切忌肢解文本。只有循著文本脈絡找出段與段、句與句的邏輯關系,才能深入品味文本謀篇的巧妙和構思的精妙,才能將看似散亂的內容讀明白(盧偉棟2014)。應老師的課便是運用多種方式設計課堂,使得重點突出,結構分明。
在突出重點方面,她使用導入引出重點self-esteem,舉例說明self-esteem的概念;思考作者self-esteem的變化;尋找各段中self-esteem變化的詞句;思考自尊心低落的原因;尋找自尊心低落對作者的影響;發現解決自尊心低落的方法等不同形式,使得整堂課圍繞重點展開。
在解析文本結構方面,應老師從標題解讀來分析文本結構。標題是提示文章主要內容的線索,通常是對文章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標題是作者向你發出的信號,讓你提前知道你讀的是哪類文章,其主要內容是什么(莫提默、艾德勒等2004)。On self-esteem and sport這一標題同樣包含了諸多信息。通過對on和and的解析,學生注意到了self-esteem和sport之間的聯系。那么,這一聯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發現了文章隱含的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在文本On self-esteem and sport中,Self-esteem goes down作為問題(problem)出現,sport作為作者的解決之道(solution)出現。文章的標題和文本的結構在教師深度解析、巧妙設計下,明明白白地展現在了學生面前。
(三)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精彩的課堂在結束時還會讓聽課的人意猶未盡,再三回味。應老師的課在設計上非常值得學習的是每一個課堂環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像一篇構思細密、反復推敲的佳作,令人贊嘆不已。(如圖4所示)

圖4
一堂優秀的課在活動設計上必然是相互聯系的。應老師的課在內容設計上,由視頻導入問題,由問題引入關鍵詞,由關鍵詞轉入文本閱讀和理解,由前一段的文本閱讀的問題設計延伸到下一段的內容。在方式方法上,包括從教師示范到學生練習,從教師引導到學生頓悟,從文本輸入到文字輸出,從語義理解到思想頓悟。在問題設計上,所有的問題圍繞一個中心展開,形成了一條具有內在聯系的邏輯問題鏈,使得課堂活動擺脫了碎片化和散亂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Who am I?”問題表格的循環出現和不斷深化的設計意圖(如圖4所示)。一張簡簡單單的表格成為了本堂閱讀課文本理解和情感體驗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逐步升華的載體。第一次出現,是作為導入,首先以空白表格的形式出現。教師進行示范,既是自我介紹,同時又導入了文本中的關鍵詞匯fit in和scared,也讓學生能清楚地了解了他們接下來該怎么做。第二次運用,是在解釋self-esteem這一文本中心詞時。Your self-esteem is how you feel about yourself. If you have high-esteem,you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If you have low self-esteem,you don’t like yourself and you don’t think you are important.這段文字其實已經簡單明了地說明了self-esteem的含義,也提前預示了作者在喪失self-esteem后出現的問題是正常反應。但應老師不止步于此,她運用此前的表格進行了更加形象直觀生動的舉例:當“我”覺得“I am clever. I can make my husband do housework.”說明我具有high self-esteem,但是當“我”“can not fit in with strangers. And I am scared.”說明我不具備high self-esteem。對文本這一個關鍵詞匯的著重細致的解釋,有助于學生對self-esteem有真正清晰的了解,對閱讀活動的順利展開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當學生讀完整篇文章并且理解了文本基本內容后,這張表格又一次出現了。這一次,它起到了升華故事,指導學生價值觀的作用。那肯定自我的always,那個大大的叉,粗粗的not,配上教師充滿激情的示范,讓學生領悟了本文的真諦。應老師的又一次巧妙設計體現了:她讓開頭介紹自己的Louis再次站起來,做出自我的積極宣言:There is no BUT! This is who I really am. I am GREAT!
應老師設計環節的環環相扣不止一處,比如在快速閱讀部分讓學生尋找作者self-esteem的變化之后,緊接著在精讀階段讓學生在第一段中找出作者自尊心下降的具體語句并分析。而自尊心下降正是整篇文章的起點,是問題所在。
閱讀課教學的文本的語言有的地道優美,有的蘊含哲理,有的幽默風趣,教師在處理文本時往往會忍不住面面俱到。然而,一堂課的時間有限,語言再美也需要“在恰當的時機恰當的語境通過恰當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無意識地去感知,并能有意識地運用,才是語言處理的最佳狀態。因此,教師在解讀文本語言時,要靈活地舍取,既要根據文本的體裁,確定文本的亮點趨向,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和使用語言;并在語言呈現和使用的過程中,張弛有度,靈活有效?!保S海麗2013)除了對課堂上要處理的語言必須取舍有道外,對處理語言的具體方式也要根據語境、語句、語篇的不同特點,選擇品讀語義、情感或邏輯。
(一)從語境品語義
語言是信息的承載體。充足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能幫助學生辨別字詞、句法結構、句間邏輯關系和運用閱讀策略來幫助理解、推斷文字背后隱藏的信息(潘云梅2011)。因此,對于課堂閱讀文本中出現的生詞,除了直接查閱詞典外,教師可以通過語境引導學生去猜測語義。語境可以分為類比語境、特定語境和邏輯語境。
類比語境中猜測詞義是閱讀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文中有這樣一句話:The struggle to fit in wore on me.畫線詞wore(原形wear)嚴格來說不是生詞,但在本句中的含義明顯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面對熟詞生義的情況,教師還可以選擇猜詞。應老師的處理方式是給出了四句含有wear一詞的短句,讓學生選擇和本句中wear意義相同的一句(如圖5所示)。通過四個句子不同語境的類比,學生能夠成功地找出相同語義的句子。

圖5


(二)從語句品情感
閱讀文本作為教學的材料,不但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材料,而且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材料。但是,這些教學資源通常都隱含于語言內容深處,因此通過深入解讀文本發掘出這些資源并用于教學就成為一種必須(盧偉棟2014)。

(三)從語篇品邏輯
一篇文章由若干個部分組成。每個重要部分都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又根據其功能與文章的其他部分有機地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成的架構(盧偉棟2014)。語篇理念下的閱讀教學強調語篇結構的完整性,這就要求讀者在閱讀中超越句子層面的理解,走向以語篇為單位的整體閱讀理解(戴軍熔2012)。通過分析文本的語言信息,讀者可以推斷出作者使用的邏輯關系。
文本的最后段落通常都是對全文的歸納和概括,而具體作者是如何進行歸納概括的,語篇的邏輯架構如何,大多數閱讀課都忽略了。在本堂課中,對最后一段conclusion的解讀為分析語篇邏輯和掌控全文架構做了很好的示范。全段共5句話:第一句話“Throughout our lives, our self-esteem goes down when we feel like a failure.”是對1~3段的概括;第二、三句話“Doing something well, being praised,and feeling loved goes a long way. We all need to explore opportunities where we can be good at something and feel good about ourselves.”歸納了第4~5段的大意;第四句話“Join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 in a good way to build up our sense of self-confidence and self-esteem.”則點題,指明了self-esteem和sport之間的邏輯關系——參加體育活動是建立自尊自信的一種好辦法;第五句“We get to set goals for ourselves,we get challenged,we feel good about our achievements,and we learn that after today’s failure—there’s tomorrow’s chance.”則作為作者寄語,鼓勵讀者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要滿懷信心和希望。這樣一種對于語篇邏輯的細致解讀不僅對學生理解文本有指導性作用,對學生體會英語邏輯的緊密型也有很大的啟發性,同時,還能為學生寫作的科學性提供借鑒,可謂一箭三雕。
閱讀課不僅是讓學生理解課文,掌握語言,也包括閱讀方法的引導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
(一)閱讀方法的引導
閱讀方法的指導屬于理論性的技巧,可以廣泛加以運用。掌握閱讀方法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時事半功倍,降低閱讀難度,增加閱讀體驗的成功感。在本堂課中,應老師根據文本特征和閱讀要求,引入了四個相應的閱讀技巧(如圖6所示)。在預測文章大意時,學生應該注意文本中的圖片和排版。這些特征能夠幫助讀者預測文章內容、體裁、作者等相關信息;在分析文本、體驗情感時,某些副詞如always,never等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和表達情感;而在把握文章框架或快速閱讀了解文章大意時,尋找主題句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策略;文本解讀離不開文章大意(main idea)和寫作目的(purpose)的歸納和判斷,很多學生會把兩者混為一談,實際上,它們是有區別的。main idea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而purpose是解釋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區分這兩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辨別力。

圖6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
高中英語閱讀課的目標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閱讀策略,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因此,在理解文本內容的過程中,要通過解讀作者的意圖,挖掘其中的情感價值,達到對其的內化,實現德育目標(潘云梅2011)。該堂課為閱讀課如何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作了很好的示范。
體驗幽默魅力,正面自我暗示。在導入部分解釋self-esteem的含義后,應老師進一步舉例說明——“當你覺得自己很聰明時,說明你有很強的自信心(high self-esteem);當你覺得自己無法和陌生人相處時,說明你……”這里應老師故意停頓了一下,學生異口同聲回答——“low self-esteem”。然而這時在ppt上顯示出的答案卻是出乎學生和聽課教師意料之外的一個詞“modest(謙虛)”,大家忍不住都笑了起來。小小的一個細節,體現了英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幽默感,又隱含著一顆真正強大的內心,真正的high self-esteem。這種幽默讓學生了解到,原來還可以這樣看待自己的不足。當你幽自己一默時,不僅能化解自己的精神壓力和自卑感,還會對自己產生一種正面積極的暗示。幽默精神是英美文化的精髓,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除了學習語言更要學習文化以及文化背后的精神。
樂觀面對困難,思考應對方法。本篇文本的最后一句中寫道:“After today’s failure—there’s tomorrow’s chance.”應老師將該句進行了設空——After today’s failure—there’s tomorrow’s chance of.學生紛紛開動腦筋,思考最佳詞語,有說victory,success和winning等。這一活動的設定讓學生能樂觀地理解失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今天的失敗也可能是明天的成功。文中一句話講到“We can be good atand feel good about ourselves.”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就要看到自己優秀的一面,擅長的一面。應老師對something進行了引申——“It may be. It may be something like. It may beIt all helps to build ourselves as a real person.”通過舉例,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用體育來提升自尊心,擺脫困境的方法得到了擴充和延伸。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或喜愛的事物,只要你有自己的喜好,就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走出困境。而Who am I?表格的最后出現同樣是對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強有力的鼓舞。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相信自己能克服缺點。即使面對困難,也要樂觀勇敢地面對。This is who I really am. I am GREAT!
總而言之,閱讀課的有效教學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工作。文本解讀有深度、有重點,任務設計有關聯、有巧妙,語言講解有取舍、有側重,方式態度有引導、有提升,是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必須要關注、掌握的重點,也是關系到一堂閱讀課是否成功有效的關鍵。
引用文獻
戴軍熔.2012.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的基本框架與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4):20-28.
傅詠梅.2012.從同課異構看文本解讀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的影響[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2):48-51.
傅詠梅.2014.例談文本解讀缺失和失當對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影響[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10 -14.
葛炳芳.2015.做實文本解讀,優化閱讀教學——浙江省2015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評比活動紀要[R].浙江教研網.
黃海麗.2013.高中英語閱讀文本的解讀[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44-48.
盧偉棟.2014.高中英語文本解讀:意義、內容與方法[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1):32-37.
潘云梅.2011.基于高中英語文本解讀,培養學生評判性閱讀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8):6-9.
王雪.2013.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基于文本解讀視角[D].溫州大學.
吳超玲.2011.立足文本,優化設計,力求實效——2011年浙江省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評比反思[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9):51-53.
吳曉蘭.2013.基于文本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D].福建師范大學.
閆慧.2014.基于文本解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
周亞.2014.通過深層次解讀文本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2):41-45.
作者信息:314511,浙江桐鄉,浙江省桐鄉第二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