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曉琴
摘 要:成功的教育就是和諧的教育,職業教育中的師生關系是否和諧直接影響到職業教育的社會價值和意義。本文從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信任學生、感召學生、引導學生的角度,闡述了職業教育者應該具備平等、服務、民主、師表、創新的意識,這樣就有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從而實現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和諧 師生關系 意識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諧的教育,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這句話是我國教育科學研究專家孫云曉在長期從事青少年教育與研究中得出的基本結論。
那么,在當今的職業技術學校教育中,由于職校生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師生關系的和諧尤其顯得更為重要,直接影響到職業教育的社會價值和意義。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應該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這是我們每位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者都應該積極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問題。筆者認為,作為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中,應該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
尊重指尊重人的尊嚴、權利和責任,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在自己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與每位學生都具有平等的獨立人格,應以平等的姿態走近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職校生在過去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受某些不良行為的影響,染上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得到最多的是老師的批評、家長的埋怨,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例如,筆者帶一個新班,通常做法就是:一年級時設立“流動班長輪值制”,每位學生都輪流當一天班長,讓所有的學生都過一把當班長的癮,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的工作中來,充分挖掘每位同學的潛力,讓他們在參與中提高,在提高中參與,享受到平等的機會。二年級時開展“今天我是班主任”的活動,讓每位同學輪流當“班主任”,負責管理班級一天的事務,尊重當天“班主任”的意志和選擇,不管做得如何,都加以肯定和鼓勵,激發每位同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要求做好認真詳細的記錄,寫下自己當一天“班主任”的心得體會,每周進行一次交流,并在學期末時組織全班同學對本學期“班主任工作”進行總結評比,評選出“十佳優秀班主任”,并進行表揚和獎勵。這樣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平等地加入到班級管理中,每位學生的個人價值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個性得到張揚,拉近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職校生切身體會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可塑之才。
二、關愛學生,增強服務意識
愛就是教育,愛的過程就是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應該用自己一顆真誠的心去關愛每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學生的心理健康。當今的職校生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中的各種信息對他們或多或少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學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如果不及時進行引導,極易釀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師就要轉變觀點,教育不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學生也不是完成任務的工具,教育者應該是顧問、是導師、是朋友。例如,職校生興趣比較廣泛,樂于開展集體活動,班級的各項活動就放手讓學生組織策劃,教師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為學生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恰當的服務,在活動中使學生們感受到關愛,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針對職校生厭學情緒嚴重,對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的現象,可以嘗試幫助他們調整學習心態,合理規劃目標,改變學習方法,增設一些活動和競賽,給每位同學都創造表現的機會,搭建展示才能的平臺,讓他們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無形中就幫助他們樹立了一份自信。教育的第一任務就是讓人相信自己是好人、是能人,沒有自信就沒有成功。
三、信任學生,倡導民主意識
對人的信任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樹立起一切美好的東西。而我們的職校生更在乎老師是否信任他,特別需要的是一種格外的認同感,一旦得到老師的信任,他會加倍珍惜這份信任情感。所以教育者不能以“管理者”自居,要相信每一位學生,放手讓學生去做自己能做的、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有可能去發現學生的不同才能和興趣,因人而異地指導他們,要相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平時的實踐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例如,筆者所帶班在建立班委會時,就采取學生自薦、公開演講、民主選舉的辦法產生,改變過去的班主任任命、班干部全由優生包攬的局面,給每位樂于為班級服務的同學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每學期還組織全班同學對班委干部進行兩次民主考核評定,用學生的眼光、學生的要求去規范班委干部,讓班委干部真正為學生提供服務。鼓勵每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相信學生的選擇判斷能力,機會面前人人平等,考核成績公開、公平,讓每位學生都能充分行使自己當主人的民主權利。
四、感召學生,強化師表意識
教育者先受教育,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教育者和管理者的素質。職校生可塑造性大,模仿能力強,情緒化明顯,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教師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受到了學生的關注,也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教育家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如教師的辦公室、辦公桌的整潔程度對學生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又如,要求學生佩戴好胸卡、進出校門主動下車等日常行為規范,老師就應該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用自己的實際行為去感染學生。在平時的工作中,自覺遵守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加強自身業務能力的提高,及時補充新的知識,更新教育理念,憑高尚的師德情操和學識魅力來感召學生、影響學生,教書育人。
五、引導學生,培養創新意識
在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時代,創新不僅具有成功的鮮明特色,而且是成功者最寬廣的奮斗之路。教師應把原來的對學生的“管、盯、壓”改為“教、扶、放”,鼓勵奇思妙想,鼓勵脫穎而出。在過去單一的教育模式中,我們的學生充其量只是被管理、被監督、被壓制的對象,被動地接受知識和觀點,從根本上就沒有自己的自由空間,沒有自主的權利,積極性和創造力大大地受到壓抑。正如李政道教授在復旦大學演講時所說:中國古代講究做學問,可現在的學生只會去學答。因此,作為教師,就更應該責無旁貸地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如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模仿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這里的“法”指校紀班規),當天的輪值班長做主持,廣開言路,讓所有學生都來評說當天依“法”治班的情況,重點剖析典型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對策等。現代教育已經不需要只會灌輸知識的“教書匠”,而需要具有先進理念、創新意識的現代教育者。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潛能,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以個人的行為魅力去影響學生創造的積極性,相信“處處是創造之處,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相信學生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六、小結
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全國正在積極倡導和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我們的職業教育正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國家的重視。職業教育中師生關系是否和諧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家庭的穩定和幸福、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和前途。作為一名教育者,深感責任的重大和艱巨,只要在工作堅持平等、服務、民主、師表、創新的意識,并將意識落實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中,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適宜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良好的師生關系一定會把每一位職校生都培養成對現代社會有用的高技能型人才,實現職業教育的社會價值和目標。
(作者單位:南通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