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小學英語口語活動要提高活動所蘊含的語言承載量,提升學生靈活融合語言與綜合運用語言而大量輸出語言的能力。思維導圖與口語活動的結合,對有效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整合;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口語活動語言承載量,擴大語言的輸出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該文介紹了四種類型的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口語活動中的運用,闡明思維導圖在提升語言承載量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 口語 語言承載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c)-0143-03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1]。因此任何語言活動都要提高其語言承載量[2],口語活動更應如此。即教師設計的口語活動,要以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學情為前提,以充分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已學知識為基礎,以促進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而自如輸出語言為目標,充分考慮學生語言實踐和語言訓練的規模與容量、密度和深度。然而目前的小學英語口語活動中,僅為操練兩三句話而服務的,學生語言輸出詞窮,不能活學活用,學過了就忘了的現象屢見不鮮。如何提高小學英語口語活動的語言承載量,擴大語言輸出,是小學英語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而提高語言承載量的方法有很多,思維導圖的介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思維導圖(Mind map)是一種圖式工具,是人們將某一領域內的知識元素按其內在關聯建立起來的一種可視化語義網絡[3]。它按照人的自然思維習慣,將放射性思考圖形化,是對人的思維過程的記錄,能幫助學生對特定主題建構的知識結構進行視覺化表征[4]。思維導圖所聚焦的焦點是正中央的圖形,這是關鍵主題所在。由中央圖形的主題發散出來的是與該主題相關的主干。之后再由相應的主干延伸出相應若干的分支,各個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圖。
思維導圖不僅僅是簡單的圖式工具,更是一種先進的思維工具,是一種以可視化的圖形手段來激發思維和整理思維的工具。它對改進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從而提升英語口語表達中的語言承載量有顯著的功效。
1 思維導圖在提升英語口語活動語言承載量中的作用
1.1 激活多種思維,促進多元能力的發展
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東尼·博贊認為思維導圖是對發散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5]。思維導圖最核心的目的之一就是激活學生的各種思維,特別是發散思維。它能讓學生的左右半腦在“圖形、線條和文字”的幫助下同時運作,將左大腦的邏輯、理解、分析、推理等功能與右大腦的形象記憶、想象力、創造力、視知覺等功能調動起來,特別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右腦,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快速記憶能力、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得到極大的開發。學生在思維激活的前提下,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歸納梳理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訓練。思維的充分激活,多種能力潛移默化的訓練,為學生綜合運用語言,大容量的輸出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
1.2 梳理知識脈絡,促進知識遷移與整合
思維導圖的最核心目的除了激發思維,就是整理思考。思維導圖提供給學生一種使用與整理信息,以及認知加工與處理的促進思維發展的支架。學生可以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在充分激活思維和左右腦功能的前提下,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而又有條理的梳理,將已學知識進行橫向或縱向的聯系、歸納、總結、拓寬和延伸,從而實現知識靈活地遷移和巧妙地整合;促進學生在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擴大語言的輸出量,自如表達。
2 思維導圖在提升英語口語活動語言承載量中的運用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英語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6]。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口語活動中的介入,對激發思維,提升語言承載量,擴大語言輸出起推波助瀾的作用。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將四種思維導圖運用于口語活動中。
2.1 頭腦風暴型思維導圖
頭腦風暴是一種激勵智力開發和促進自由思考的有效方法。頭腦風暴型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圍繞一主題盡情展開聯想和想象,將與該主題有關的所有詞匯、句型等知識點進行有機地整合。例如談到生日的主題,教師可以設計有關生日的頭腦風暴型思維導圖(見圖1),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可以想出諸多的詞匯,如禮物(present)、蛋糕(cake)、興奮(excited)、聚會(party)、蛋(egg)、有趣(funny)、11歲(eleven years old)、驚喜(surprise)、生日歌(birthday song)、開懷大笑(laugh)、友情(friendship)、擁抱(hug)等,這些關鍵詞匯的引出,提升了生日這個話題的語言承載量,為學生大容量的語言輸出奠定基礎,同時學生的想象力也得的不同程度的開發。
2.2 內容梳理型思維導圖
內容梳理型思維導圖是指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和教學重點與難點,梳理出幾個知識塊,然后根據每個知識塊,找出相應的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例如Module 8, Unit 1 (英語)(外研版一年級起點第9冊)They sit around tables.主要學習中國學校和英國學校的若干區別。教師可設計內容梳理型思維導圖(見圖2),通過導圖的提示,讓學生對本課的主題(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School and English School)和中英學校之間的區別---上課時間(Time for starting school)、放學時間(Time for finishing school)、座位擺放(Seat)、早晨活動(Morning activities)一目了然,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導圖中關鍵信息的梳理,為學生整理信息、完整地復述中英學校之間的區別夯實基礎。當然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上網查詢更多的信息,完善和補充該思維導圖,然后根據導圖談更多的中英學校的區別,使活動的語言承載量由課內向課外延伸。endprint
2.3 結構分層型思維導圖
結構分層型思維導圖的特點是:圖形上下層之間隸屬關系層次分明,由整體到分塊,再到細節。這種思維導圖主要是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梳理和歸納到與主題相關的相應的知識塊中,從而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這樣的思維導圖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歸納思維能力。例如學習了旅行計劃(Travel Plan)后,教師可設計以下思維導圖(見圖3),將旅行計劃的要點劃分為要去哪旅行(Where)什么時間去(When) 坐什么交通工具去(How)和誰去(Who)去做什么(What)而“去做什么(What)”這個知識塊里還可包括“去做什么事”、“將看到什么”、“將吃什么”……這個思維導圖為學生談論旅行計劃提供了五的維度,是學生有意識而又大容量地整合舊知識的有效推力。
2.4 要點歸納型思維導圖
要點歸納型思維導圖是頭腦風暴型思維導圖、內容梳理型思維導圖、結構分層型思維導圖的綜合。它由中心主題發散出與該主題相關的第一列話題分支,這些話題分支即相互聯系,同時又相互獨立,是與中心主題關系最密切的相關知識點的總結和歸納。然后再由第一列話題分支分散出第二列小話題分支或知識點,以此類推。例如有關自我介紹的要點歸納型思維導圖(見圖4),中心主題就是自我介紹(Introduction),該中心主題相關的話題分支分別是:最基本個人信息(The most basic information)、外形(Appearance)、性格(Character)、喜好(Hobby)、能力(Ability)、日常生活(Daily life)、過去發生的事(Past Events)、計劃或將要發生的事情(Plan)、家庭(Family),由第一列的話題分支,還可以分散出第二列的小話題分支。例如最基本個人信息(The most basic information)可包含姓名(Name)、年紀(Age)、性別(Sex);喜好(Hobby)可包含喜歡和不喜歡的事情,包括科目(Subject)、季節(Season)、服飾(Clothes)、運動(Sports)動物(Animal)、顏色(Colour)、飲食(Food and drinks)等;日常生活(Daily life)包括學習生活(School life)和周末生活(Weekend life)。當然第二列小話題分支還可以延伸出第三列更小的話題或者知識點。例如科目(Subject)可以想到語文(Chinese)、數學(English)、體育(PE)等科目。服飾可以想到襯衫(shirt)、長褲(trousers)、連衣裙(dress)等。飲食可以想到食物(Food)和飲料(Drinks)……同樣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拓展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訓練,讓他們整合所學,說出第四列、第五列…的分支。例如食物(Food)包括米飯(rice)、肉(meat)、魚(fish)等。飲料包括水(water)、可樂(cola)、果汁(juice)等。果汁(juice)包括橘子汁(orange juice)、蘋果汁(apple juice)等。
一層層分支的發散和延伸,是學生思維激活和知識拓展的過程,是語言逐步融合和豐實的過程,是語言承載量逐步擴充的過程。那么學生在富含語言承載量的活動中,在知識儲備充分激活的前提下,語言的輸出自然如魚得水。
依據思維導維圖的作用和以上四種類型的思維導圖的分析,不難看出,思維導圖在英語口語活動中的介入,對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多元能力的發展;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對促進學生系統梳理與大容量整合所學,深化和拓寬知識;對促進學生知識的活學活用,提升口語活動的語言承載量,從而擴大語言的輸出均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黃蕓.基于語言承載量的小學英語合作學習活動設計[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教育,2013(6):45-50.
[3] 尚衛平,趙國慶.關于“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調查研究[J].信息技術教育,2005(10):48-50.
[4] 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5] Buzan B,Buzan T.The Mind 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M].New York:Dutton,1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