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娟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課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是所有信息技術老師的共同期待。項目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之間交流的教學辦法之一,故此,對項目教學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作出研究。
關鍵詞:項目教學;高中信息技術;應用研究
項目教學是指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項目,在項目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故此,項目教學是受到許多老師的青睞的。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老師可以借助項目教學的辦法來提高教學效率,并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合作意識。所以,本文就以高中信息技術中的《信息技術基礎》為例,對項目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作出以下的探討與分析。
一、老師確定項目
項目的確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信息技術老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根據班級的學習情況,確定恰當的項目任務,從而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項目。確定項目需要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比如學生的興趣、項目的難易程度、學生的能力等等。而且老師布置的項目任務應該清晰明確。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規定項目完成的時間以及完成的要求。比如,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項目:為課任老師制定宣傳單,用Word 2003來完成,其中必須用到水印、插入圖片、藝術字、邊框,并且要對文章進行分欄。
二、學生制訂項目計劃
當老師布置完項目任務后,學生就可以根據項目的要求進行計劃的制訂。首先學生要確定要宣傳的課任老師,然后再確定宣傳的內容,最后再制訂其他方面的計劃。例如,學生確定宣傳生物老師,那么學生就要收集生物老師的相關資料,然后再確定宣傳內容,最后再根據內容來設置邊框、藝術字、插入圖片和水印,并且對文章進行分欄。
三、完成項目
學生制定完項目計劃后就需要完成項目,在完成項目之前,應該進行分工,比如A學生負責收集資料,B學生進行資料的篩選,C學生負責輸入資料,D學生負責排版以及相關的設置,E學生負責展示。然后學生就根據計劃和分工有條不紊地完成任務,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小組的成員可以相互幫助,一起解決問題。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就是考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分工能力,如果學生的合作意識強,那么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小組的分工,但是如果學生的合作意識淡薄,那么學生就有可能拒絕小組的分工,故此,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的。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完成項目的過程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因為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那么為了順利地完成項目,學生就會想盡辦法來解決問題,完成項目,所以說,完成項目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
四、項目成果的展示
完成項目后,學生需要向同學、老師展示項目成果,首先,負責展示成果的學生要介紹小組成員以及小組成員相應的分工,然后再對項目成果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負責展示的學生應該努力將自己小組的項目成果講解給同學們聽,比如在介紹生物老師的宣傳單時,學生可以適當地添加恰當的背景音樂,從而渲染氣氛,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分享自己從中學到的東西,比如學生可以講述自己在完成項目的時候遇到什么問題,自己又是如何解決的。
綜上所述,加強項目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還能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他們的小組合作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故此,高中信息技術老師應該加強項目教學在信息技術課程上的應用。
參考文獻:
李雨佳.項目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