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14年,在職業教育的發展史上,猶如洪鐘大呂。職業教育難得地成為備受社會各界矚目的熱點領域。
2015年,將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之年,頂層設計落地的關鍵一年。開年初始,教育部及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即出臺一系列改革的配套文件,我省也加大推進力度,為2015年的職業教育打開了一扇春天的窗。
在去年《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基礎上,1月5日,職成司作出進一步的安排,出臺《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可以預見,在現代學徒制的視野下,職業教育將更加積極地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更加增強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了推進現代學徒制的工作,1月6-7日,由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主辦的“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暨現代學徒制研討會”在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現場成功舉辦,對我省切實解決人才培養和校企深度融合等問題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技能,是學生進入職場、走向社會所必備的安生立命之本。但是,這只是學校教育所給予學生的一個方面,人格素養、職業操守、社會公德等等,這些關乎人的德性元素,同樣重要。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由此,中職道德教育的幾個特征將更加凸顯。比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充分體現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的新精神新要求;全面育人的理念進一步確立,強調理想信念教育、中國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以及職業精神教育;突出職業學校的特色,強調養成教育、實踐教育,加強實訓實習期間的德育;強調合力推進德育,引導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德育工作,建立完善學校、企業、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相互協作的德育工作機制。1月7日—8日,在電子科技學校召開的為期兩天的全省首屆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研討會,聚焦班主任工作以及全方位的德育資訊,對加強我省德育工作和德育師資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德技一體,共育人才,需要行業、地方和職業院校認真分析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整體性、系統性地構建學校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因而,職業院校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既注重學生專門知識和特定技能的獲得,也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個人創造潛力的發掘,切實履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宗旨。
我們相信,基于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高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將為有志于從事技術技能工作的年輕人,提供無縫銜接、靈活多樣的優質教育,為構建平等而自由的大教育體系打開通途。
責任編輯 魏家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