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庭秀
摘 要:道德教育是職業院校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學生可以通過接受教育,深入了解從事職業需要的各種道德素質,對其職業的發展及人際關系的處理起著重要作用。本文針對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提出了職業院校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育 職業道德教育 現狀
課 題: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成果。課題名稱:《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職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G14EB014。
職業道德在調節單位員工的自我內心、員工與服務對象、員工相互之間、員工與職業之間的關系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關乎企業的安全與生產、企業的和諧與穩定,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上班之前,在校接受職業道德教育,具備從事職業需要的各種道德素質,對學生自身未來的發展及處理人際關系起著重大作用。本文主要闡述了目前職業道德的現狀以及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議。
一、高職職業道德教育現狀
我國現在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期,思想道德與價值取向多元化,道德滑坡、價值淪喪等現象對學生的道德素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從目前全國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情況看,道德教育作為公共課程,并未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培養具備各方面職業道德素質勞動者,需要職業院校師生和社會共同努力。
1.愛崗敬業意識薄弱
愛崗敬業是學生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如果銷售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就難以正常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敬業,就是以極端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宋朝朱熹對“敬業”的解釋是:“專心致志,以事其業”。愛崗是從事工作的前提,敬業是對從事工作的感情升華。職業院校的學生多數更加重視薪酬待遇,有的學生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安心本職工作,缺乏職業生涯的長遠規劃,也無心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2.誠實守信意識缺失
在中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實守信被視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進德修業之本”。誠實是指學生對工作實事求是,誠誠懇懇。守信是指學生對所從事的工作講信譽,完成自己承擔的工作任務。
當今各職業院校學生在一些方面都不能做到講信用,缺乏誠信。學習方面的誠信缺失主要體現在社會調查報告抄襲成風。種種社會實踐是高職學生鍛煉自己的絕佳時機,但是職業院校學生往往臨時找人幫忙,更有甚者偽造企業的公章,蓋企業用人單位鑒定意見者章。人際交往方面,隨著價值觀和道德感的衰落,學生的信用度逐漸降低。他們輕易承諾而忘記踐諾,言而無信,彼此之間缺乏信任感。就業求職方面主要體現在簡歷制作存在造假現象。如果這樣的求職簡歷流入人才市場,會造成人才流動的秩序紊亂。據相關報紙報道,部分學生把別人的各類證書、獎狀以及文章,換做自己的簡歷資料并用于應聘。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學生求職時的誠信度,導致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不公平競爭。
3.團隊協作觀念不強
目前多數用人單位認為,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僅是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一個方面,而學生的團隊協作觀念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學生在入職前,缺乏團隊協作精神以及核心競爭力。因此,學生的團隊合作、職業溝通等職業核心能力過硬,無疑會成為競爭中的一把利劍。華為集團總裁任正非,是這樣給新員工進行工作動員的:他強調,“華為集團是每位員工,經過不懈奮斗,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富有責任心,善于合作,才成功創造的企業。”他提出,各位新員工要向老員工學習,創造財富,為企業的繁榮富強而不懈的努力奮斗,珍惜自己在單位的每一次工作機會。因此,團隊協作是現代企業對員工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現在的職業院校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缺少與他人合作的經驗與意識,學校也忽視這方面的培養與訓練。因此,學生們的團隊協作意識與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4.奉獻精神有待提高
現代社會是新型的社會,同時也是服務型社會。如果學生缺乏服務意識,沒有奉獻精神,必然會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職業院校學生對從事的崗位不能通過尋找竅門來完成工作。“利益至上”“貪圖享樂”不應該成為部分學生的職業追求,不能把賺錢看做一切勞動的目的。要勤勤懇懇勞動,富有奉獻精神,帶著這種思想走上崗位后才能認真對待工作,否則常常是不斷跳槽,一事無成。
二、改善學生職業道德現狀的幾點建議
1.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整合職業道德的培養內容
目前,國外許多國家在職業道德的教育理念上,比較超前,且具有較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英國的通過學校管理完成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體系,以美、日為代表的完全市場化操作的職業道德教育體系,德國的學校與企業雙元的職業道德教育體系。如何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構建適合我國職業道德教育培養的知識體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職業道德培養的內容開發,既要與行業崗位緊密結合,又要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就業奠定堅實的職業道德基礎。
2.調查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狀況
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要想順利地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工作,首先要從與專業對接的各企事業單位,搜集相關的職業道德素質要求,并了解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情況,根據調查結果,總結在職業道德方面學生的缺失,制訂詳細的學生職業道德培養計劃書。
3.開展專業道德教育專題講座
職業道德的培養要貫穿高職三年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在第三年用人單位來招聘時,才開展教育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情況,開展專題講座。學生可以通過講座學習,了解他們今后從事的職業所需要的各項道德要求。這樣,學生可以對自己的未來職業進行合理的規劃。
4.建立相關職業道德素質檔案
目前,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面廣,且專業方向較多。如筆者所在學院(渤海船院)船舶工程系最初只開設了船舶工程技術專業,后來增設艙室設計專業方向、船舶舾裝專業方向、船舶涂裝專業方向、船艇設計專業方向、海洋平臺裝備專業方向。不同的專業方向要求的職業道德也不同。這就需要各專業教師貼近自己的專業方向,深入企業一線,了解本專業學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并且將該職業需要的道德素質,記錄在職業道德素質檔案中,為學生提供了入廠頂崗實習的第一手資料。
三、小結
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職業道德培養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職業道德培養也并非只是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等教育工作者的事。我們要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把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貫穿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真正提高育人的目標和實效。
教師的指導,只是給學生提供一些職業道德的標準以及相關的實例。但是社會、企業、家庭對學生所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更大,會在其思想上、心靈深處產生影響,這種作用是深刻的、持久的。只有學生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職業道德對他們今后工作的影響,才能迫使他們關心職業道德問題,并想盡各種方法,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
2010年中央頒布實施教育規劃綱要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取得了顯著成績,多數學生對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及其對將來工作的影響有較高的認識,多數學生更加注重自己在誠信、責任、專業知識、創新能力等這些方面的積累,學習目的也非常明確。這與社會和廣大教師在教學改革中付出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但是,由于社會及學生內因等諸多因素影響,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與我國高速發展的大環境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這需要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通力協作,以培養出適合我國發展的品行兼優的人才。
(作者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