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宏
摘 要:學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性,實現“雙贏”。學校和企業得以合作的基礎是學生。學生是校企合作的關鍵因素。學校要圍繞學生,通過把握三個重點、重視三個方面、注意三個結合,因地制宜開展校企合作,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關鍵詞:中職 校企合作 三個重點 三個方面 三個結合
校企合作,是指各類培訓機構(以下統稱“學校”)與企業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協商培訓技術人才的一種辦學方法,是學校、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新模式。學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實現“雙贏”。其間,學校和企業得以合作的基礎是學生。也就是說,學生是校企合作的關鍵因素。學校要圍繞學生,通過把握三個重點、重視三個方面、注意三個結合,因地制宜開展校企合作,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一、校企合作要把握的三個重點
1.改變觀念
學校的教學目的是為企業培養合格的人才。那么,什么叫“合格”?不是學生各科考試合格了就可稱“合格”,而更應該將學生能否在專業技能上滿足企業的要求,在行為上能否適應企業的管理作為重要的考評依據。一句話,企業認為適用的學生才叫真正的合格。從行政主管部門到學校,形成這種市場意識的觀念,是需要徹底放棄本位主義思想。以此為基礎,學校開設的課程、課時的安排以及實訓課題等都應以企業要求為出發點,唯企業是舉。這樣與企業接軌的教學安排,才能真正達到學校為企業服務、為學生服務的目的。
2.講究方法
“校企合作”針對性較強,因此必須采取因企業不同,在教育教學以及管理上各有不同的方法。第一是確定班名。以企業名稱命名校企合作定向班(以下簡稱定向班)的班級名,可以讓學生認清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方向,從而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第二是請企業人人力資源主管、已在對應企業工作的畢業生到校與定向班學生面對面交流,答疑解惑。第三是抓好跟蹤管理。學生進入企業生產現場初始一般都會產生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我們把這段時間出現的現象稱為“斷奶綜合征”。此時,學校老師的跟蹤管理,企業人力資源和現場主管與學生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校企合作能否成功十分關鍵的時刻。這一步走好了,學生才能真正穩定,才能達到校企合作的預期目標。
3.注重實效
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最終的落腳點是為企業輸送適用能用的技術工人,校企合作就是對此目的的很好詮釋。所有校企合作班級,應當建立一套合理的評估機制,從選拔學生到課程設置、學生管理、跟蹤服務以及學生上崗后的工作狀況、技能提升、職位升遷、學生穩定率等等,每個環節都要進行嚴格評估審核和及時總結,確保學生進入企業后基本上都能達到“二快一高”,即適應快、提升快、穩定率高。這樣才能贏得企業、學生以及社會的普遍贊許。
二、校企合作要重視的三個方面
1.作為學校必須要以合同文本的形式與企業確定校企合作關系
在校企合作中,學校的主動權相對弱一些。一旦出現意外,學校就會面對來自學生、家長、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一紙合約,不僅僅是把雙方的責任和義務進行了必要的明確,更重要的是讓學校、學生的利益有了可靠保障。對企業而言,這樣也可以利用合約來防止學校或學生隨意放棄,以保證企業生產現場用工的正常秩序。
2.作為學校要引導企業開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雙方,基于學生這一共同體,都是事物的主體,對象和目標是一致的。學校有責任和義務引導企業重視人力資源的培育和儲備。學校應根據合作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合作內容,引導合作企業組織相關學校開展橫向聯系,以此來進一步提高校企合作培訓質量。
3.作為學校要狠抓校企合作定向班學生的挫折教育
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只有十六七歲,大都成長在父母長輩的貼心呵護下無法感受競爭的激烈和挫折的打擊。學生一旦走入社會走進企業,溫室的花朵就必須接受大自然風雨的洗禮。一時難以適應,對他們來說再正常不過了。為此,學校要采取針對性的教育訓練方法,以確保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成功轉換角色,適應企業、社會的要求。同時,對有違紀苗頭或行為舉止異常的學生,開設“特別訓練班”,重點開展感恩教育和勞動懲戒,并要求定期寫出書面思想匯報等,這些都可以收到較好效果。
三、校企合作要注意的三個結合
1.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結合
普遍性是指不同的企業,其相同或相近的工種,對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學校要把“定向班”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育教學和訓練作為重點;另外一方面是企業對員工吃苦耐勞的品德、服從安排的意識、遵紀守法的觀念、終身學習的習慣等,這些非智力因素也大都有相似的要求。特殊性是指企業的不同,企業文化、崗位職責的不盡相同,人文環境、工作條件、生活條件甚至工薪福利待遇也一定會大相徑庭。學校作為校企合作的主要承辦方,只有把以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機結合,才能兼顧學生、企業的要求,真正實現理想的校企合作。
2.主觀愿望與客觀條件的結合
校企合作的各方往往是站在自己一方的角度看問題,而忽視另一方的客觀條件可能帶來的諸多矛盾。企業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希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在進入企業后可以立即頂崗工作。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希望企業提供的崗位、工種、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工薪待遇等都是一流的,甚至是無可挑剔的。前者是大部分學生難以達到的,后者是任何企業都無法保證的。這就要求學校高度重視企業和學生主、客觀的愿望和條件,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和實際情況規劃人生,切不可好高騖遠;第二,協助企業做好對員工新知識、新工藝等的再培訓,真心實意服務企業;第三,既為學生,也為企業做好維權工作。無論是學生還是企業,只要是應有的權利得到了對方的侵害,學校就應當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不偏不倚地為另一方維好權,確保受害方的利益不受損害。
3.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結合
校企合作的三方(學校、企業、學生)如果只注重長遠利益,就會出現合作的積極性不高的問題。而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則極易導致合作的夭折。因此,我們要著眼長遠兼顧眼前,就必須建立切實有效的長效機制,細化各個環節,包括企業提供給員工的人生規劃。學校也應該積極改善符合企業專業要求的辦學條件,并加強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培訓學生所應具備的與企業同步發展的素質和專業知識等。
校企合作是我國職業教育在新的形勢下摸索出來的一條行之有效的辦學之路,它充分體現了學校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服務企業的辦學宗旨,是學校真正走向市場、與市場接軌的重要標志。各職業教育實體要認真落實習總書記指明的“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抓住機遇,大膽創新,全面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大力開展校企合作,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作者單位:湖北省石首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