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蘇水橋
摘要:教學型醫學院校是以培養本科醫學生為根本任務的全日制醫學類院校,其培養目標是面向建設與管理一線醫務醫療工作的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工作體系,其合理構建與科學運行對推動教學型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和長遠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教學型醫學院校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構建 運行
教學型醫學院校是指以招收本科醫學生為主、以培養本科醫學生為根本任務的全日制醫學類院校,其辦學宗旨注重應用和實踐,其培養目標是面向建設與管理一線醫務醫療工作的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全面保證教學質量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把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相關部門的活動與職能合理組織起來,形成一個任務明確、職責清晰,并相互協調和促進的有機的教學運行保障系統。其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教學型醫學院校的穩步長遠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和重要意義。
一、教學型醫學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
教學型醫學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教學以學生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把人放在組織管理中的第一位,充分發揮教師、學生、教輔和教管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人人重視質量、參與質量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
2.全程管理原則
質量形成于過程,辦學過程就是質量形成的過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應建立在對教學質量形成各環節的管理上,強化全程管理,從嚴把生源的“入口”關、培養過程的質量關到畢業的“出口”關,全程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醫學人才。
3.“多元主體”原則
學校的“產品”是教育服務,“產品”的質量則是服務的過程和結果滿足“顧客”(學生、家長、企業和社會)顯性或隱性需求的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有賴于學生、家長、企業和社會等多元主體的支持與配合,同時也接受多元主體的監督與評價。
4.“動態發展”原則
教學型醫學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體系,它不排斥任何可能促進質量進步的方法,唯一的規范是持續改進和不斷提高。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高等教育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因此,教學型醫學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是要根據多元主體的需求,進行不斷完善和調整的動態優化過程。
二、教學型醫學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
教學型醫學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學校辦學和建設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主要包括六大組成部分:
1.教學組織指揮系統。該系統在整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起著統領與決策指揮的作用。其主要任務是確定教學質量管理目標和標準,研究相關問題,制定政策和保障措施,指揮和協調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的各項活動,總結經驗得失。
2.教學質量目標系統。該系統是整個體系的頂層設計,主要根據社會、學校和學生的需要決定。該系統是以辦學定位為目標,制定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與監控體系,一般具體表現為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大綱與教學各環節質量標準等。該系統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具有導向性作用。
3.教學條件支持系統。該系統主要是支持教學質量內涵建設,從根本上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包括經費管理、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完善、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實習基地建設等。
4.教學過程管理系統。該系統主要是按照辦學目標、辦學理念、辦學思路和人才培養模式等,科學高效地進行教學過程的運行和管理。包括招生宣傳和錄取、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考核和畢業等環節的過程管理。
5.教學信息收集處理反饋系統。該系統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正常運轉的基礎。其主要任務是收集處理教學信息,并把它反饋給有關決策人員。信息收集是否有效、處理和反饋是否及時,是質量決策的關鍵,直接影響整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成效。
6.教學質量評價監督系統。該系統是客觀評價教學及教學管理水平和效果,監控日常教學活動的系統。該系統在校長直接領導下,由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督導隊伍等組成,實施多層次的質量監控體系。通過深入課堂、多渠道聽取師生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畢業生的質量跟蹤調查,了解社會對教育教學的真實需要。
三、教學型醫學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運行思考
1.健全教學質量保障的組織體系
教學型醫學院校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的要求,設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專門管理機構,在學校黨委和行政領導下對學校的教學相關工作進行檢查監督、診斷評估、指導幫助和信息反饋等。建立和完善學校領導、教學督導組、各院系及學生等各層級教學質量評價反饋體系,形成分工協作、職責明確、全員參與的多層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格局。
2.強化制度與質量標準建設
制度是組織運行的準則,其主要體現在對師生、管理隊伍和教學環節的管理。這些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確保教學運行全過程的高質高效。教學質量標準是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基本依據。教學型醫學院校應積極制定并完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等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及有關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課堂教學、實驗(實踐)教學等方面的質量標準,以全面規范教學管理運行,切實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
3.形成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常態化
教學型醫學院校應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出發,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監控,包括對課堂教學的督導、教學環節的檢查、教學質量的評估與反饋。定期開展對各院系、專業和課程等的內部教學質量評價活動,完善相關評價制度,確保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教學管理的內部評價活動(評教、評學、評管)常態化。同時,結合信息化校園建設,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教學質量保障信息化平臺,促使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常態化。
總之,教學型醫學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其核心在于將教學質量管理不斷科學化、程序化和信息化,注重全員參與和全程監管,強調質量價值共識的形成。教學型醫學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對于推動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和學校的長遠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榮梅,高松,任玥.教學型醫學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2).
[2]曾艷.論高等醫學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實用預防醫學,2008,(2).
[3]郭嬌,齊平,周泉.醫藥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藥學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