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靜
摘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筆者與行為習慣有偏差的學生之間的多次“較量”,以特殊的教育方式和寬容的心態包容學生,最終實現了教育該學生的目的,也從中得到了教育教學的工作經驗。
關鍵詞:行為習慣偏差 冷處理 表揚 家校溝通
一、案例概括
(一)個案簡介
姓名:江*
年齡:12歲
年級:就讀于寶安區西鄉街道某小學
(二)問題行為表現
1.平時上課不聽講、吃零食、玩耍學習用品,自由散漫,隨心所欲;并且喜歡表現得與眾不同,在上課時與老師唱反調,惹的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2.情緒暴躁、易沖動,愛取笑同學,不但經常同本班的同學鬧,還同外班學生鬧,經常把外班的女生打哭,影響很不好。
(三)行為原因分析
1.家庭背景
父親,40歲,初中畢業,自己開一個手袋廠。母親,38歲,初中畢業,在其父親的廠掌管財務。還有兩個哥哥在中學讀書,一個妹妹在本校五年級就讀。
這孩子的兩個哥哥和妹妹在學校表現很好,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都不錯,唯獨他從小就表現出一種霸道的習氣,凡是他的東西誰也不能動,并且不論哥哥還是妹妹都不能說他的缺點,否則就是一頓拳腳相向,所以兄弟姊妹都盡量躲著他。每當妹妹想父母告狀,父母認為一定是他有欺負了妹妹,經常不問青紅皂白對他劈頭蓋臉的罵、打。上學后,因為他上課不愿認真聽講、只自顧自地玩;課間就和同學打打鬧鬧,只要別人碰他一下,他就會給予重重的還擊;家庭作業也從來不做,所以老師很頭痛,經常請他的父母到學校協助教育。可父母一來學校,覺得他給自己丟了面子,回家就是一頓毒打。
2.學校背景
(1)任課老師看案主
上課坐姿不正,經常胡亂插嘴或自言自語,常常看課外書籍或做別科作業,亂涂亂畫,不然就轉筆,轉膠帶或圓規等學習用具。
不肯接受教育,逆反心理嚴重,對待老師的批評指正,輕則頂撞、吵鬧,重則辱罵老師。
上課不聽講,不做隨堂筆記、練習,學習成績欠佳。
(2)同學看案主
該生心理有畸形傾向,看到別人受表揚就揭短,看到別人挨批評就幸災樂禍。
他很霸道,動不動就打人,沒有朋友,誰也不愿意和他同桌,更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3.案主自訴
上課時老師批評我,我不服,不聽講的也不是我一個,再說我反正是差生,批評一下沒什么了不起。
我看到同學挨批評就高興,看到同學受表揚就不服氣。
老師一直不喜歡我,批評我,諷刺我,而且還經常告我的狀,害我回家挨打,我就對著干,也讓他們不舒服。
(四)個性與興趣
敏感多疑,自私任性,脾氣暴躁,希望得到別人重視,但又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要好的朋友,但是他特別愛好體育,特別是足球,每逢足球比賽必看。同時他雖然經常欺負同學,但是卻從不允許別人說自己班不好,集體榮譽感特強。
二、輔導策略
1.進行家訪,建立溝通平臺網
首先我到他家進行了一次家訪,針對他的情況和他父母談了我教育這孩子的想法和打算,請他們配合,這段時間不要打他,有什么事先和我聯系,同時發現他爸爸媽媽都喜愛上微信,基本上每天都會打開手機刷好友圈,靈機一動,和他父母建立了小微信群。
2.讓心貼近,消除該同學對老師的敵對情緒
每天密切注意他的動向,用放大鏡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然后在微信群中把白天找到的閃光點用短信的形式發給其父母,并要求其父母在家里也及時的表揚鼓勵他!讓他無時無刻不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愛護,從而在心理上對老師產生親近。認為老師為他在父母面前“留面子”,使他對我產生信任感,感到我和他之間是“統一戰線”的,也讓他感到自己原來也能夠得到表揚,緩解他對老師的敵對情緒。
3.激發自信,掃除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障礙
任何一個人都會有這樣一種心理體驗:如果你本身非常愿意去做這件事,對此有興趣、你就會積極地投入進去,把這件事做好,對于小孩來說更是如此。因此,我把江××找來,打開我的手機,給他看我和他父母的留言,特別把我每天從他身上找到的優點逐條回放給他看,讓他覺得老師每天都在關注他,他的身上有很多他自己沒有發現的長處!讓他丟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再幫助他一起分析身上存在的問題,懇切地指出他要想救自己只有自己下定決心才行,起初他歪著頭用一種疑惑的眼光斜視著我,可慢慢的他的頭開始左搖右擺,眼睛也垂了下來。進而我告訴他老師覺得他是一個很聰明的男孩,只要自身努力完全可以和班中較好的男同學相比,不會比他們差,鼓勵他產生對自己的信心和一份責任感,看者他逐漸低下的頭,我感到,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受歡迎,感到孤獨了,只是一直以來他在同學、老師的心中已經定了型,他覺得自己如果改變了就是認輸了,出于一種男孩子的好強,他不愿意,而現在有機會做個好學生,他也想試著改一改。
4.尋找亮點,捕捉教育契機
和科任教師溝通,在課堂上為他準備一些最簡單最基礎的知識要他回答,并給予適當表揚,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興趣,促使他上課自覺遵守紀律,尊敬教師。在微信群中把白天他得到的表揚用短信的形式發給其父母,并要求其父母在家里也及時的表揚鼓勵他。從他父母給我的回復中我感到他的學習習慣有了很大的改進,可是他愛欺負兄妹的現象卻還是屢屢發生。但同時他的媽媽告訴我,他十分癡迷足球,這讓我靈機一動!我迅速找時間和他交談足球,引導他意識到像足球這樣的體育運動最講究配合,需要團隊合作精神。如果他很喜歡足球,可以下課后和同學一起去踢球,但是不能再打同學了。他聽了后,兩眼放射出光芒,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并向我保證決不會出現這樣打同學的事件。看到這個情景,我迅速召集班上的體育愛好者成立足球小隊,并任命他為隊長。開始同學們很開心,可一聽到是他當隊長時,個個都黯然失色。見此情景,我召開了一次沒有他參加的足球隊會,做通了同學們的工作,要他們幫助他。我驚喜的發現,他把足球隊帶的有聲有色。同學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了。抓住這個機會,在開家長會時我好好的表揚了他一番,讓他切身體會到團結同學的重要性!
三、轉化結果
通過一個學期的辛勤付出,逐漸的,他一改舊我,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打鬧了,課間操工作認真負責,尤其在學校組織的運動會上大顯身手,為班級爭得了榮譽,也得到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擁護,找回了自信之后,在期末考試中小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六年級的最后一個學期中的還成功地競選上了體育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