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云
摘要:有人說,教育是一門科學,管理則是一種藝術,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班級管理該如何去做呢?孔子的教育思想啟示我們,抓好班級管理必須要制定相應的規范和準則;抓好道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和志向;培養學生的“仁愛”之心;教育學生勇于改過向善。
關鍵詞:孔子教育思想 “有恥且格” 班級管理 道德教育 啟示
古有宋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今有眾多“孔子學院”如雨后春筍遍布世界各地,可見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對后世產生的深遠影響。而作為大教育家的孔子在教育思想上更是給后人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寶貴經驗,作為班主任研究和學習孔子的教育思想,會從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從而運用到我們今天的教育方法中去,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孔子云:“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選自《論語·為政》)。它的含義是: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約束百姓,百姓只求能夠免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但是如果用道德去引導百姓,用禮制去規范百姓,那么百姓不但會有羞恥之心,而且就會遵守規矩。孔子的這句話里面包含著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那就是怎樣才能引導教育學生做到“有恥且格”?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正蘊含在這句話中:那就是既要抓好班級管理,又要重視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要比班級管理更為重要。
一、抓好班級管理
孔子之言給我們的啟示首先是要制定一套班級的規范和準則,讓學生明事理,知禮儀,所謂國有國法、校有校紀、班有班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此約束之下學生才能遵規守紀,成為言行合格的中學生。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其中不乏懶散任性者,他們在班級無視于各種校規、班規,自我管理能力差,在此情況下,就要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制定出嚴密詳細的班規來規范這些學生,從而達到正班風的目的。例如,我在班級管理中,除了執行學校規定的一些《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外,我還自己擬定了《學生道德行為規范自我監控和自主內化訓練表》,從紀律、衛生、道德言行等幾方面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包括指導學生自定計劃,監督學生自覺實施,進行自我評價和不斷地修正,班主任隨時管理并檢查學生執行的效果,通過嚴格管理,教會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守紀律、講衛生、懂文明、形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
但是抓好班級管理只能做到“民免而無恥”。要想做到“有恥且格”,則還必須“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即抓好道德教育。
二、抓好道德教育
1.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和志向
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現在的中學生缺少正確的人生目標,缺乏理想。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要么追星,要么愛錢,要么庸庸碌碌,要么懶惰貪玩。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班主任有責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我們班入學之初,有幾名學生每天渾渾噩噩混日子,紀律不愿遵守,作業懶于完成,學習沒有興趣,不思進取,甘于落后。我就利用班會時間給他們讀古今中外的勵志故事,利用多媒體播放勵志電影,還利用課間找他們談心,發動同學和老師對他們進行學習上的幫助,使他們重拾了信心,樹立了正確的目標和志向,有了積極向上的動力,言行舉止和學習也都有了巨大轉變。
2.要培養學生具有“仁愛”之心
“仁”是孔子品德教育的核心,我們要教育學生做有仁愛之心的人。現在社會上有一種現象,人們不敢對受難者伸以援手,冷漠、無情,缺乏愛心,這是道德低下的表現,我們班主任肩負著教育后代的責任,不能讓我們的學生將來變成冷血動物,而要將他們教育成有愛心有善心有高尚人格的人。
那么怎樣實施“仁愛”教育呢?孔子提倡要先從自己最親近的人開始培養仁愛之心,首先要熱愛父母,尊敬老師,愛護同學,然后再進一步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和“己所不欲,勿施與人”(《論語·衛靈公》)。當這幾步都做到以后,才能把仁愛之心進一步擴展到愛民族愛祖國。例如,在對學生進行“仁愛”教育時,我讓學生們每天堅持為父母或幫父母做一件事,哪怕是拖地洗碗這樣的小事也要堅持做,使他們學會懂得愛父母感恩父母。同學之間我讓學生們組成了各種形式的互助小組,無論是紀律、衛生還是學習上都互相幫助。尤其是學困生和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大家都能發揮班集體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使同學們都能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和愛,從而也引發他們愛班級愛集體,逐步把學生培養成有愛心有善心有高尚人格的人。
3.要教育學生勇于改過向善
孔子說:“過則無憚改”(《論語·學而》)。一個人有“過”不要緊,關鍵是要能夠改正。在班級管理中,每當學生犯了錯,我首先教育學生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幫助他們找到并分析犯錯誤的根源,再引導教育他們如何改正。更重要的是每當學生犯了錯誤,我都要給他們講改過向善的道理,使他們樹立羞惡廉恥之心,從而能夠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我們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就是要讓學生不斷地完善人格,一點點提高修養,一步步完善自己,使他們“有恥且格”,這才是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和要達到的最終效果。
在班主任工作中,抓好班級管理和抓好道德教育相輔相成。我們一方面要勤于管理,重警示規范;另一方面要下功夫抓德育,重開導教育。我們班主任被譽為“照亮學生心靈的火焰”“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要盡職盡責,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校風,為社會輸送出有理想、有道德、有仁愛之心、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玲.傳統的孔子思想給班主任工作的啟示[J].教育藝術,2011.
[2]李巖.運用孔子教育思想指導班主任工作芻議[J].廣西教育,2013.
[3]廖石美.談儒家思想與班級教育管理[J].學苑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