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摘要: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工作主題。質量來自哪里?就是要抓住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究模式構建,最終打造出適合學校發展的高效課堂,從而推動學校進入優質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教學模式 高效課堂 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工作主題。質量來自哪里?是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共振的結果,更是課堂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的結果。就是要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究模式構建,最終打造出適合學校發展的高效課堂,從而推動學校進入優質發展的軌道。
一、應勢而動,階段遞進,在打磨中探究模式
2012年3月,普蘭店市教育局下發了《中小學課堂教學轉型指導意見》,學校結合原有課堂教學的傳統和優勢,開始了轉型工作的初步探索。我們先采取自上而下,后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課堂教學模式的落實為切入點,聚焦課堂,在進修學校小教部的指導下,嘗試構建“導學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我們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理論學習,確立模式,初步淺嘗階段
在“模式”實施的起步階段,學校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時間開展“三個一”模式研討活動:一是由學校領導為全體教師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細細解讀模式;二是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對模式進行集中研討,并提出意見和改進建議;三是由組長帶領,按模式集中備課,人人嘗試模式進課堂。學校領導深入一線,現場指導,答疑解惑,雕刻課例。嘗試一段時間之后,進入課例引路階段。教導處針對9個學科,實施全校性模式進課堂大比武,以此推動轉型工作的開展,形成人人想轉型,人人想模式,人人試模式的工作態勢。
2.問題優化,深入探索,定向提高階段
由于模式不成熟,一些教學問題顯現出來:在擬定“學習目標”時,教師往往將教參中的教學目標移植到大屏幕,沒有依據學情進行“細化”和“處理”;課堂學生只顧忙活自己,沒有傾聽其他學生的發言,導致課堂低效,生生互動的場景設計幾乎沒有,等等。針對生成的問題,校領導班子組織骨干教師召開研討會和分析會,圍繞“如何確立學習目標”的小主題研究,在學校開展了第二輪大評課活動。評課中我們做到“三看”:一看教師的目標確立是否科學、可量化;二看教師是否用學生可操作的語言把學習目標表述清楚;三看師生在課堂中是否圍繞目標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聽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典型教師就及時召集全體教師觀摩研討,讓上課教師現身說法,學校及時跟進總結評價,使轉型工作出現的問題,以小主題研究的方式一一化解,教師逐漸建立起理論自信和模式自信。
3.科學調整,穩步實施,總結經驗階段
在定向提高階段,每個教師的每堂課都能體現模式的思想,但小組合作學習有形無質,質量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狀況隨之出現。針對這一情況,學校設計制定了《小組合作交流操作指南》和《班級小組聯動評星爭章過程評價細則》。《指南》細化了分組模式,讓課堂出現了良性競爭。每個小組里有優秀生的輔導和指點,解決了老師不能面面俱到輔導的弊端,從細微處及時消除中等生后進生學習中的障礙,樹立信心。
4.聚焦細節,專家引領,深度轉型階段
深度轉型階段,我們把重點打在“小組合作團隊學習”的深度探討上。結合具體課例,就如何訓練小組長、如何實施小組捆綁式評價,如何踐行小組承包的理念”等問題為教師親自示范講解,精心打造問題導學下“學本課堂”。學校先后邀請普蘭店市進修學校小學教研部的教研員和大連教育學院學科教研員到學校進行現場指導、專家引領和教學評估。2014年6月13日,大連市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現場會在我校的成功召開,標志的我校教學轉型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皩W探究”教學模式成功入選《大連市優秀課堂教學模式匯編》。
二、順勢而為,把握流程,在導學中激發興趣
在教學模式構建中,我們關注兩點:一是流程設計的合理性;二是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勵性。各學科構建起的“導學探究”教學模式,通過了實踐的檢驗,也贏得了學生的歡迎,充分體現了“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思想,把課堂這個舞臺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導學探究”教學模式四大流程,成為學校教師教學的法寶。
流程一:積累展示,目標導學
從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堅持堂堂課前展示、課前積累的教學常規。之后,或以復習導入,或以激情導入等方式進入正課學習狀態。在學生初步感知學習內容之后,教師以目標導學的方式,讓學生追隨目標,帶著“導學問題”進入自學狀態。“導學問題”采用小黑板、大屏幕、大黑板等載體呈現,“導學問題”指向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具體、可操作。
流程二:生探生助,生生共進
圍繞“導學問題”,每名學生先思考、探究和體驗。“快”的學生自己檢查,默說思路,為后續小組交流和全班匯報環節做準備;“慢”的學生在充分自學基礎上,由同組專人負責檢查和驗收,針對難點進行講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得到充分重視,這樣就會面向全體,沒有死角。在每個個體充分自學和互助的基礎上,小組長帶領組員進行小組交流,達到對“導學問題”的組內歸一。教師巡視,了解學情,把握進度,個別指導。
流程三:反饋校正,多元提升
全班匯報環節,以學生展示為主,教師點撥為輔。教師在學生思維碰撞之后,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性知識,培養學生流利表達、流利糾錯和流利強化的能力。在這一環節結束后,為了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對合作中表現好的小組及時進行評價,積分評星。教師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調控,進行恰如其分的點撥和重點強調,體現“誰不會教誰,哪不會教哪”,實施小組評價,并于關鍵處設疑,以此引導學生進行二次自學和討論。
流程四:拓展訓練,評價促進
練習環節,通過學生的“練—議—評—獎”,進行知識遷移,將所學應用到新的情境,解決新的問題,做到以練代講,以評促學,將本課新知及時納入到已有知識體系,形成上位概念。最后,教師以習題的形式進行當堂質量檢測與反饋,便于更好地掌握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在這個過程中,圍繞學習目標,步步落實,層層深入,從而形成楊樹房中心小學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品質。
三、乘勢而上,關注評價,在成長中收獲喜悅
課堂教學轉型工作的開展,既需要教育理論的指引,又需要科學評價的支撐。在科學評價體系構建方面,我們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一是著手進行學科抽測成績橫向和縱向分析。在橫向分析中,我們關注班級之間的學科差異系數,關注直方圖和箱體圖異動部分。在縱向分析中,我們關注三年來相同年級的學生及格率、優秀率。二是著手構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按照《普蘭店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實施方案》,嘗試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預評和試評活動。
3年來,隨著“導學探究”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我校有300多名學生的作品在各級比賽中獲獎,2名老師獲得國家級優秀課,4位教師獲省級優秀課。學校被評為大連市“十一五”科研先進單位。正是教學模式探究,讓學生收獲了學習的喜悅,讓教師收獲了專業成長的成果,讓學校收獲了優質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