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麗
摘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開端,是學生產生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對學科知識是否感興趣,直接決定著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通過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 激趣 游戲
學習興趣是一種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心理成分,人們常常喻為學習的營養品與催化劑。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全神貫注于學習活動。其內心是愉悅的,行動是積極的,觀察、思維、記憶等智力因素就最主動、最有效,因此,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在數學教學全過程中貫穿“趣”至關重要,它能讓學生智力因素與情感和諧發展,兩者相得益彰。
一、融入趣味性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美國著名數學家馬丁加德納曾說:“喚醒學生最好的辦法是向他們提供有吸引力的數學游戲。”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實現激趣教學,我們就可在課堂上融入一些趣味性游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學習“認識物體和圖形”這節內容時,我就將學生進行了分組,每組發放了一個我提前準備好的學具袋,學具袋里裝有我在家搜集的具有不同物體特征的實物,如魔方、牙膏盒、積木、化妝品盒等等,然后要求每組學生將學具袋里具有相同形狀的物體放在一起,哪一組用時最少、歸類最準確,哪一組就算贏。因為和以往課堂形式不同,學生都對這一游戲活動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且都積極地投入到了其中。
二、利用孩子好動的天性,鼓勵他們動手操作,從而激發興趣
根據他們精力充沛、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在每節課設計形式多樣的方法,使每堂課做到:課開始,興趣生;課進行,趣更濃;課結束,趣猶存。
1.課開始,興趣起
學習新課時,應在導入這環節就開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中進入新課學習。例如,在教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或者數量”時,就請一位學生來猜猜我的年齡,然后讓學生說出他的年齡,學生長大一歲,老師也長大一歲;就讓學生來試試找出學生的年齡和我的年齡有什么關系?這樣,學生在緊扣生活的數學問題中思考,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課進行,趣更濃
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優化教學過程,講究方法的多樣、手段的新鮮有趣,讓學生在無窮的樂趣中學習。
例如,我在教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或者數量關系”時,用“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這個順口溜,不僅能使學生弄清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或者數量關系,而且能使他們消除疲勞,活躍課堂氣氛。
3.課結束,趣猶存
學習最忌學了不用,束之高閣。學了用含有字母表示數或者數量關系,我就在課余讓他們回去了解怎樣買賣水果,找找它們的關系;這樣既能幫助他們延生興趣,又能讓他們學以致用。
三、通過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教師在采用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會出現的問題
好的學生是表揚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能夠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有的教師往往只對表現比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而忽視了那些在課堂上不敢表現的學生,實際上這部分學生最需要教師的肯定和鼓勵。還有,當有一部分學生有勇氣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會忘記對他們進行表揚,使他們沒有信心在下一次有勇氣回答問題。
(二)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怎樣使用鼓勵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肢體語言和眼神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當發現學生沒有勇氣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用眼神對學生進行肯定;當學生回答完問題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肯定,使他們在老師的表揚下,增強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讓小組成員互相評論各自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習他人的優點。
四、開展學習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因為小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比賽是最能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面向大多數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的機會,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從而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常有的口算競賽,我常常以“開火車”“接龍比賽”“爭冠軍”等方式比賽練習,做得好的同學立即給予表揚,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消除學生學習的疲勞,一舉兩得。
五、鼓動學生言論活躍,激發興趣和成就感
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協作的多向活動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協作意識,才能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得師生情意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暢通,產生一種探索問題的最佳意境。為達到這樣的意境,提倡學生在課堂上敢疑、敢問、敢爭,敢于發表和陳述不同的意見和方法。教師予以尊重、鼓勵和支持。例如,在講“數怎么不夠用了”時,有這樣一個問題:東、西為兩個相反方向,小明向東走了10米,表示+10,那么向西走15米,怎樣表示呢?學生爭執得厲害,這時我沒有為了保持安靜,“守紀律”而制止爭論,而是鼓勵相互討論讓他們爭一爭,并讓各方代表發言,看哪一方的發言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在課堂上正是這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爭論,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課堂氣氛無疑是熱烈而活躍的。學生的思維活躍暢通,向廣度與深度發展,探索活動高潮。
六、以疑生趣,巧設懸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疑”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習興趣,根據不同數學內容,巧設懸念,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以生活實踐的形式出現,創設求知情景,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可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習熱情。例如,講“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時,我先讓每個學生任意準備三根小棒,并量出它們的長度,然后逐一告訴老師,老師能很神秘地說出哪些同學的三根小棒能組成三角形,哪些同學的小棒不能組成三角形。有些同學不服輸,我便讓他們親手在課桌上擺一擺,通過擺弄,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目光全匯集在老師身上。
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我針對小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科特點和具體內容做到適時適度貫穿于教學始終,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做到有趣有效。讓我們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天地,給他們一個自由自主的空間,讓他們會學善學樂學,體會學習的樂趣,讓他們的學習在課堂內外得到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劉芬.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12,(1):26.
[2]夏琪.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實現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生之友,2011,(19):33.
[3]黃偉程.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初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