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
摘要:小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他們擁有的更多的是好奇心,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積極地培養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態度,也就是讓他們對英語產生好感,打好堅實的語音語調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初級能力。分析了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 有效教學 生活
一、讓小學英語課堂達到有效教學
1.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性
有效,英文叫作Effective,它里面有輕松、簡易的含義,而且有起作用的、實實在在、給人深刻印象的意思。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談到給學生減負這個概念,尤其是給小學生減負。一方面,要減負,另一方面,又要有效,這就需要英語教師進行多方面的努力,把學生和家長都動員起來,徹底打破傳統的學校是教育的唯一主體這個局面。知識的傳授主要憑借課堂教學,這短短的幾十分鐘,成了基礎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上接受新的知識,獲取新的信息,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養成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的英語成績不斷提升。
2.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內涵
要想達到有效的教學,教師的所作所為、收到的效果還有預期目標必須匹配。教師在熟練地掌握英語教材的基礎上,認真了解教育部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擁有個人獨特的教學魅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靈活多變的解決學生的學習中的問題。日常教學有一定之規,知道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又變化有致,不僅僅因材施教,而且能夠以一點帶動全面,讓有效教學有一定的保證。小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他們擁有的更多的是好奇心,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積極的培養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態度,也就是讓他們對英語產生好感,打好堅實的語音語調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初級能力,就像上臺階一樣,一步一步的穩固地向上發展,這樣就很少有學生掉隊,也就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就會制造一個學習的熱潮,即便是學習吃力的學生,也會驅除掉畏難心理,順著大勢和同學們一起前行。讓每一個人都擁有樂觀的心態,讓他們感覺英語學習是快樂的事情,這樣學習的興趣有了,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培養他們初步的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認知能力、認知策略水平,在教學內容、課堂提問、教師教態、作業布置等各個環節進行不拘一格的精心策劃,讓課堂生動活潑,把學習化難為易,讓同學們相幫相扶,使師生共同成長,從而保證教學效果與上述預期目標盡可能匹配,即課堂教學達到有效性。
3.讓課堂有效教學的手段分析
(1)注重備課
教師是媒介,起到的是搭橋的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課程標準是學習依據。注重備課,將教材的內容了然于胸,能夠做到對教材有舉一反三的認識,我不去照本宣科,我要做到的是吃透教材,把教材內容變成自己的,在課堂上能夠侃侃而談、舉重若輕,對教學內容有獨特的見解。我們教師能夠站到編輯者的角度去審視教材,了解編輯者的編排意圖,確定教學目標與局部重點難點;講解教學內容的時候,不墨守成規,能夠融入自己的分析,做到深入淺出,對教材該簡化的簡化,該拓展的拓展,讓學習內容和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生活走到課堂中來,讓學生站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理解英語,讓他們在英語語境中使用英語,而且時常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課堂容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興趣的首要“有效性”目標。
(2)認真設計教學環節
要明確教學的目的,胸有成竹,讓學生在聽讀說寫方面樣樣俱到,鍛煉學生的耳力,設計聽的活動要有層次感,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方向,了解聽的目標。讓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理解學習中的難點并且能夠克服,少數難以做到的,額外補充引導,進行“充電”。改善教學方式,盡量的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果教學千篇一律,課堂上必然就是一潭死水。如教學單詞Chinese book,English book,school bag,notebook時,由于是下午上課,同學們有些疲勞,有幾個同學打著哈欠。我見機行事,要求同學們用身體的運動寫出單詞的字母,學生們興致勃勃,幾個早已不耐煩的學生也變得興奮起來,站起來左搖右晃,雖然不是很形象,但是他們能夠記住了單詞的寫法,當然只能夠偶然為之,調節一下氣氛,在恰當的時候使用。
二、讓英語教學走進生活大放異彩
藝術起源于現實,知識來源于生活的經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更是和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學中讓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讓他們不僅感覺到知識的親切感,也會覺得學有所用而產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要靈活生動,制作一種融洽民主的課堂氛圍,保持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主動地參與到語言交流活動中如魚得水。
語言的學習是層層遞進的,每一個步驟都緊密地關聯下一個環節,根據教學內容模擬生活實際,讓學生的生活再現于課堂,帶領孩子們走進社會,讓他們的學習空間進一步得到擴大,使他們不由自主地參與語言活動。實驗證明,語言活動最主要的就是模仿,一個兒童出生在什么地方,就會熟悉那個地方的語言,而且他的一生都會熟練運用那種語言,因此要給大家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模仿得多,就具備了基本的口語能力,就能夠擁有成功的愉悅。教材畢竟是書面語言,引導孩子們說自己的語言,把英語學習生活化,從而引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舉例來說,學習《Learning English》中的Book4,Lesson18之時,首先讓大家熟悉“How tall are you?How tall is he?How tall is she”句型,怎樣讓大家記憶更深刻呢?我讓大家先溫習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下一步再引出How tall are you?我特意找來幾種尺子,讓大家丈量自己和同學們的身高,學生們丈量的丈量,提問的提問、回答的回答,有條不紊,歡聲笑語。下一步自然而然地學會了“How tall is she?How tall is he?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學生們回答著“She is 1.3metres”或者“He is 1.5metres”,這種有聲有色情境交融的對語言的表達、對知識的運用,學生們絲毫不感覺到機械生硬,完全是在創設的動人的情景中進行的,它活潑生動,充滿著樂趣,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