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彤
摘要:教師職業倦怠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倍受關注的,在當前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里,教師的職業壓力是首當其沖的。如何讓教師盡快從職業倦怠中走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來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教師 職業倦怠 思考
眾所周知,教師從事著傳道、授業、解惑、為國家培育棟梁的重要責任和使命。在當今這個競爭的時代里,教師面對的職業壓力越來越大,有的教師能夠從容面對并且戰勝自己從而走向成功,然而,我們還有一些教師在壓力面前表現的卻是消極、倦怠、疲憊。面對此種情況,如何才能讓教師盡快從職業倦怠中走出來,從而心情愉悅地更好地教書育人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職業因素
教師工作負擔過重、時間過長。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不斷更新及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師還要不斷地學習學科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教育教學理論的新發展。在工作中教師的角色又有多種,當教師在工作中常常面對角色沖突時使得他們心力交瘁。因此教師經常感到焦慮、孤獨、壓抑,最終導致倦怠的產生。
(二)社會因素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師在為社會的信任和重托感到自豪的同時,任何一名有責任心的教師都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尤其是當教師不被理解時,教師的成就感就會缺失。同時,教師的工資待遇不高。與社會給予教師的社會地位出現一定差距,這也極大地挫傷教師工作的熱情。如果這種狀況長期不得緩解和改變,倦怠心理自然產生。
(三)學校因素
學校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組織,如果教師之間彼此配合、支持,教師就會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反之,教師就會感到不安、煩躁,從而導致教師壓力增大。另外,不合理的評價機制隨處可見。評價的結果直接與評聘、職稱直接掛鉤,迫使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急功近利。嚴重削弱了教師工作的興趣和積極性。枯燥乏味的教學活動加大了教師組織教育教學的難度,久而久之,這些都給教師的教育工作帶來了職業倦怠感。
(四)個人因素
個體差異也是引起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首先,性格差異影響職業倦怠。那些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心的人更易于產生職業倦怠。其次,現在的新課程改革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部分教師能夠很好地適應課改的要求,而另一部分教師則很難適應,結果便會使他們產生負面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再次,不同的生活經歷也影響著職業倦怠的程度。擁有著豐富的社會經歷的、經歷過較大挫折和失敗的教師則不容易產生倦怠,年齡和婚姻家庭等因素也影響職業倦怠的程度。
二、面對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
(一)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加強對教師的職業理想教育
教師的專業發展態度高時,其教學有效性、個人教學效能感及學習文化也會高。學校可以借助教師的專業發展態度、個人教學效能等因素來緩解教師的倦怠情緒。教師行業一種特殊的職業,同樣也存在職業理想教育的問題。多數教師容易安于現狀,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職業理想的教師會努力完成他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作為學校來說,要適時地向教師進行職業思想教育。讓教師從內心真正地熱愛自己的工作。
(二)創設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要求教師要關心學生,學生要尊重教師,教師之間應該團結合作,互相幫助,領導對待教師應該公平公正,為教師做好服務工作。這樣才能讓全體教師在和諧的校園氛圍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只有這樣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才能夠促進學校的發展。所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提升學校教育發展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同時也是緩解教師職業倦怠的重要途徑。
(三)構建公平多元的教師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對于一所學校來講非常重要,學校要不斷完善教師業績評價制度,形成全面性的、人文性、發展性的評價機制。誠然,構建多元的教師評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公平、客觀地反映、解決問題,能夠讓教師的心理獲得職業的滿足和寬慰,從而減小其工作壓力。
(四)加強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
由于教育工作是一項繁雜的腦力勞動,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煩惱,教師往往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一直以來,學校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教師心理健康的教育與疏導,是學校管理的一個“盲區”。全員聘用、競爭上崗、末位淘汰等諸多因素對教師心理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由此,學校要引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機制,暢通學校溝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專家講座、心理健康咨詢等活動,緩解教師心理的壓力。
總之,要消減教師職業倦怠問題,除了學校要做好服務和引導工作外,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配合,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合理提高教師收入水平,從人性角度理解教師的勞動,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合力,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中幸福地奮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