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麗娜
摘要:體育教學是一門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教學的實效性在于學生是否自主、能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并從中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以促進身心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 心理素質 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有些同學一看到示范者的高難度動作或高強度運動就心存畏懼,連試一試的膽量都沒有,有些同學勉強試試卻不得要領,搞得其他同學也都心驚膽寒,結果同學失了信心,產生了自卑心理,影響了課程的教學質量。這些對學生的意志、情感、技能技巧等的發展都極為不利。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為學生精心創設體驗的情境,重視學生體驗的過程,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不斷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發展對跑、跳、投運動的興趣與情感
對跑、跳、投運動的興趣與情感是兒童參加此項活動主要的內驅動力,也是使他們今后能經常堅持此項鍛煉的重要的直接動力,在正常情況下,兒童是喜愛這些運動的。因為這些運動動作自然、簡單易學、富有變化、易于發展,能較好地滿足他們發展運動技能、娛樂、競賽等需要。如負荷不當、內容枯燥、教態粗暴,或因兒童害怕艱苦、運動能力低下、自卑心重等,都可能造成教學效果不佳。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培養。
(一)教材要符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對一些動作復雜的技術和距離長、動作單調的跑步等,不為兒童所喜愛,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提出過高的要求。
(二)練習方法要有趣味,經常變化
運動器械要對兒童有吸引力和變化,要多采用游戲法、條件法、模仿法、評價法等,如“步步高”跳高游戲設計就比較好,它綜合運用條件法、比賽法和評價法編成游戲,不僅兒童愛玩,鍛煉效果好,而且能有效地幫助兒童掌握起跳技術,促進身體均衡發展,鍛煉觀察和評價能力,增進友誼。投擲器械如能經常變換,則兒童就將會對投擲活動更感興趣。
(三)充實活動內容以豐富兒童的興趣和情感
要注重在游戲中發展兒童的動作與技能,培養興趣,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理智感,加強同伴間的友誼。
(四)要設法滿足不同兒童的需要
教師既要創造條件滿足能力強的兒童提高的愿望,也要熱情地、細致地、具體地幫助能力差的兒童發展運動能力。
二、培養自信心、競爭心和情感調控能力
自信心和競爭心是重要的精神動力,是兒童發展體能、學好技術的必要的心理素質,也應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發展目標。怎樣培養這兩種心理素質呢?
(一)自信心是建立在正確對待自身能力和戰勝困難基礎上的
要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提高這些認識。幫助學生獲得成功是培養自信心的根本方法。為此應做到:(1)提出的學習目標與要求的難度要適當,應是學生經過努力能完成的,對能力差的則應降低要求;(2)學生遇到困難應及時給予適當的幫助,使他們獲得成功;(3)成功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強化其成功的喜悅感;(4)學生遇到挫折時應給予鼓勵;(5)安排競賽活動時,競賽雙方的實力要相當。此外,要引導能力差的兒童多同自己過去的成績比,多看自己的進步。
(二)競爭心是建立在自尊心、上進心和自信心基礎上的
培養競爭心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兒童,要教育學生互相尊重、互相鼓勵,絕不允許傷害學生的自尊心。(2)要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并敢于向強者挑戰,敢于超越他人。(3)要創設良好的競爭環境。為此,要注意以下幾點:競賽內容應是學生感興趣的;競爭雙方的實力要相當;嚴格執行規則,保證在公平的條件下競賽;做好競賽現場的激勵工作,無論是正式比賽或教學比賽都要組織學生運用鼓掌、呼喊加油、呼名激勵等方式造成熱烈友好的競賽氣氛;要真誠地祝賀和表揚勝者,并可發給小“獎品”,如發給小紅花、紅五星等,以強化其勝利感和榮譽感,激勵同學的上進心;要熱情鼓勵和安慰失敗者,對他們的進步和好的行為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使他們能從對他人的失敗中看到自己的勝利,激發他們戰勝自我的勝利感,增強其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的信心并消除或減弱對他人失敗的消極情緒。
(三)必須培養學生對情感的自控能力
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情緒是愉快的,有時還會出現激情。愉快的情緒能激發運動潛力的發揮,促進運動技能和心理素質的發展。但激情有時會引起行為的失控,如動作慌亂、失誤增多、違反紀律等,因此,必須培養學生對情感的自控能力,逐步做到激動而不慌亂,體育教學為培養學生情感自控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要善用此環境,同時要認識到培養情感自控能力不僅對學生現實的身心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會有深遠影響。教學中應善于培養學生的情感自控能力,培養兒童具有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
三、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首先,要培養勇敢精神。要幫助學生能正確認識和對待困難,正確認識自己的運動和心理能力,能主動克服運動中的各種畏懼、怯懦心理,敢于戰勝學習動作、寒冷炎熱等客觀困難,也敢于克服自己疲勞、疼痛等生理困難以及畏懼等心理上的困難。
其次,要培養堅強的意志,體育教學的學習中出現挫折,競賽中出現失敗是難以避免的。由于失誤和過失受到批評、責怪也是經常會發生的,要培養學生對由于挫折而帶來的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不快的耐受力,并能勇于克服它們,堅持既定的活動目標。
增強興趣、善定目標和設置困難,做好激勵工作,及時給予幫助,使學生能夠戰勝困難與挫折,獲得發展,是培養上述意志品質的有效辦法。
總之,為促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充分的體驗,不斷提高心理素質,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精心創設體驗的情境,加強教學中的引導、指導和輔導,使得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允許他們有失敗的體驗,并在相應時機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在成功中增強自信,在失敗中得到鼓勵,始終保持昂揚的學習鍛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