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
摘要:信息技術是20世紀末的新興技術,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嶄新的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表現了我國教育已經跟國際接軌。它是為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而開設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 創新意識 人才培養
當今的社會,信息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說八九十年代不識字是“文盲”,那么現如今不懂得使用計算機的人,也就是新一代的“文盲”。所以,在小學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為培養新一代人才服務的。
和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是新興的學科,它發展之快,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可能你今天剛學過的知識,明天已經就顯得過時了,今天剛學習使用過的軟件,明天可能就有更新的出現了。因此,信息技術教育不能光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還要學習學會信息技術知識的方法?!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要讓學生在有組織開展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培養求知的欲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之終生受益。
一、結合實際,立足學生
當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經常使用計算機,他們操作計算機的技能就強,對新的軟件、新的知識也較容易接受;而有的學生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沒有辦法投入較多的時間,也沒有機會有較多的時間去接觸計算機,因此他們操作計算機的技能就弱,對新的軟件、新的知識也不容易接受,而創新教育要求開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思維的激勵,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勤于動手,提倡獨創精神。學生在探索學習過程中出現差異是正常現象,我們不能對差的學生有過多的要求,避免由于要求過高而導致學生完不成學習任務,從而出現厭師厭學現象。要看到學生的外部因素的影響,應該有意識地降低對這部分學生的要求,要多鼓勵、少批評,不挫傷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努力創造寬松和諧的教與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師生關系平等、教師關愛學生,對學生寬容和期待;學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形成良好的自由探索的學習氛圍。
二、結合環境,立足課堂
外部環境是信息技術教育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影響因素。它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起著關重要作用。一些有現實意義的問題,能夠形成學生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欲望,形成探究問題的高度熱情。為了解決問題,學生必須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體系進行重組、再造,形成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和獨特辦法,這就是創新思維的產物。正是這樣的解決問題的過程,調動了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 Word文字處理軟件中,利用學生正要出一版語文小報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去設計刊頭、設置版面、安排內容。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不拘形式,綜合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做一份自己的、與眾不同的、精彩的語文小報。
三、勇于探索,敢于突破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同于其他學科,不是光靠老師說、學生聽就可以學好的。它強調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教學中教師起輔助作用。在教師鼓勵、指導下,學生獨立探究學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信息技術重在應用,在實踐中探索學習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掌握技能的唯一途徑,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強化,創新思維得以發展,創造潛能得以提高。
在學習中,學生可以提出各種各樣的質疑。不管學生的疑問有多么不切實際,有多么的不成熟,只要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就應該鼓勵他們的探索精神,并藝術地引導他們再探索,自行解決問題。
如教學 Windows中附帶的畫圖軟件時,出示一幅美麗的圖畫,讓學生觀察這一幅圖畫,并思考:這幅圖是怎么畫成的?里面用了哪些工具?一共用了幾種顏色?有的顏色顏料盒里面沒有,應該怎樣調配?讓學生自己嘗試著使用各種作圖工具去畫,在學習畫圖的過程中,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思維活動,創造性得以發展,同時,要有意識地介紹一些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較實用的軟件,讓學生獨立地嘗試使用這些軟件,結合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目的地去做,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技能,提高了自主探索學習和發展的能力,也鍛煉了操作實踐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