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琳
摘要:以穿插的類別和技法作為切入點,展開服裝穿插結構的研究。研究認為,服裝穿插結構分為X型穿插、Y型穿插與編織型穿插等三大類。涵蓋了合體狀態下人體與面料間余量的結構處理,并以具體的立體形態結構提供穿插結構的具體操作方法,為穿插服裝結構提供新的視角。
關鍵詞:穿插;造型;立體結構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A
Research on Interspersed Structure in Garment Design
Abstract: Starting with classification of interspersed structures and related interspersing techniques, the paper studies on interspersed structures in garment design. It classifies interspersed structures into three categories: X-shaped, Y-shaped and knitted. Under body-fit principle,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body and fabric allowance of the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method is illustrated with specific draped patterns, 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of interspersed garment structures.
Key words: intersperse; structur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穿插是服裝設計中一種結構技法。“穿”意為通過,“插”具有交疊之意,穿插指的是互為錯開、交叉并存的組織結構。穿插服裝結構原理來自編織,通過上下疊壓、扭轉、套結,將單一的線狀結構轉化為面。通過穿插組織結構的建立,引發了服裝結構空間互通形式的思索。
本研究以女裝標準體160/84A人臺為基礎,通過立體裁剪技術展開穿插立體結構的研究。研究內容為穿插結構中點與線的組織、編排,如何將分散的元素變成相互關聯形成一個具有肌理效果的新的空間形式,以及穿插構成的新空間是如何變異與重組,形成穿插結構效果,實現新形式的轉化。
1 X型穿插
X型穿插的位置定于前胸,穿插點設計在領口處,領口呈方形。X型穿插是將省道集中轉移至領口,將省道轉化為折裥而產生的結構。左右折裥通過前中心線作為對稱軸疊壓交叉,穿插量取自人體與面料的自然余量,因而其立體結構形態呈合體狀態。
X型穿插立體結構構成方法如下。
(1)在人臺上用標記帶擬定X型穿插位置及領口的高度與寬度。領口寬度直接影響X型交叉的大小。X型上口的寬度,決定穿插折裥的寬度(圖1(a))。
(2)將坯布的前中心線對準人臺前中心線,雙針固定。在腰節線下打剪口,使腰部平服。將人體與坯布的余量全部轉移到領口位置,這個余量的大小決定了穿插折裥折疊量的大小(圖1(b))。
(3)沿BP點方向斜45°設置右側裥。取下前中心線上點固定針,將右側余量輕推至前中心線左側,分為兩份(上小下大),沿標記方向相悖折疊,形成 5 cm左右寬窄的明裥(圖1(c))。
(4)翻下右裥。為左側裥的插入,剪開前中心線至上方裥暗折邊(反面的折邊),轉而沿暗折邊繼續剪開,直至超過左側折裥標記線(圖1(d))。
(5)剪開上方褶暗折邊,同樣需要剪至超過左側裥標記線;剪開后,翻下右裥,剛好露出左裥標記帶(圖1(e))。
(6)右裥完成。左裥原理同右裥操作。留出 1 cm縫位,后做輪廓線及左右折裥位記號,折凈衣片下擺、袖籠、領口。最后點影、連線完成X型穿插立體結構(圖 1(f))。
2 Y型穿插
Y型穿插的位置定于腰節線,左右腰省在胸圍線下呈Y字型交叉于前中心線。Y型穿插是將省道集中轉移至腰線,是省道集中所產生的結構。通過左片公主線的剪口位置,實現了左右兩片省道穿插的立體結構。
Y型穿插立體結構構成方法如下。
(1)坯布的前中心線與胸圍線、人臺標志線重疊,雙針固定前中心線上下、左右BP點。沿前中心線經紗線剪開至頸圍線上 1 cm處,修剪領口與袖籠,將面料與人體的余量全部轉移到左右腰線上(圖2(a))。
(2)設定左側腰省。將人臺左側腰部余量從左至右推移至右側公主線處。在集中左側腰省的過程中,要將所有余量進行轉移,腰線下擺需要打剪口,剪口深度距離腰節線 1 cm。將余量豎起并在左右各以珠針固定,點影新形成的省道位置與省道與前中新線的交叉位置(圖2(b))。
(3)沿余量的中折線剪開至超過前中心線 2 ~ 3 cm左右(圖2(c))。
(4)拆掉人臺固定左側余量的針。做右側腰省,方法同左側腰省。通過記錄點將右側余量以省道形式固定,省中心線折向下(圖2(d))。
(5)做左側省。左右兩個省道呈“Y”型穿插于前中心線上,留出 1 cm縫位,修剪腰部多余面料。最后點影、連線完成Y型穿插立體結構(圖2(e))。
3 編織型穿插
編織型穿插結構為左右衣片交疊穿插結構,呈V型領口,是極具肌理效果的一款穿插結構設計。編織型穿插不同于X型與Y型穿插,以前中心線為對稱軸連口制作,而是左右分裁。在省道的處理上,除去人體本身的胸省與腰省外,還需要添加額外的造型量用以滿足造型結構的需求。
編織型穿插立體結構構成方法如下。
(1)將側縫固定后,將左側布料下拉形成交錯分割的各分割之間必須的空隙量,并作出上口斜型造型線(圖3(a))。
(2)在坯布上作出第一個交錯分割造型線(圖3(b))。
(3)在第一個穿插分割與第二個穿插分割,第二個穿插分割與第三個穿插分割之間做剪切口(圖3(c))。
(4)點影最后作成的右側 3 個穿插分割位置,將右側坯布樣取下燙平,連線樣板,修剪成最終布樣(圖3(d))。按右側布樣覆制左側布樣。進行左右交錯穿插,此款在衣身背面的左右衣片交叉處,需要用藏針法固定穿插位置,以免里料外露。完成編織型穿插的立體結構(圖3(e))。
4 結語
穿插結構是當代服裝中較為新穎的服裝結構構成方式。它是建立在人體結構的基礎之上,將形態、功能與裝飾融為一體的結構造型。
(1)穿插是省道的變體。它將常規的省道通過折疊、縫合、局部固定等方法轉移其基本形態,使其呈現出多樣的穿插結構。省道變異的多種形式的綜合運用也是穿插結構的要點之所在。它通常以褶裥、分割的形式解決人體自然省量,而在穿插的過程中,省道的變體因造型而得到解決。
(2)穿插結構的加量設計。穿插是扭曲空間而又形成新的空間平衡的技術,空間的平衡實際上就是力的平衡,力的來源空間的造型量,量的變化影響造型空間穿插的效果。
(3)穿插結構需要設計插入位置。穿與插需要通行的路徑,在結構中需要設計分割線使其穿過,所以在穿插結構中需要考慮到穿插的媒介及分割線的設計,這條分割線常常是藏而不露。
總之,穿插結構的重點是位置的設計與造型量。位置決定服裝穿插的形態,造型量由人體與面料自然產生的省道量和穿插結構的空間量決定。穿插結構常常以左右對稱的形式出現,所以對稱軸的設定是結構的要點,中心線設計的位置決定穿插的位置。穿插需要路徑得以實現,它常暗藏在穿插內部結構中。
參考文獻
[1] 劉鋒,盧致文,孫云. 立體裁剪[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75.
[2]王冬雪. 服裝結構設計中的“統一與變化”[J]. 紡織導報,2014(12):81-82.
[3] 穆紅. 女時裝造型設計中的幾何形裝飾體量運用[J]. 紡織導報,2014(12):72-74.
[4] 張文斌. 服裝立體裁剪[M]. 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9:144.
[5] Tomoko Nakamichi. Pattern Magic[M]. London: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Ltd, 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