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文章從銀行卡中的一類即借記卡分析出發,采用麥肯錫7S模型,介紹其在大學校園的使用狀況,意在闡明我國現今借記卡的收益及未來的發展走向。
【關鍵詞】借記卡 大學校園 現狀 收益
一、引言
借記卡(Debit Card),是指先存款后消費(或取現)沒有透支功能的銀行卡。2012年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銀行卡發卡量持續增長,截至三季度末,我國借記卡發卡量突破30億張。
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國發行銀行卡34億張,其中,借記卡發卡量為30.82億張,同比增長21.4%,同比增速加快3.8個百分點;信用卡發卡量為3.18億張,同比增長18.8%,同比增速放緩1.5個百分點。
顯然,借記卡近年來的發展勢頭很好,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高如星《城市商業銀行借記卡業務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中指出,“城商行借記卡業務存在問題:1、單筆取現額度小;2、服務效率有待提高;3、ATM跨行轉賬業務少;4、“柜面通”業務受地域限制;5、預授權業務不通暢;6、磁性卡防偽性能差;7、缺乏通用的網上銀行支付系統”{1}。韓衛華也在《大型商業銀行借記卡發展策略探究》中指出,“國內商業銀行借記卡產品具有優勢的同時,劣勢也很不足”{2}。
但是,目前的研究還是著眼于社會的整體方面,并沒有就借記卡的消費,對不同群體而言呈現的不同效果進行研究。而學生這塊,更是研究甚少。各大銀行在大學校園廣發借記卡的現象屢見不鮮,但從銀行方面來看,通過借記卡獲得的收益有待商榷。以下是我們從不同角度的研究,采用麥肯錫7S模型的分析視角。
二、校內借記卡使用現狀
以180名在校大學生作為受訪者(2014年),進行問卷調查。(該校以農業銀行發行的金穗個人普卡為主)
圖1
圖2
從問卷結果的分析可看,在大學生群體中,借記卡的消費途徑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以學校統一收費這一硬性需要的消費方式為主,其他諸如理財等消費行為比較罕見;再者,就存入借記卡中的金額來看,1000~2000是比較常見的數額,高及萬元的存儲額也比較少。針對各大銀行借記卡,學生群體的不滿意見也比較多,可見,當前的我國市場上流通的借記卡存在不足,有待改進,其中跨行支付費以及異地收費是大多學生抱怨的源頭。特別是各行年費的不等,致使學生的選擇比較多元化和忠實度的缺失。
三、銀行收益現狀
圖3 2014年前兩個季度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情況表
數據來源:中國銀監會統計組。
由圖可以看出,2014年上半年我國各大銀行總資產逐季增加,同時,總負債也逐季增加。但是,總負債的增長率高于總資產的增長率。可見,各大金融機構存在壞賬率。
圖4 2014年前兩季度中國農業銀行銀行卡業務情況表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半年度報告{3}。
圖5 2014年前兩季度中國農業銀行吸收存款情況表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半年度報告{3}。
銀行發行借記卡的主要收益來自活期存款,由圖可看出,農行的收益是逐年增加的。因此,銀行發行借記卡整體上還是有利可圖的。
四、從麥肯錫7S模型視角提高校園借記卡服務質量
麥肯錫7S模型指出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考察維度,包括結構、制度、風格、員工、技能、戰略、共同價值觀。之所以我在此提出,當下我國各大中小銀行要從7S模型的維度去全面審視發展困境,全面解決遺留問題,實現升級,獲得更高收益。
1.戰略。即銀行各營銷部門推出針對大學生群體適用的借記卡套餐服務。
2.結構。即目標、協作、人員、崗位、相互關系、信息等組織要素的有效排列組合方式。如何加強銀行、工作人員和學生間的后續服務、溝通,對于促進這些借記卡的高效使用很有必要。
通常情況下,銀行在推出借記卡時開通的短信服務也是學生群體頭疼的部分,收費頗高,內容空洞。相關數據顯示,各行的通信商收費:對于借記卡短信通知,目前大多銀行都已經開始收費。
隨著借記卡的興盛,各大行無非遵循著“發行——推銷——登記”的做法。一般都是一家發行某類卡,其他行競相模仿。紛紛派遣人員到各大高校設點招攬生意,大部分只要登記手機號碼即可領取一張借記卡,無需手續費。至于這些卡到底有沒有用到實處,我們不得而知,甚至是這些卡的回收也是問題。由此可見,銀行的營銷人員和學生以及所屬銀行之間管理松散,結構不嚴謹。
3.制度。銀行為了解決員工管理松散,可采取激勵、獎懲等規章制度;在和學校合作時,也可以制定一些制度,比如,使用數量越多,平均年費越低等,促進該校借記卡高效使用。③
4.技能。好的產品不僅需要有好的員工來設計和生產,而且必須有好的員工來策劃、包裝和銷售,從而使這些好的產品迅速地走向市場。
因此,要順利實施適用于大學生群體的借記卡套餐服務戰略,其執行戰略的員工—各行的營銷部門人員就必須掌握一定的營銷技能。這些技能的培養和運用都有賴于嚴格、系統的培訓,只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員工才能成為優秀的員工。
借記卡營銷部分最重要的是售出并獲得收益,而不是庫存和積壓。不過,借記卡和普通產品也存在一些區別,最大之處在于企業的市場營銷往往推銷的是“死”產品,而銀行推銷的是“活”產品,這些“產品”必須給銀行帶來以后一段時間持續的收益。因此銀行營銷員需要擁有更多的技能,他們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團隊協作、口語表達,還需要來了解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以及消費心理。
5.風格。如何在眾多銀行里突出重圍是解決壞賬率和維護成本的有效措施。怎樣設計借記卡套餐顯然是首要任務。針對電子銀行的迅猛發展,提高手機支付的適用性和便捷性。銀行甚至可以和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在各城市的公交系統或者是一些公共場合可通過該卡全城通用。銀行在設計套餐時可適當增加一些簡單的,風險小的理財方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6.人員。最好能夠經常和學校合作,舉行相關的理財投資比賽,既能樹立銀行品牌,又能為銀行選拔優秀金融人才。
7.共同價值觀。樹立品牌特色,融入學生群體,不斷賦予銀行卡更多便捷的、實用的服務。
五、結論
可以看出中國借記卡發展迅速,品種日益繁多,收益可觀。就學生群體而言,借記卡在大學生中影響還是欠缺的,消費方式也較單一,各行未能設計出適合大學生使用的便利借記卡。我想,這方面會是各大銀行今后要創新的方向,也是銀行增加收益的一大捷徑,畢竟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
參考文獻
[1]高如星.《城市商業銀行借記卡業務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中國信用卡.2008/07,第7期.
[2]韓衛華.《大型商業銀行借記卡發展策略探究》.中國信用卡.2006/09,第9期.
[3] http://www.cninfo.com.cn/finalpage/2014-08-27/1200172859. PDF.
作者簡介:張悅(1992-),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經管院11級國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