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霞
河北省香河縣職教中心
淺談中職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王秋霞
河北省香河縣職教中心
目前,中職生普遍存在厭學文化課,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濃的現象。為了提高中職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需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使其正確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也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采用多種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著力培養中職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本身是一種情趣體驗,教師對學生的由衷熱愛的積極情感是取得教育教學效果的基本條件,“親其師而信其道”,說明了教育效果與師生感情關系。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把學生視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尊重學生獨立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育過程成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過程。通過親切的教態,貼近學生的語言,平等交流,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師生交往最忌諱教師高高在上。教師和學生平等自由民主的環境下學習,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就會在教學活動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就會有認識上的溝通、情感上的交流,心靈上的對話。教師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課文,去體現師生和文本、編者間的和諧與平等。
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使學生明白學習語文的重要性。現在讀職高的學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礎較差,對文化學習早已失去興趣,而且錯誤地認為上中職學校學好專業課就行了。何必還要學語文?因此,教師應及時糾正這種錯誤認識,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例如告訴學生,中職生畢業就要就業,就業需要寫自薦信,要*口才來推銷自己。如果語文素質不高,將無法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才華。“好酒也怕巷子深”,在當今人才競爭十分激烈、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環境下,即使你有很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無法被別人了解、任用。關鍵在課堂上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語文素質上的欠缺,讓學生真正的意識到語文知識差會造成溝通的困難和不必要的麻煩。現在是市場經濟、法制社會,做什么事情都得簽訂合同,如果沒有很好的語文素質,不能正確理解合同條款,將無法正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只有學生認識到了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才會產生學習語文的需要,進而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讓學生體會到一問三不知的尷尬境地,然后慢慢啟發體會由尷尬心境到獲得知識的快樂。例如:《孔雀東南飛》的課堂,我首先問學生1,問什么叫孔雀東南飛?它有什么含義?這是什么藝術手法?現實生活中有哪些運用上了這樣的方法?這種藝術手法源于那里?等等。實際上是要做到知識的拓展,學生針對這些問題不知所云,尷尬的看著老師,意識到自身語文知識的欠缺,從而期待老師的講解。這就有效的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語文的興趣,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教師課堂教學成功與否,標志之一即看其學生能否真正參與教學中來。高藝術水平的教學能夠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而語言枯燥、方法單一的教學只能使學生生厭。
1.要重視課堂邏輯激趣。
要讓課堂內容一環扣一環,教師要在思維上領著學生學。嘗試讓學生設計導語和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起來。
全國特級教師于漪曾說:“教語文,要緊的是把學生的心抓住,使學生產生一種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學習愿望。”能否抓住學生的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整堂課的邏輯的優劣。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根據學生需求情況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來設計課堂內容的邏輯,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這種做法把學生真正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不再把教師看做學生唯一的知識來源。在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自己來設計課堂內容再結合教師的補充和完善,從一開始就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具體做法是:將學生4人一組分為十二個小組,每學習新的單元前,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課堂內容的設計,每單元三篇文章,每四個小組設計一篇文章內容,看哪一組設計的更精彩。這樣做效果相當的好。
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設計的思路開闊、語言精練優美、創設情境巧妙,令人刮目相看。在上課時當某一小組的課堂內容得到老師的肯定,同學們的贊賞時,這個小組的同學上課時的勁頭特別足。有了成功的體驗,他們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讓學生設計課堂內容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引導學生主動預習課文。形成預習,學習,復習三步曲的學習方法,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2.注重對學生進行盲區的探測,把學生的思維激活。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知識的盲區,教師探測學生的盲區,激活學生求知的潛在欲望,從而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維。設疑就是要巧設疑點,促使學生產生迫切的求知、解疑的心理,以保持長時間的良好的聽課意愿和濃厚的求知興趣。經過設立疑問,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思想的浪花。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設疑,創設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到有問題要學;同時更要啟發他們思考,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此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的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以多種途徑和形式的語文生活實踐活動,尤其是與其所學專業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語文生活經驗。中職語文的課堂教學要多多地創設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情境,充分利用語文知識去表達自己專業的特點,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講《世間最美的墳墓》時,要想讓學生感興趣首先要講中國的葬文化,從身邊講起,解釋身邊葬禮的由來及其含義。先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外國文學也能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能從中汲取到知識和營養。這樣學生立刻對課文產生了興趣。產生了興趣也就愛學愛聽,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為此語文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就不僅要解決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效結合的問題,還應充分考慮中職生就業、從業、創業的需要,側重職業素質的養成,突出職教特色。在語文教學與專業學習的結合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和發展聽說讀寫能力。將專業與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真重理就不該輕文》一文時,結合文章最后一段生動的比喻,提出“談語文知識在專業學習中的重要地位”這一論題,讓學生論述。通過論述不僅使他們對語文在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有了理性認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親身體會語文在專業知識學習中的作用,使之感到學之有用,方能使之學之有趣。
綜上所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和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一個雙贏的策略。我們將在今后語文課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以最好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取得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