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萍
【摘 要】計算是數學學科的基礎,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前提。而后進生因為學習習慣不好,思維能力偏差,要提高后進生的數學成績,首要任務就是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本文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總結了幾種培養中年級后進生計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中年級;后進生;計算能力;有效方法
計算是數學學科的基礎,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前提。而后進生因為學習習慣不好,思維能力偏差,要提高后進生的數學成績,首要任務就是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我結合課題《提高中年級后進生計算能力的研究》,在教學中總結了幾種培養中年級后進生計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計算教學的重要性
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準確率和正確率兩方面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
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的重要問題。
二、學生現狀
我們三年級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計算方面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很令人擔憂,學生的計算興趣不高,計算水平低下,抄錯數、口算錯誤、忘記寫得數等等錯誤百出,而且由于計算錯誤,直接導致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1)加強學生對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決“怎么算”的問題,即計算法則。算理是解決“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如2/7+3/7= 算法是同分母分數相加,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而算理是2個1/7加上3個1/7等于5個1/7。算理是算法的依據,理解算理的過程是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實際,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靈活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弄清算理,這樣才能真正掌握計算的算法。
(2)加強學生對口算和估算的訓練。
口算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基本技能。在四則運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準確度和熟練度的制約。因此,要加強口算的教學和訓練,切實打牢計算基礎。我在平時教師中主要做法是:
A.視算聽算結合練。
我在每節課之前經常利用投影、課件、口算卡片等對學生進行幾分鐘視算或聽算,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眼、耳、腦、口等多種器官的同時參與,使其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并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得發展。
B.個別集體分別練。
在集體練習的同時,針對部分思維慢、接受能力弱,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則利用課后時間,不厭其煩的先給孩子講明白算理,再教會他口算方法,有機會讓他們與水平相當的學生進行口算比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并從中找到學習的自信心。這樣持續一段時間,這些學生口算的速度、正確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C.新舊知識同步練。
小學生對新知識接受得快,但遺忘也快。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新舊知識同步練習的方法,減少了學生對知識的遺忘。如在教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后,我出示一組這樣的口算題:57÷7= 480÷8= 21÷5= 505÷5= 600÷3= 810÷9=
這樣的練習使新舊知識能互相溝通,也加深了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鞏固,減少了知識的遺忘。
此外,在上每節新課之前,我都堅持做3—5分鐘各種形式的口算訓練。同時,每天讓學生回家做一頁《口算題卡》,這樣就能夠保證這個工作的延續性。
(3)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培養學生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A.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審題時要求做到一看、二畫、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二畫就是在試題上標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用簡便計算
等;四算就是認真動筆記算;五查就是認真檢查。
B.培養認真演算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要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靜思考、耐心計算。即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則口算,不能口算的應注意認真進行筆算。演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方法合理。同時,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以保證計算的準確無誤。
C.培養細心檢驗的習慣。學生在計算時要做到絕對萬無一失,不出差錯是不可能的。教師要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后認真檢查演算的習慣,把檢驗當作計算題不可缺少的環節。檢驗時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一查題目中數字是否抄錯,二查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是否有誤,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4)重視錯題分析,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堂上開展“看看誰是最優秀的醫生”活動,對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計算錯誤進行“診療”,誰能看出錯在哪里,找出錯誤原因,并且會改正,誰就是最優秀的醫生。
比如:在脫式計算280-240÷8時,有的學生先算280-240等于40,再算40÷8等于5,在糾錯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說出“第一步計算錯誤,運算順序錯了,應該先算除法”,“你真是一名優秀的醫生, 看完這個病號,誰想對大家說點什么?”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自主總結出:今后做四則混合運算題目時,一定要先搞清運算順序再計算。這樣學習的效果會比老師一味地強調和重復要好的多。
(5)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學生的錯誤,有許多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糾正錯誤,應在糾正不良的心理品質上下功夫。教師應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把學生出現某些錯誤看作是學習過程中正常的事情,把功夫下在幫助學生找原因,糾正錯誤上,不能過分地指責、批評。使學生在心理上有一種安全感。如引導學生抄作業題、做作業時注意力集中,專心致志地完成作業;要有克服困難的精神,不能知難而退;克服馬虎、粗心、不認真檢查等毛病;還要引導學生樹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作業,取得好的成績。
總之,小學階段是他們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后進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時間、有計劃、有步驟的滲透和訓練,才能培養后進生的計算技巧,提高計算的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蓬壺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