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權
【內容摘要】將表現性評價應用到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的時候,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興趣,能夠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多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 ?初中數學 ?應用 ?研究
所謂的表現性評價就是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的狀態對學生進行評價。表現性評價涉及到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態度、行為、成績以及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表現性評價的提出就要求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不僅需要對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評價,還需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狀態進行評價,從而建立起來多元化的評價機制,這樣就能夠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確定評價目標,設計評價導語
將表現性評價應用到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的時候,首先就是要確定評價的目標。傳統的僅僅依靠成績的評價方式是不能夠完全反應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夠將學生的認知過程、知識的應用能力體現出來。因此就需要借助表現性評價的機制,在設置評價目標的時候,教師要弄清楚究竟想要對學生的哪種能力進行評價,是信息搜集的能力,還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都需要教師進行思考,這設置了表現性評價的目標以后,就需要設計評價性標語,來體現出評價的主題。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數學的“認識概率”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下面的案例讓學生來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案例來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運用能量和計算能力,根據這樣的評價目標來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如果有七個紅包,其中一個紅包里面有100元,其余六個的里面是空的,依次被七個人抽中的話,前面抽到的人不能夠打開紅包,直到最后一個人抽完,那么請問這七個人抽中100元紅包的概率相同嗎?”有的學生在聽完這個題目的時候,不假思索地就說肯定不同,最后一個人抽多吃虧,這樣的學生就沒有對題目進行仔細分析,從而造成了失誤。而有的學生卻很冷靜,在仔細分析了題目以后,然后將排列組合中的知識運用進來,然后分析出其實這七個人抽到紅包的概率是一樣的,先抽后抽都是一樣的結果。在課程結束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搶答的同學盡管分析能力不足,但是敢于回答的勇氣還是值得表揚的,而對于后面的回答的同學就需要對其分析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進行表揚。
二、設計教學情境,搜集評價信息
在對學生進行表現性的時候,在設置了評價目標以后,就需要在設置好的情境中來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但是一次的觀察結果是不能夠代表學生的行為的,因此就需要教師進行多次的實驗教學,當在不同是實驗教學中獲得相同的實驗結果的時候,這樣獲得的評價信息才是最佳的。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這部分的知識的學習的時候,學生學完以后,教師為了能夠對學生的推理能力進行檢測,因此就給學生出了一些相關的題目,但是發現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卻并不能夠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進行正確運用,教師為了保證檢測的準確性,過幾天對學生重新進行了檢測,這次的檢測結果就比較正常,然后根據兩次的測試結果對學生的推理能力進行評價的時候就比較客觀。再比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時候,有的學生在剛開始學的時候,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是學生比較好學,總是對別的同學進行請教,教師就需要觀察到學生身上這樣的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生提出表揚,這樣學生就有一種學習的動力,能夠更加努力學習。而有的同學解數學題的時候,往往能夠知道如何計算,但是經常出錯,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然后有針對性地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善于發展學生身上的優點,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從而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進而不斷促進自己的數學能力的提高。
三、完善評價規則,給出客觀評價
要使得表現性評價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就需要建立規范的評價標準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但是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更多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反映出來的能力,不要僅僅是關于學生的答案,在進行任務的答案的設定的時候,也要設定多樣化的答案,從而使得學生就盡可能多的表現自己機會。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數學“數據的離散程度”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對社會的某一現象的一段時間內的數據進行統計。這樣有的學生在進行統計的時候,為了能夠使得整個任務的開展比較順利,就采用合作的方式,對小組內每一個人的任務都進行了分配,比如有的學生想法比較多,就主要負責統計方案的策劃;而有的學生比較喜歡交流,就可以用來和別人交談;而有的學生數學成績比較好,就主要用來對數據進行處理。然后在最后的實踐過程中,班級里面有的小組主要就是對近一個月以來校門口的堵車情況進行了統計,然后制作出了柱形圖,并且計算出了方差和標準差,對于校門口堵車的波動情況進行了了解。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對每個人的參與狀態、參與情況、參與方式以及參與效果進行評價,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樣的活動中體現出自己的能力,也能夠看到教師對自己的認可。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