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添霞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以教師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實際,更新教學觀念,創新課堂理念,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有效性,真正實現“少教多學”的目標。
關鍵詞:轉變;觀念;少教多學;有效課堂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任何功課,最終的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這種境界其實質就是讓學生自主地、主動地學。這正好和我們新課程提出的“少教多學”不謀而合。
以往我們的課堂教學之所以陷入“教師多教學生少學”的困境,主要在于我們只是將學生視為課堂知識的接受對象,很少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改變這種情況,近兩年來,我校語文教師本著教師“少教”學生“多學”這一理念,積極參與課堂改革實踐活動,課堂成了學生自由活動的天地,我們的學生越來越喜歡上語文課了。究竟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構建高效課堂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改變教學方式是關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認真研究挖掘教材,制訂好一節課需要完成的目標,精心設計問題,力求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提出學習要求及學習方法,然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習交流,最后全班展示。當然,在這中間不能缺少教師適當的引導和點撥,讓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盡情發揮最大的學習效能。所以要想讓學生學得輕松,教師就必須打破沉悶的缺乏生氣的傳統教學法,徹底地更新教育觀念,大膽地把課堂教給學生,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把握時機,抓好新課的導入,抓好恰當的提問,抓好教學演示,抓好實踐操作,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我結合教學實際,在課堂上開展形式多樣的興趣活動,如舉行故事會、詩歌朗誦會、詞語接龍、成語游戲、寫字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口語交際是“講童話、演童話”,在要求學生講童話時,我就把本堂課設計成了故事會,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童話講給大家聽,最后還評出了故事大王,頒發獎項。當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活動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有效學習。而最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養成這種責任意識的莫過于語文的有效課堂了。
三、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學會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它對應于傳統學習方式中的依賴性學習。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我認為要落實在具體的實踐中,首先就要指導學生學會預習,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發現者。其次,在課堂上開展討論,讓每個學生成為研究者。鼓勵質疑問難,讓每個學生成為探索者。最后,要創設文本情境,讓每個學生成為表演者。只有積極鼓勵并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想方設法激勵學生去積極主動地求知、求真、求善、求美,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語文課堂成為有效課堂,成為學生的獨立和自主學習的課堂。
2.學會合作學習
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時再增進學生間的合作,就能使學生看到那些與他不同的觀點,從而對新知識的理解更豐富、更全面。“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學生通過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豐富學習內容,求得新的發現。這樣,課堂中語文知識有效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學生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這樣的課堂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語文課堂。
3.學會探究學習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方式,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有積極的影響。我們應該在具體的教學中找到適合于學生的探究方式。所以,教師要在課堂學習中,借助課文情境,營造主動、互動、生動的學習氛圍,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給各類學生提供適合各自發展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真正變“接受性學習”為“探究性學習”。
4.學會質疑問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精神,是體現自主探究的前提。而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問、生生互問。讓學生在質疑、爭辯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步養成敢問、善問、好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養成了質疑問難的習慣后,自主探究學習就成了學生真正的心理需要,他們會隨時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發生的一切事情,自覺地去做一個生活中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更新教學觀念,創新課堂理念,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語文中樂,在樂中學語文,努力提高課堂有效性,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少教多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金林祥,張雪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