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偉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在什么地方任何時間都受用,尤其是在美術課堂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先從導課開始考慮,學生才能從導課環節這座橋梁上順利地到達知識的彼岸。在具體運用中也是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有些方法確實很實用,但是從教育者的角度來講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研究。我們在研究學生學的同時還得研究教師的教。經過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總結,我把導課大體上歸為四大類,分別是:
一、以視覺欣賞為主導課
視覺感受是美術課區別于其他課的最大不同,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我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所以要想上好美術課,首先要從眼睛開始,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情趣便也成了美術教學目標之一了。尤其是在欣賞課中,如果教師沒有讓學生“眼前一亮”的導課方式,那么到最后美恐怕也就不好“審”了。所以每次在美術課前讓學生第一眼就要有“來電”的感覺。例如,在上八年級《美術作品的多元化》這一課時,我就在板書課題上做足了文章,把多元化經過重新設計,在“多”字下面增加一個夕陽的夕使其形成三個夕;在“元”字處理上把撇和捺寫出一個圓形;還可以在美術課中給學生展示書畫作品和優秀作業進行導入,通過這些處理為下面新課的進行鋪平道路。這種方式在欣賞與評述類型中大量應用,也是使用率最高的。
二、以聽覺感受為主導課
在現代教育方式中師生互動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如何讓學生在教師的語言中獲取有效信息,如何更好地跟上學生的思想潮流,音樂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具體的導課中除了音樂,還可以使用猜謎、辨別聲音等手段來增強學生的吸引力和關注度。在四年級美術《小鳥》一課中,教師在上課前先讓學生唱《小鳥》這首曲子,然后打開播放器,這首歌曲隨著學生歡快的歌聲彌漫整個教室,學生既高興又興奮,教師借機因勢利導地出示本課的課題,學生根據小鳥外貌、顏色等信息順利地進入了新課環節。這種導課方式要求教師提前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來制訂。音樂課中這種方法是常客。
三、以體驗式為主的導課
體驗是認識的最好方法,勝過無數次的理論介紹。體驗是指通過采用讓目標觀摩、聆聽、嘗試、試用等方式,使其親身體驗教師提供的課件或者環境、情景等,讓學生實際感知物體或作品的品質,從而促使學生認知、喜愛的一種方式。為了讓學生更了解物體的空間感,我在課堂上讓學生用手觸摸感知它們的體積和質量,使學生在對物體的認識時不僅僅局限在外形上。這種導課方法一般在美術綜合探索中常用,比如和學生一起參觀畫展,這就是一種在特殊環境下的情感體驗,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對美術作品的理解由外化轉變為內化。這種導課方式在體育課中也是常用的。
四、以多媒體為主的綜合式導課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可以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于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對于學生無法理解和難以表現的藝術形式,例如《欣賞世界著名雕塑》一課中,我們不可能將學生全部帶到世界各地去瀏覽藝術作品,所以這一課中多媒體的使用不但讓學生欣賞、瀏覽了著名作品,還通過視頻的講述讓學生了解了作品的制作過程和作品背景,讓學生感受到藝術創作的激情。這就是多媒體得天獨厚的優勢。
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這在具體應用中是因人而異的,關鍵是教育者要善于抓住時機,采用恰當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時刻根據學生的興趣變化、教學進度而變化。只要在教學實踐中善于摸索,我相信人人都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