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秀
文言文是我國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朵絢麗燦爛的奇葩。它文字簡約,卻理寓其中,意義深遠;它語言凝練,卻表情達意,栩栩如生。文言文進入小學教材,是新課程標準目標下“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古詩文”“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以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的具體體現和補充。如何進行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以《楊氏之子》的教學為例,讓我們走進一堂充滿趣味與古韻味的課堂。
一、尋找切入點,激趣導入
教學伊始,教師出示兩則小故事,一則是《羅斯福保密》,另一則是《紀曉嵐智對乾隆》,兩則都是話中有話、弦外有音的小故事,語言藝術帶來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下來,讓我們學習另一則弦外有音的小故事?!睂W生興趣盎然、輕松自如地走進了充滿智慧的文言世界。
二、體會古詩文,讀出韻味
誦讀古詩文是一件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瑯瑯。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課堂上,教師將《楊氏之子》還原豎排版文言文,在古聲古韻的音樂伴奏中,教師抑揚頓挫地誦讀著,使學生一下子置身于富有魅力的古文化殿堂中,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情不自禁地也跟著老師吟誦起來。
三、指點好方法,授之以漁
在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時,教師巡視其間,發現了很多好的學習方法,如“對照注釋一句一句讀,想想每句話的意思”“圖文對照讀”等閱讀方法,教師及時予以肯定,并鼓勵學生還可以運用“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聯系上下文大膽地猜讀”等方法進行文言文的閱讀。這些方法的點撥使學生能迅速、熟練地把握課文的整體,讀懂課文,大致了解課文的意思,掃清閱讀中的障礙,習得學習文言文的有效方法。
“課堂上,關于方法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苯涍^這一教學環節,課文的文言形式已在學生頭腦中逐步轉化為相應的白話文及相應的情境,為今后大量閱讀文言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巧用文言文評價,真實貼切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笔恰稐钍现印分械闹行木洹=虒W中,教師把自己當作“孔君平”,憑借自己深厚的古文功底,竭力運用情境化的淺易古文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曾氏之子,甚聰惠!”“善哉!劉氏之子亦如此!”等,這種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讓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楊氏子,甚聰惠”的體會,還通過與文言文的“親密接觸”,學會了舉一反三地運用句式夸贊他人,真可謂一箭雙雕!
五、同題材比較閱讀,學以致用
教學中,教師拓展《世說新語》中另一則突出用語巧妙的文言文《狗竇大開》。學生根據學習提示合作探究理解文意,教師引導學生將兩則文言文對比著讀,找找兩則文言文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皩Ρ戎x,取其精華。智慧與優雅同在,才能成為儒雅?!蓖ㄟ^對比有趣的古詩文,學生在學中樂,學中用,學中體會語言藝術的魅力——“儒雅”。此時,學生再次重讀《楊氏之子》時,已是“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了。
文言文好比經冬的草,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枯黃與衰敗,可并不曾死亡,相反,卻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只要經過春雨的滋潤,經過和煦的春風和溫暖的春陽之后,它便馬上蓬蓬勃勃起來,郁郁蔥蔥成一片片醉人的翠綠。讓我們灑下春雨、吹起春風、撒下春陽,讓文言文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文藝.小學文言文閱讀教學摭談[J].湖南教育,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