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紅
合作學習在充分肯定學生之間存在差異的情況下,發揮小組群體活動的主體功能、互助功能;同時通過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交往,培養學生參與活動、與人合作、與人競爭、交流溝通等現代意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最終達到主動發展、提高效益的目的。但我在大量的聽課活動中發現,由于一些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正確把握,出現了不少表面化、形式化的做法,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組內成員搭配不科學,小組長作用不大;二是不太重視討論前的引導準備;三是不能有效地調控課堂秩序;四是預留時間不夠充分。
在存在上述問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重視了學
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次數和人數,而忽略了參與的效果
與質量,純粹是為了合作而合作,這種無效的合作參與,必將會走入新的形式主義的泥潭。
如何規避當下合作學習諸多不當之處?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成員分組科學,明確成員職責
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建立好合作學習小組,一般應遵循“組內異質,組外同質”的原則,即每個小組內部都應有自制力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和自制力弱、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起到互補互助、相輔相成的作用,但是小組間的總體水平則應基本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公平競爭。
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時既要有針對個人的任務,又要有針對小組集體的任務。這樣就保證了組內成員既對自己的學習任務負責,又達到相互依賴,關心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教師應在小組內選出一個小組長,并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促使他們在積極完成自身學習任務的同時,幫助和帶動本組其他成員完成預期的學習任務,并營造你追我趕的、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
二、合作之前明確目標
講述的目標主要有:1.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告訴學生他們會學習什么,必須掌握什么;3.將新信息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為學生盡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幫助。
三、充分發揮教師自身引領作用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他們必須及時轉變角色,融入小組討論中。我認為教師應發揮如下幾點作用,為小組合作學習服務。
1.教師是學習的顧問,為學生提供信息和幫助。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學生參與,教師旁觀,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已不僅僅限于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激勵學生思考,做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的人,是參與課堂活動的“平等中的首席”。
2.教師是主持人,在課堂上控制程序,把握方向,推動合作教學進展。在課堂上,要使教學任務如期完成,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
3.教師任務完成后,要認真總結。小組合作任務完成后,教師要把每個小組的結論進行系統化,因為各組的觀點往往是零散的,甚至是存在分歧的。教師在總結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展示個人的成果,多讓幾組上臺講解。然后教師再通過簡潔、明確的語言把學生發言中相同、相近的觀點加以綜合,使學生達成共識。
四、交流留有充沛時間
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任何小組合作學習都是以學生自主、獨立思考為先決條件的。學生只有自己先有了想法,才有了和小組成員交流、討論的基礎,只有討論了,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才能深入,才能有心靈的交融和思維的碰撞,否則只會冷場,小組合作學習就成為一句空話,所以一定要有一定的預留時間。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精神和探究能力是大有好處的,但是,倡導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目的不是去替代和拋棄其他的學習方式而是讓它和其他學習方式一起作用,豐富和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之間也應該經常開展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探討,不斷改進,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適應新課程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