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
【設計理念】
備課時,我被《平分生命》課文題目深深地打動了。心中想:東西能平分,生命怎樣去平分呢?怎樣才能讓學生理解“平分”中包含的親情呢?細細讀了之后,發現全文只要牽出一條紅線和找尋到一個個支點,就可以讓課文以點帶面,穿珠成串。于是,我就抓住最有生命力的核心線:那就是小男孩貝貝的心理變化。以讀為本,緊扣課題中的“平分”進行導讀;抓住典型語段,歸類比較,感情誦讀,激發情感,層層推進,達到穿珠成串的目的;突出關鍵詞語,作為支點,讓每一個文字立在學生眼前,活在學生心中,讓學生品讀課文中體現心理變化的語句,從而體會到為了挽救相依為命的妹妹,小男孩兒貝貝作出的是付出生命的決定,感受到愛的意義和親情的偉大。
【教學反思】
1.支點促生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追求生命課堂,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想讀、愛讀,進而達到喜歡語文品味語言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充分發揮文本潛在的價值,給學生一個個支點,并處理好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以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抓住學生思維的觸發點與教材的融合處來做文章,促進精彩生成。這樣激活了學生“千里行”的心理渴望,才能鑄就“行千里”的語文素養。
2.紅線統內容。抓住文本中的線索,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就不會分離,做到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和對語言細膩之處的體驗及感受。教學達到收放自如,使學生把所學知識和理解能力結合起來,使課堂亮點異彩紛呈,教學變得輕松自如,情趣盎然.既培養了學生縱觀全局的操控能力,又培養了孩子善良、關愛的品質。
3.穿珠蘊情感。每篇課文都是一個整體,各部分存在著聯系,把一步一步描寫,梳理清楚,珠珠相串,使文脈清晰,關注點由詞到句,最后到情,這樣教學的整體感就會凸現,教學過程也就簡潔
流暢。
4.跟進更精彩。課堂上注重對學生的問題的跟進,鼓勵他們繼續學習和發言的信心,如“你從哪里體會到的?”“這個詞用得好,說出理由。”既讓這個學生的思考更完整,使個體得到成長,又促使其他學生跟著思考,更全面地體會,避免了答案的膚淺,這樣做,在無形中完成了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