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摘 要】開展公開賽課和聽課活動,是一種很好的教研交流平臺和教學研究形式,有利于促進老師們的教育教學經驗、技能的交流。然而,這個原本正常的活動卻如同當今層出不窮的選秀活動一樣,增加了“做”的成分,不少公開課變得嘩眾取寵,逐漸演變成了“作秀課”,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語文教學 ? ? 公開課 作秀課 ? ? 應對策略
這些年,本人經常下到各個學校組織觀摩各種公開課之類的賽課,不少公開課確實為研究新課改提供很好的載體,但也有些公開課存在“作秀”現象。本文就作秀課的表現、危害、應對措施做簡要剖析。
一、作秀課的主要表現
1.濫用或亂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少公開課老師過分追求形式,不顧本學科實際,以多媒體手段吸引學生的目光,博得聽課者的青睞。上課老師將PPT 弄得花里胡哨,讓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成為公開課課堂的裝飾,成為作秀的道具。課前準備五花八門的教具,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制作課件等,這在平時教學中根本辦不到。這種“多媒體”全副武裝的公開課,示范性何在?
2.問題膚淺,空洞熱鬧。表面上看,課堂教學氣氛活躍熱鬧,但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教材的有效闡發、挖掘和共鳴。而且,課堂上教師的隨機點撥欠缺,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這樣的課堂讓人感覺“熱鬧得空洞”,其結果是“課堂鬧哄哄,學生一場空”。
二、作秀課的危害
1.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旨在進行課堂教學研究和探討的公開課成了作秀表演,其研究探討價值必然失真,指導意義也勢必蕩然無存。一意作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正常教學秩序無法保證,純潔的課堂變成了“功利場”;混淆視聽,教學評比結果也就無法客觀公正,失去了公開課的實踐價值和指導意義。
2.影響教學風氣。作秀課都是華而不實甚至嘩眾取寵的,師生只能學到那些不誠實,中看不中用的教學技能,還會沾染到那些浮躁虛榮的不良風氣,在一定程度上給真實蒙上陰影。
3.淹沒原生態課堂。語文課堂教學的原生態,是以人為本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統一的真實、自然、樸素、簡潔與和諧的課堂,教學就是要追求“無法預約的精彩”,不能讓學生拘泥于教師的預設之中。然而對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涌動的情緒情感及一些無法預料的意外,做秀課都做了一些限制,導致課堂失真。
三、讓作秀課“歸真返璞”“自然純樸”
作秀課危害匪淺,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脫掉其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
1.課堂教學必須保持真實性。要求公開課的真實性,教師就必須有一顆真心。如陶行知先生主倡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那樣,將“真”字植根于心底,才可以免去浮躁心理和功利思想,除掉投機取巧的想法,也才能從根本上消滅只為面子有光或不砸牌子而大肆作假的動機。課堂作為師生互動學習的一部分,其內容本應是豐富多彩的,一堂理想的、有價值的公開課應敢于“暴露”教學設計的“意料之外”,體現課堂教學的真實、自然的本質,再現師生互動學習的“原汁原味”教學情景。
2.正視公開課中教學媒體的輔助性。現代媒體技術手段的正確運用,固然有助于課堂教學,但就語文學科而言,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由近及遠,以所見知所不見”的想象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這種能力是除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語”是口頭表達,“文”是書面表達,語文課最重要的就是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學語文更多的是感受語言文字的表現力,有時一支粉筆、幾張圖片、幾點淺顯的點撥也能解決問題,甚至是一個字一個詞地去摳,從字、詞、句、段、文到邏輯關系、謀篇布局,照樣可以真正體現出“語”和“文”。
而過多的PPT和錄音錄像,就會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強加到學生的思維當中,限制了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破壞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省去了思維活動的感悟過程,學生原本完整的思維也被這些花哨的工具弄得支離破碎了。
3.教學內容要緊扣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具有導向、調控、激勵、評價等諸多功能,規范著課堂教學的開展。它就如同課堂教學中的指南針,為教師的課堂設計引領方向。作秀課的教學,為使課堂呈現出“熱烈”的景象,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往往會偏離教學目標,教師無法全面、深入地剖析課文中涵蓋的知識點,學生不能真正掌握知識,也不能有效地訓練和提高語言能力。
4.教學設計要“巧妙無痕”。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教材,使講課服務于學生,而不是讓學生來適應講課。那么教師應挖掘、深化、超脫、活用教材,注重課堂的趣味性,貼近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教學設計充滿和諧與靈性。
5.“公開課”要平時化。平時化的“公開課”表現為“隨堂聽課”。隨堂聽課可以保持教師教學的“原汁原味”。學校不定期、事先不打招呼開展“公開課”,可以極大地避免老師“作秀”。所有的教師隨時隨地都可以推開任何一間教室的門進去聽課,能真實地反映教師平時教學的狀態,準確把脈教師的課堂教學。這樣的“公開課”,平淡無常,沒有一點大張旗鼓的渲染氛圍,老師上課自然大方。這種方式的“隨堂聽課”對教師的素質、臨場應變能力是一種考驗,它更加有效地促進老師平日里認真教學,對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深遠而重要的影響。
總之,作秀課華而無實,沽名釣譽,褻瀆了教與學的本質,掩蓋了教育最真實的面目,耽誤了一批學生,我們應堅決杜絕這種現象。
【參考文獻】
[1] 孟令忠. 讓公開課返樸璞歸真[J]. 硅谷, 2009(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