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愛梅
摘 要:近年來,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迅速,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為推動民營科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政府設立了權威性的管理協調機構,建立了投融資政策體系,制定了稅收優惠政策、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等。民營科技企業想要得到更快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各級政府應轉變觀念,引導民營科技企業建立完整、健全的信用機制,調整其發展方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關鍵詞:民營科技企業 政府 作用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11-008-02
民營科技企業是一種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它是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而出現的。近年來,我國快速發展的民營科技企業,其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為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吸納各類人才,特別是科技人才創業的大舞臺,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主力軍和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民營科技企業想要得到更快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引導。本文擬從政府在推動民營科技企業進一步發展中的作用作一簡單探討。
一、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民營科技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小到逐漸變得強大,從業人員逐年增長,專職科技人員的比重不斷增加。有統計數據表明,在“十五”期間,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的技工貿總收入平均增速分別達到34.93%,凈利潤和上交稅金的增速分別達到27.43%與30.64%,大大高于一般的工業企業。在“十一五”期間,由于國內外環境的變化,特別是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民營科技企業的增速有所放緩。但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民營科技企業充分發揮其科技和民營機制的優勢,通過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開拓新的市場,同時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使得民營科技企業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風險,經受住了考驗,戰勝了困難。少數企業還轉“危”為機,逆勢而上,取得了新的發展。
“十二五”以來,我國的民營科技企業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發展態勢,在高新技術開發區,民營科技企業的比重都在6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80%~90%,其技工貿收入、凈利潤、上交稅金總額、吸收從業人員數量穩步提升,總體實力不斷壯大,民營科技企業已經逐步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生力軍,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成為促進經濟增長,保持社會和諧的中堅力量。但民營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如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夠,企業的創新能力仍有待提高,產權制度不夠規范,缺乏完整、健全的信用機制等。
二、政府在推動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中的對策
我國民營科技企業能夠始終保持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各級政府為了推動民營科技企業進一步發展,發揮民營科技企業在創建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重大作用,制定了多種政策來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提出了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各種對策。
1.設立了權威性的管理協調機構。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民營科技企業,政府設立了民營科技企業管理協調機構,明確了各級管理協調機構的職責。
全國民營科技企業的宏觀管理由科技部統一歸口負責管理。宏觀管理的重點是制定全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及長遠發展的規劃,統一調配全國的資源,解決民營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新問題和新情況。民營科技企業日常的具體管理和服務由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科技管理部門協同有關部門歸口負責管理。其重點是制定本地區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政策和規劃,統籌協調企業的認定、登記、人員培訓、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科技成果的鑒定等工作;協助辦理科技人員出境、出國、技術出口、貸款申報等手續,為本地區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民營科技企業的微觀管理與服務由各省市區縣科技局負責管理。將大量的民營科技企業管理服務工作下放到區縣科技局,可以推動基層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推動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充分發揮民營科技企業行業協會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民營科技企業的行業協會一般都具有聯系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功能,通過行業協會的活動,可以將政府部門不好辦而又必須辦的事情由行業協會來推動完成,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了投融資政策體系。為解決民營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1999年開始政府就設立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主要為孵化器和初創時期的中小科技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自從創新基金設立以來,已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有一大批民營科技企業在其資助下迅速發展壯大。2006年2月國務院又出臺了《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從科技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等10個方面提出了60條政策措施,其中很多政策措施是直接針對包括民營科技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提出的。在財政投入方面,提出了加強面向企業技術創新的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投入力度,鼓勵中小企業自主創新。
近年來,風險資本和風險投資機構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國際上的經驗已經證明,風險投資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壯大方面有非常明顯的作用。目前在北京、天津、重慶、江蘇、安徽、浙江、廣東等地均設有風險投資基金;同時,各級政府也建立了風險投資引導基金、風險投資補償機制等相關政策,以滿足民營科技企業快速發展中的資金需求。
3.制定了稅收優惠政策。為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降低其稅務負擔,在2006年2月國務院出臺的《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中允許企業按當年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的1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當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稅法規定在5年內結轉抵扣;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和設備,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攤入管理費;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新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經嚴格認定后,自獲利年度起兩年內免征所得稅,兩年后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在我國境內新設立的軟件企業在獲得利潤的前兩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到第五年只征收50%的企業所得稅,軟件企業的科研人員培訓費用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扣除。
在營業稅方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對單位和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2014年1月《關于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符合條件的孵化器自用以及無償或通過出租等方式提供給孵化企業使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其向孵化企業出租場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務的收入,免征營業稅。
4.制定了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為提高民營科技企業的研發層次和管理水平,民營科技企業需要高端的研發人才和管理人才,為此,各級政府近年來制定了“高層次專業人才認定辦法”、“高層次專業人才評價與選拔體系”以及“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辦法”等,并制定了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以保證這些辦法的順利實施。同時,為滿足民營科技企業高層次管理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政府在大力發展職業經理人中介組織,并盡可能完善職業經理人的誠信檔案;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加快了MBA教學的改革,培養更多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才,以期能夠更好地滿足民營科技企業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需求。
三、加強政府在推動民營科技企業進一步發展中的作用
民營科技企業想要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各級政府應該在推動民營科技企業進一步發展中發揮其主導作用,使得民營科技企業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先行者。
1.轉變觀念,當好服務者的角色。各級政府作為市場活動的監管者,應該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服務企業”的思想,當好服務者的角色;轉變權力意識,將公權變為責任,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地發揮好“裁判員”的作用,指導和監督企業的市場行為,積極為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并為其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同時,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設立專門的政府機構或者政策性機構,為部分中小民營科技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及政策性貸款;各地方政府還可以與各地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合作,成立區域性的技術資本交易市場和股權轉讓市場,發展本地區的金融業務,為中小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對于一些優勢企業及具有成長性的民營科技企業,政府應幫其做強做大,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2.引導企業建立完整、健全的信用機制。誠信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民營科技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讓誠信的企業文化成為推動民營科技企業健康發展的精神源泉。為此,各級政府應在全社會盡快建立完整、健全的信用機制。
民營科技企業誠信文化底蘊的沉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加強民營科技企業誠信水平必須依靠政府和民營科技企業兩方面的力量。從政府方面看,應建立政府主導的信用評價機制,引導民營科技企業走規范化的發展道路。一是要建立民營科技企業的資信檔案。各級政府應對民營科技企業的資本信用、經營信用、質量信用、完稅信用、個人信用等方面建立資信檔案,以完善民營科技企業的信用機制。二是要建立信用產品供求機制。政府要通過鼓勵示范,提高用戶的意識,培育和形成信用產品的市場需求。三是各級政府要嚴格關注和處罰有失信行為的企業,盡可能減少企業因誠信缺失而提高的交易成本,同時加大新聞媒體對企業失信行為的披露和曝光的力度。
3.引導民營科技企業調整發展方向。政府應引導一些有基礎、有技術積累、有發展潛力的研發型民營科技企業向產業中高層次方向發展。一方面是適應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民營科技企業自身的基礎與內在需求。民營科技企業機制好,科技人員集中,成長得快,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在我國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創新型企業絕大多數來自民營科技企業,因而適時調整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方向,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此外,各級政府對于民營科技企業中的研發型企業,因其具有強大的研發功能,又有企業轉化科技成果與生產、銷售、服務的功能,這部分企業是民營科技企業中的精華,為使其迅速發展壯大,各級政府對于國家的重大技術創新活動、重大科技專項以及有關工程項目應向這類企業傾斜,使其成為承擔項目的主體,以進一步完善其技術創新體系,提高技術層次,使民營科技企業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贏得市場的開拓權和壟斷權。
4.引導民營科技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級政府要引導有條件的民營科技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企業的運作,將制度效益轉換為經濟效益,解決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及道德風險等因素對企業造成的影響;理順產權關系,在產權的界定中遵循“誰投入、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推動民營科技企業管理模式的轉變,逐步開放民營科技企業的產權,消除企業對個人的依賴,降低企業管理風險,把企業引向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同時,各級政府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民營科技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陳筠.民營科技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和產業,2010(5)
[2] 李秋斌.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歷程、現狀及對策研究[J].福建論壇,2009(11)
[3] 徐淑琴.廣東民營科技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問題及對策[J].廣東科技,2011(17)
(作者單位:金陵科技學院商學院 江蘇南京 211169)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