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順晶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ESP教學也逐漸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要的內容。然而現階段的大學英語ESP教學在理念及實踐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無法實現教學質量與學生英語能力提高的目標。本文將以需求分析理論框架為基礎,進行大學英語ESP教學的探析。
【關鍵詞】需求分析 大學英語 ESP教學
前言:近年來,在國際商務活動逐漸增多的趨勢下對英語人才的要求也逐漸增多。尤其作為復合型人才中的關鍵部分,商務英語人才更應向應用型、外向型、專業型以及復合型方向發展。由此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逐漸引進需求分析理論,以此形成新的教學模式,為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重要保證。因此,對基于需求分析理論框架下的大學英語ESP教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需求分析理論的基本概述
據國內外許多學者研究,對需求分析理論,即Needs Analysis可理解為教師在實際的課程設計與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需求的分析調查,進行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的確定。當前對需求分析理論一般分為將學習者作為中心、現狀情景以及目標情景三種分析法。其中以學者為中心的方式主要指對學習者的目標需求以“向往”、“缺乏”、“必要”為根據。現狀情景分析是指進行ESP課程教學之前,綜合分析學習者的基礎知識水平、學習態度以及成長環境等因素。而目標情景則指分析目標語言情境相關的內容、方式及其語言技能與特點,實現語言學習與學習者需求的結合。現階段ESP實際教學中,根據St.John與Dull Evans的觀點,無論教材內容或教學過程都需以學生為中心作為基本前提,然后采取目標情景分析法,教師綜合考慮市場環境下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最后再利用現狀情景分析方式,將學生基礎能力、語言障礙以及與實際工作需求的差異做出了解,并以此作為建材選編及課程設置的依據,從而促進ESP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基于需求分析理論框架下的大學英語ESP教學研究
1.ESP教學的基本概述。ESP,全稱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指與學科相關或社會中某職業相關的如新聞、商務、醫藥、旅游以及國際金融等英語。其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設定主要依托于學生的應用需求。相比普通英語,ESP教學將不再集中聽、說、讀、寫、譯以及英語基礎規律等方面,而更傾向于專業知識的應用。根據社會語言學家Strevens的分析,ESP課程設置特征主要表現在課程內容職業要求以及社會活動的結合;課堂教學中的語言需與應用于實際專業或職業場景中;課程設置需以學生需求為基本原則。
2.ESP教學現狀分析。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設定在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方面,使其能夠應用于實際交往與工作中。基于此目標將教學內容設置在語言知識、教學策略、應用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盡管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在實際的ESP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學校及教師忽視ESP教學重要性、ESP教師能力不足等。而且大部分學校的ESP教學多融入在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使課堂內容更偏于語言技能。也有一部分ESP課堂中只涉及對學習內容的翻譯,忽視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無法使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另外,ESP教學中大多教師往往不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水平及實際需求的了解,也忽視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從業者的具體要求,導致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往往脫離實際,影響ESP教學應有的效果。
3.大學英語ESP教學的完善策略。(1)課程設置的原則分析。基于需求分析理論框架下的大學英語ESP教學課程設置過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原則。①目標性原則。大學英語專業培養復合型人才目標的實現應注重英語專業知識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及其相關課程。前兩者主要指英語基礎知識與ESP的教學內容,而相關專業知識則指如旅游、經貿、新聞、科技、醫藥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識,所以要求ESP課程設置需遵循《教學大綱》,以復合型英語人才作為主要的培養目標。②系統性原則。商務英語專家Briger明確指出ESP教學體系需涵蓋英語的專業知識與語言知識、管理與交際技能以及文化意識等,確保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能力得到提高。③真實性原則。ESP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應強調其真實性,尤其應貫穿于基本的語言技能之中。(2)正確認識ESP教學與普通英語教學的關系。如前文所提,普通英語教學與ESP教學既存在一定的關系,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可在低年段側重普通英語,并將ESP教學作為輔助性內容。在高年級階段可側重于ESP教學,適時鞏固普通英語教學內容,同時也需注意其他相關課程的開設,保證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3)教學手段與教學評價模式的完善。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ESP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或計算機技術,提高學生的視聽能力。同時也可引入適當的模擬場景,促進學生英語應用技能的提升。(4)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依靠教師的正確引導。
基于需求分析理論框架下的ESP教學將成為未來大學英語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立足于實際,針對當前的英語教學現狀,以課程設置原則為基礎,完善教學手段與教學評價模式,并提高教學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教學質量與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雪紅.基于中國情境的大學ESP課程模式與建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2]李勤.試論需求分析理論框架下的大學英語ESP教學[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46-147.
[3]劉瑞玲.基于需求分析理論的高職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項目名稱】以職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