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麗
摘 要:高校專業課雙語教學存在著許多困境和阻礙,如何使專業課雙語教學實現專業和語言的雙目標 ,成為雙語教師們一直討論的論題。本文以高校營銷類雙語課程為例 ,通過分析目前該類課程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困境和阻礙 ,引入案例教學 ,建立雙語案例教學的語言理論基礎 ,從而提出雙語案例教學實踐的建議 ,以期提高高校專業課雙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不完全沉浸法;案例教學;雙語教學
一、高校營銷類專業課程雙語教學存在的困境
(1)學生語言基礎參差不齊。學生語言基礎參差不齊,使得教學中中英文授課的比例很難調和。在必修課的教學中,這個問題尤其嚴重。所以學生對所授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有很大的差別,使得專業和英語都不能得到很好地提高。(2)實用專業教材的欠缺。教材作為學習輸入的重要信息源, 對雙語教學的成功與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常,雙語教材分為國外引進教材、 國內出版教材、 學校自編教材。目前高校專業課雙語教學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從國外原版教材中遴選。可選的數量不多,而且有很多營銷專業內容及具體案例和我國的國情與現實不符。同時學生往往把教材學習當作了翻譯練習,原版教材是國外作者按照英語思維習慣,國外教學教法的特點編寫的,大多與我國教材編寫特點不同。由于我國雙語教學實施的時間不是很長 ,因此國內專家所選編的優秀教材少之又少。(3)外語記憶與思考的特殊困難。當我們用母語記憶時,可以迅速記住所看或所聽的內容。然而面對英語,記憶卻要艱難得多。很多當時理解的東西,也許事后也很難回憶完整。除非是能夠熟練運用英語思維的同學,這使得知識的傳授需要加倍的時間,從而影響整個專業知識的完整攝取。另外在英語語境下思考枯燥的邏輯關系,也會不那么暢通。在這樣的障礙下,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循序漸進地使用英語,就非常有必要。
二、浸入模式與雙語案例教學的結合
關于雙語教學的模式,主要有沉浸式、 保持型和過渡型三種。沉浸式雙語教學適于從小孩子開始,要經歷幾年的時間,它的主要目標在于語言的培養。而對于大學生來說,母語是其最頻繁使用的語言,英語則一直作為第二語言學習,他們無法完全脫離母語的思維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將雙語教育的模式做一定變通,創造出符合中國高校專業雙語課教學的不完全沉浸法,是雙語教學一種較好的選擇。尤其當學習的主導目標是專業知識而非語言的時候,即在進行雙語所授課程的學習的時候,不完全沉浸法就能使學生在逐步熟悉英語的過程中,進行完整的專業思考。
不完全沉浸法強調總體沉浸在英語的氛圍中,使用原版英文教材,課堂及課后閱讀都是英文資料。課堂上用簡單的英語進行授課和交流,基本不使用母語,但是針對一些專業詞匯給予中文名稱,必要時進行一定程度的中文解釋。
不完全沉浸法給雙語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確保專業詞匯理解無誤的前提下,選用英文案例進行討論,或者通過角色扮演來激發學生語言和專業學習的興趣。在不斷的閱讀和交流中培養英語思考的習慣,使語言得到強化,并有助于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三、案例教學提高營銷類課程雙語教學的效果
(1)相關資料的收集增加了專業知識的積累。針對課堂的小案例,建議學生課后去收集相應的英文背景資料。比如案例企業的背景以及與專業相關的部分內容,企業的經營狀況 、戰略思想、人力資源狀況及營銷策略等。以便更好地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由此增強了專業閱讀能力 ,拓寬了專業知識。(2)頭腦風暴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每章教學內容開始之前,用一些典型的企業小案例來引出本章重點內容。在這種方式下,學生對本章節的內容一開始便有了強烈的興趣。同時在閱讀案例的過程中,也提高了英語閱讀的水平。當對整個案例的內容完全把握之后,就能發現該章節的重點是什么以及做此研究的重要意義。由此,在進一步啟發學生探討案例中的主要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發散思維訓練時,建議學生習慣用英文思考,并嘗試表達。課堂上積極地用英文討論,同時也允許學生使用一定的中文來補充闡述自己的觀點。課堂討論取得了頭腦風暴的效果,針對課堂內容間或進行的角色扮演更是讓很多同學興趣倍增。這樣逐漸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學生的積極性也由此不斷增強。(3)課堂陳述提高了外語表達的水平和專業思維的邏輯性。在案例教學中,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課堂陳述,這是集體討論成果和個人展示水平的綜合體現。由每個小組的代表來做小組討論成果的英文闡述,大大訓練了利用語言進行英文思維和口頭表述的能力,并在清晰的邏輯脈絡下更好地展現學生的專業思維。(4)課外訓練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和技巧。對于案例教學,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很多準備工作要由學生課后完成。這包括相關資料的收集 ,課后討論并形成最后的成果報告。在小組課外作業中,需要推舉領導,分配角色,分工合作,需要召集會議討論,解決爭議達成一致。這就大大訓練了團隊合作的技巧和能力。通過集體討論,大家形成一份書面的成果報告,也鍛煉了學生撰寫書面報告的總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四、高校營銷類課程雙語案例教學的對策與建議
案例教學在高校營銷類課程的雙語教學中的作用在英語學習、 專業思維和團隊合作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為了得到更好的案例教學效果,現給出幾點對策與建議:
(1)案例內容的選取。營銷類的案例很多,在選擇過程中需要根據課堂案例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來決定。課堂案例如果是作為來使用開篇案例的,所選的案例需要短小精悍,內容不強調具細,而要求簡單生動,有足夠進一步思考的空間。如果作為大型討論甚至綜合討論的案例,需要強調內容涵蓋所要探討的專業知識點,企業有較好的代表性,并且在時效上也較新。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討的熱情,才能更好地實現專業培養的目標并與時俱進,使研究和探討有較好的現實意義。(2)學生課后的討論準備。案例的有效選取幫助學生建立了課后討論的濃厚興趣,因此也愿意花費課余時間來進行這樣的活動。但是課后的討論準備需要有教師的指導,這在一開始的時候尤其如此。對于課后準備的內容,需要教師明確界定學生案例討論的目標,明確討論的期限,需要形成的成果。另外需要對資料收集的大致范圍進行拋磚引玉并提供收集方式的指導,提醒團隊工作的注意事項,并使學生了解所需闡述的部分以便做好相應準備。(3)案例教學中課堂互動的把握及討論總結。案例教學中課堂互動的效果直接影響了整個教學效果。學生的大量參與使得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增,但如果互動把握不好則會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學習興趣下降、 課程內容不能完整傳授和吸收,因此課堂互動需要雙語教師適時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根據課程安排并結合課堂狀況適時安排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語言的幫助。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在小組代表陳述后激發其他同學提問和探討,并在學生表述后給予總結和點評,幫助其理清思路,也幫助其他同學加深理解。展示的結果會加深小組成員的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也因此會期盼進一步的討論合作。
結論:雙語教學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通過不斷地摸索、 實踐、 效果驗證和經驗總結之后,我們努力改進了高校營銷類課程的雙語教學效果。實踐提供經驗,實踐促進思考。但還有很多問題仍然存在 ,本文僅以高校營銷類雙語課程為例,通過案例教學的使用,建立學生的語言理論基礎,同時鍛煉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達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卓林. 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模式評價[ J] .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5( 4) : 56.
[2] 呂良環. 雙語教學探析[ J ] . 全球教育展望, 2001( 4) .
[3] 張璐, 趙若英. 國外雙語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J] . 當代教育科學,2003,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