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摘 要:吉林石化公司煉油廠位處公司產業鏈龍頭,經過40余年的發展,現擁有29套主要生產裝置及配套系統,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萬噸,在崗職工2360人。近年來,隨著企業的迅猛發展,工廠始終把員工素質提升作為實現裝置安全生產,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保障員工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工程,堅持加強員工素質建設,做實基本功訓練,做活班組建設,做好文化引領,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崗位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質好、崗位技能高的優秀員工隊伍,實現了員工與企業雙贏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素質提升;文化建設
一、做實基本功訓練,筑牢全員素質提升根基
工廠以崗位為陣地,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采取個性化、差別化等培訓方式,苦練基本功。
一是激發基本功訓練熱情
通過老帶新、高帶低的師帶徒形式,選派技術能力高、責任心強的生產骨干與新分配的大學生、退伍兵及轉崗人員結成師徒對子,言傳身教,專題布置,定期考核,充分調動了職工的學習熱情。連年舉辦“學用規程、杜絕違章”技能大賽,評選“裝置首席操作員”“崗位排頭兵”,大批技術骨干脫穎而出,極大地激發了員工苦練基本功的熱情。
二是突出基本功訓練實效
工廠堅持基礎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將倒班運行中兩個白班的班后時間定為員工集中培訓時間,重點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崗位基礎知識及應急事故處理能力培訓,突出培訓實效。特別是千萬噸煉油項目建設期間,面對裝置增加、人員不增的實際,創新開展了雙休日培訓,廠領導、車間主任、工程師相繼走上講臺,傳經送寶,有效促進了員工崗位技能的快速提升,滿足了千萬噸煉油項目開車和安全生產的急需。
三是拓展基本功訓練空間
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舉辦了石油煉制專業培訓班,選派優秀員工進行繼續教育,在為企業培養人才的同時,職工的理論素養和崗位技能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創造了條件。
二、做活班組建設,搭建全員素質提升平臺
班組是企業的基層組織,既是企業經濟效益的直接創造單元,更是員工成長成才的基地。煉油廠抓住“五型”班組創建活動契機,把力度傾斜于技術提高上,鼓點敲打在技能提升上,做活班組這一基層組織,全面推進職工素質建設。
一是精心研討,注重實效
為使“五型”班組創建工作能夠成為推動職工技能提升的有效平臺,工廠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組織召開不同層面人員參加的研討會,充分研討,反復修改,形成了創建方案及考核細則,增強了方案的指導性和操作性,有效指導了班組工作,促進班組管理和職工素質的提升。
二是強化指導,全面提高
適時召開“五型”班組創建工作推進會,注重刻畫樣板,命名表彰了一批“五型”班組,起到了較好的輻射作用,打造了一批優秀的基層班組,班組員工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常減壓一車間王忠偉班是公司首批以班組長名字命名的三個優秀班組之一,分析車間水質分析班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崗”稱號。
三是創新方式,激發潛能
圍繞中心工作,突出重點,創新載體,連年開展“查隱患、當衛士”和“獻良計、做貢獻”合理化建議活動,每月評出優秀項目在當月獎金中予以獎勵,充分調動了職工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的積極性,增強了職工的學習熱情、敬業精神、安全素質、節約理念和團隊意識。
三、做好文化引領,推進全員素質提升縱深發展
煉油廠建廠四十余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工廠始終把思想教育和文化的引領激勵作用貫穿于員工素質提升的每一個階段,刻畫典型,注重宣傳,營造濃厚氛圍,不斷增強職工素質提升工程的生機與活力。
一是抓典型樹榜樣,示范作用成效顯著
榜樣就是力量。工廠堅持“培養老典型、挖掘新典型、讓典型領跑”的思路,把鏡頭聚焦一線職工這支主流隊伍,即選樹典型的重點是一線職工,表彰獎勵的重點是一線職工,充分營造“一線職工光榮,倒班工人一樣有出息”的氛圍。先后選樹了28年扎根倒班一線兢兢業業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忠偉;勤學苦練、崗位成才的全國“三八”紅旗手、一線分析女工于建紅;“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崗”水質分析班等一批為工廠做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和集體。每年都對連續倒班20年以上的女員工和連續倒班30年以上的男員工給予獎勵。一個又一個優秀集體和典型以點帶面,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了員工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工廠涌現出一批在全國大賽中摘金奪銀的技術骨干,先后有23人在國家和省部級職工技能大賽上獲得獎牌。
二是重宣傳提士氣,培育優秀團隊
充分利用廠內局域網和宣傳窗等媒介,大力宣傳工廠創業發展歷程及美好前景,激發員工愛崗敬業情懷,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到煉廠發展的實踐中。總結提煉了分析車間“人人當能手,個個爭金牌”的車間理念,建設了《榜樣》展室,為一線職工樹立學習的榜樣。
參考文獻:
[1]張紹新.黨組織應該為黨員做些什么[J].新重慶,2006(09).
[2]羅時彥.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建管工作新發展[J].武漢建設,2010(04).
[3]李占則.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